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iMo 7B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2025 年投资者日要点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米集团(1810.HK)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目标与市场预期 - 2025年小米指引营收增长30%以上、调整后净利润增长40%以上,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JPMe/Street预计2025年营收增长36%/50%、调整后净利润增长33%/51%)[1][4] - 智能手机预计销量增长4 - 7%、ASP提升3 - 5%,毛利率维持在12 - 12.5%;IoT业务预计营收增长30%以上,毛利率同比提升2.5%;电动汽车维持35万辆的交付目标,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盈亏平衡[4] 产品高端化战略 - 持续推动全产品线高端化,包括智能手机、AIoT、家电和电动汽车等,注重产品质量、增加研发投入和提升高端特性,已在智能手机和IoT领域取得成效,有助于小米在电动汽车市场竞争中捍卫市场地位,但在国际市场的复制效果有待观察[4] - 高端化战略在国内市场效果良好,推动IoT利润率提升和智能手机在高端市场(4000 - 6000元)的份额达到17%,但尚未加速互联网服务业务的增长[4][6] 国际业务增长 - 国际业务设定激进目标,预计未来3年国际业务收入翻倍,到2028年将国际市场高端产品出货量翻倍,非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增长3倍[7] - 预计在非洲等国际市场智能手机持续增长,在欧洲等市场推动高端化,同时将家电等产品引入国际市场,拓展产品组合[7] 研发投入 - 管理层承诺在五年内投入2000亿元用于研发,重点投资于AI、芯片设计和汽车技术,开发自有方法和高端产品[8] - AI投资中,大语言模型(LLM)开发占比超90%,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GPU投资(约为LLM模型核心开发人力成本的7 - 10倍),AI能力可融入产品生态系统,提升功能、用户体验和电动汽车安全水平[8] 各业务板块表现与展望 - **智能手机**: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份额达18.8%,排名第一,预计凭借市场份额增长、品牌影响力和高端化/线下渠道拓展,维持第一地位;目标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前二的安卓手机供应商,缩小与三星的差距;2025年智能手机毛利率预计维持在12 - 12.5%[8] - **IoT**: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创历史新高,得益于大型家电贡献增加和全品类利润率提升,通过大规模运营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预计2025年营收同比增长30%,毛利率提升2 - 2.5个百分点;国际化将成为未来增长的关键,计划2025年在海外开设500家小米之家,并在长期内开设10000家[9][11] - **电动汽车**:SU7 Ultra锁定订单达23000辆,占50万元以上汽车市场20%的份额;YU7预计7月推出,预订单是SU7的3倍,60%为首次注册用户,40%为非小米产品用户;预计在2025年第三或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18][20] - **芯片**:致力于开发自有芯片技术,已推出首款智能手机SoC(X - Ring O1),并启动下一代NPU项目;掌握芯片技术将提升所有产品的竞争力,但仍会与其他合作伙伴保持合作关系[8][20] 新零售战略 - 2024年加速升级小米之家门店,2025年目标达到20000家,最终目标是30000家;海外市场2025年建立可扩展的闭环业务,开设500家小米之家,并在明年快速扩张,长期目标是海外开设10000家[35] - 通过新零售战略推广“人 - 车 - 家”生态系统,探索中国企业的全球扩张路径,包括产品全球化、品牌全球化和商业模式全球化[35] AI应用与发展 - 自2016年开始投资AI,2024年7月进入AI大模型领域;AI可提升1个百分点的毛利率,借助“人 - 车 - 家”生态系统,小米能够轻松实现AI货币化[22] - 端到端辅助驾驶完成1000万个剪辑的开发,YU7可配备该技术,使用高端硬件(激光雷达、700Top计算能力等);2025年智能驾驶部门总预算为35亿元[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研发支出约300亿元,其中约四分之一用于AI;AI投资中,GPU投资占比大幅增加,人力与GPU成本比例达到1:7 - 10[45][65] - 小米15 Ultra首发月出货量较小米14 Ultra增长93%;SU7 Ultra锁定订单达23000辆,占50万元以上汽车市场20%的份额[35] - 2024年各产品类别营收增长情况:平板电脑约100%、可穿戴设备约40%、电视约40%、生活方式产品约30%;各地区营收增长情况:欧洲约55%、亚太约50%、拉丁美洲约50%、中东和非洲约30%[40] - 海外市场MIUI月活跃用户(MAU)在2016 - 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0%,2024年达到5.3亿用户(2025年第一季度为5.38亿)[40] - 海外商业客户超过5000家,游戏收入份额增长117%,商业广告覆盖30多个市场[40] - 智能手机市场进入SAM(三星、苹果、小米)时代,预计只要前三强不犯大错,市场格局不会有重大变化,且小米与三星的出货量差距有望缩小[53] - 中国市场通过销售硬件的商业模式,将AI开发成本加入硬件定价,难以通过订阅服务盈利[53] - 印度市场面临中印政治冲突和关税压力,目前不追求规模,更注重盈利能力,预计市场将逐渐健康发展[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