Granular Poly

搜索文档
中国太阳能:市场对定价过度乐观-China Solar_ Market overly bullish on pricing; downgrading Daqo A and Shenzhen SC to Sell
2025-09-19 11:15
**行业与公司** 行业为中国光伏行业 公司覆盖包括上游多晶硅企业(大全A 688303 SS 和GCL Tech 3800 HK)、中下游电池及组件企业(如隆基 601012 SS 和TZE 002129 SZ)以及设备企业(深圳SC 300724 SZ 和迈为股份 300751 SZ)[1][8][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市场对光伏产业链价格过度乐观 当前股价隐含多晶硅价格达60元 公斤 但实际需求疲软且头部企业成本快速下降 预计多晶硅价格将下跌20%至42元 公斤 组件价格(Topcon)维持在0.67元 瓦[1][2][3] * 需求端显著疲软 预计中国组件需求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0%-45% 全球需求在2025年6-7月大幅下滑并持续低迷至2026年[1][32] * 头部企业成本下降速度被市场忽视 预计多晶硅头部企业现金成本在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下降10%至25元 公斤 电池和组件加工成本因廉价金属应用和玻璃降价下降14%-15%[2][53][57] * 反内卷政策短期推高上游价格但难以持续 政策禁止低于成本定价 推动多晶硅价格在2025年7-8月上涨约40% 但下游为抢占份额仍需跟随成本下降降价[1][36][38] * 资本开支预测调整 2025-2026年因Topcon升级需求上调15%至同比-49% 0% 但2027-2030年因反内卷政策提高新项目投资标准且非头部企业退出 下调20%[7][44] **投资建议与个股调整** * 下调大全A评级至卖出 目标价15.4元隐含49%下行空间 因当前估值隐含75元 公斤多晶硅价格和超80%产能利用率(UTR) 但预测仅41元 公斤和35% UTR 且其成本优化空间小于同行[9][112][116] * 下调深圳SC评级至卖出 目标价51.5元隐含47%下行空间 因市场高估海外本土化和国内Topcon升级的短期订单 但忽视反内卷政策对长期订单的压制[10][122][125] * 上调GCL Tech目标价26%至1.2港元但维持中性 因颗粒硅业务量和盈利前景改善 但估值已合理 预测其UTR在2026-2030年达82% 高于同行 并有望在2030年成为多晶硅出货第一[8][74][77] * 行业偏好排序 薄膜(买入杭州福斯特)、高效组件(买入隆基)、颗粒硅(中性GCL Tech)优于玻璃(卖出福莱特A H和信义光能)、棒状硅(中性 卖出大全和通威)和硅片(卖出TZE)因更陡峭的成本曲线和更好的产品供需[11] **其他重要内容** * 盈利预测大幅调整 EBITDA预测较Visible Alpha共识低45% 因更低的定价预期 对多晶硅企业2025-2027年EBITDA平均上调28%(因单位经营利润更高) 但对下游主要价值链企业2025-2030年平均下调15%[2][8] * 库存压力加剧 多晶硅库存天数显示最严重的供应过剩状态[36] * 历史上成本下降而非涨价是驱动组件毛利率扩张的关键 需求疲软时期常加速技术进步(如2011-2014年的精馏氢化技术和2016-2018年的金刚线切割技术)[67][69] * 看涨情景假设 若多晶硅价格涨至75元 公斤且组件成功传导至0.84元 瓦 股价还有25%上行空间 通威和大全ADR弹性最大[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