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BD创新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从肠计议 这可不是普通的闹肚子
北京青年报· 2025-05-26 09:12
炎症性肠病(IBD)流行病学现状 - 中国大陆地区IBD发病率为1.96-3.14/10万且呈快速上升趋势 [1] -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 克罗恩病为18-35岁 [2] - 约30%克罗恩病患者首发症状为肛周脓肿或瘘管 [3] 疾病特征与诊断误区 - IBD包含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核心病理为肠道免疫系统失控 [2] - 常见症状包括持续腹泻(带血/黏液)、腹痛、体重下降等 易与普通肠胃炎混淆 [2] - 40%患者需接受至少一次手术 但术后复发率高需终身随访 [7] 治疗与管理方案 - 生物制剂可快速控制炎症 但突然停药会引发反跳性炎症 [4] - 规律用药可使溃疡性结肠炎5年无复发率提升至60%以上 [5] - 肠镜监测每1-2年一次 早期癌变可通过内镜切除 [6] 辅助治疗手段 - 低强度运动(散步/瑜伽)可改善肠道蠕动 减轻疲劳感 [8] - FODMAP饮食方案可缓解症状 需个性化定制 [3] - 中药/针灸/营养支持等非药物手段可作为辅助治疗 [9] 行业研发动态 - 全球IBD研究涵盖粪菌移植/CAR-T细胞疗法等前沿领域 [10] - 中国已有多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10] - 未来十年可能迎来突破性治疗进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