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Jaguar iPACE
icon
搜索文档
Alphabet's Waymo plans to launch robotaxi services on London roads
Invezz· 2025-10-15 17:41
公司战略与业务进展 - 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计划在伦敦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服务,标志着其首次进入欧洲市场 [1] - 公司将于未来几个月在伦敦街道开始测试,配备人类安全专家在驾驶位,目标在获得监管批准后于2026年推出商业服务 [2] - 伦敦将成为Waymo继东京之后的第二个国际城市,东京测试于2025年初开始 [2] - 在美国,Waymo已在洛杉矶、凤凰城、旧金山、亚特兰大和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提供商业服务 [3] - 计划在美国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进一步扩张,并已获得在纽约市开始自动驾驶测试的许可 [6] - 目前Waymo在美国城市运营约1,500辆汽车,每周提供超过250,000次付费行程 [11] 运营与技术细节 - Waymo伦敦车队将由配备其专有Waymo Driver自动驾驶系统的捷豹I-PACE电动汽车组成 [5][7] - 公司已在牛津和伦敦设有工程团队,并计划与Moove合作管理车队运营和维护 [7] - Moove为包括Waymo和Uber在内的运输公司提供融资、车辆清洁、部分维修和充电服务 [7] - Waymo强调其安全记录,基于内部数据,其车辆造成伤害的碰撞事故比人类驾驶员少5倍,造成行人伤害的碰撞事故少12倍 [8] - 迄今为止,Waymo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的完全自动驾驶里程已达1亿英里,并提供超过1,000万次付费乘车服务 [8] - Waymo依赖雷达、激光雷达和其他传感器,而特斯拉和Wayve等其他公司则追求基于摄像头的系统 [10] 行业与市场背景 - 英国于2024年6月推出了针对自动驾驶企业的加速商业试点框架,以吸引自动驾驶技术投资 [9] - 伦敦设定了"零愿景"目标,旨在到2041年消除交通中的所有严重伤害和死亡 [9] - Waymo属于Alphabet的"其他赌注"部门,该部门第二季度报告收入为3.73亿美元,亏损为12.5亿美元 [9] - 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尽管在美国商业化面临监管挫折和安全事件等挑战,Waymo仍在持续扩张 [10] - Uber也宣布计划通过与AI初创公司Wayve的合作,于2026年春季在英国试运行完全无人驾驶乘车服务 [11]
Waymo plans robotaxi launch in London, marking its European debut
CNBC· 2025-10-15 17:00
公司业务拓展 - Waymo将其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引入伦敦 这是其首个欧洲市场 [1]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于伦敦道路开始测试 配备人类安全专家 并计划在明年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服务 [2] - 伦敦将成为公司继东京之后的第二个国际城市 东京的测试于2025年初开始 [2] 美国市场运营现状 - Waymo在美国积极扩张 目前在洛杉矶、凤凰城、旧金山、亚特兰大和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提供商业服务 [3] - 公司已宣布计划在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启动机器人出租车服务 并于8月获得许可在纽约市开始由训练有素的安全驾驶员随车进行自动驾驶车辆测试 [3] 伦敦运营细节 - 在伦敦 Waymo车队将由配备其Waymo Driver自动驾驶系统的捷豹I-PACE电动汽车组成 [4] - 公司已在牛津和伦敦设有工程团队 并计划与Moove合作处理其车队的运营和维护 [4] - Moove为希望购买新车从事网约车的司机提供融资 并为包括Waymo和Uber在内的运输企业提供清洁、部分维修和电动汽车充电等服务 Uber是这家初创公司的投资者 [5] 监管与安全背景 - 英国于6月宣布加速自动驾驶企业的商业试点框架 旨在吸引自动驾驶投资进入该地区 [6] - 伦敦今年早些时候设立了"零愿景"目标 旨在到2041年消除其交通系统中的所有严重伤害和死亡 [6] - 根据公司自身数据分析 Waymo系统"造成的致伤碰撞事故比人类司机少5倍 造成的行人致伤碰撞事故少12倍" [7] 技术成就与财务数据 - Waymo报告其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共道路上已累计行驶1亿英里 并至今提供了超过1000万次付费乘车服务 [7] - Waymo属于Alphabet的"其他赌注"部门 该部门第二季度收入为3.73亿美元 亏损12.5亿美元 Alphabet计划于10月29日公布第三季度业绩 [8] 行业竞争格局 - 获得软银和微软支持的英国初创公司Wayve此前宣布计划于明年在伦敦推出机器人出租车商业试点 [9] - Waymo在车辆中使用雷达、激光雷达和其他复杂传感器 而Wayve正在开发基于摄像头的系统 该方法与特斯拉的追求类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