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 Absolute XR

搜索文档
Waters(WAT)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9-04 22: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基础业务持续走强 仪器业务连续两个季度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3] - 服务附加率提升至52% 电子商务渗透率超过40%-45% [4] - CDMO业务渗透率超出预期计划 [4] - 新产品的贡献显著 Alliance IS销售额同比增长三倍 TQ Absolute XR在药物代谢领域表现优异 色谱柱业务增长约30% [5] - 特殊增长驱动因素表现强劲 PFAS检测业务本季度增长30% 上半年累计增长近50% GLP-1检测业务上半年增长70% 印度仿制药业务增长15%-20% [6][7] - TA业务在美国市场下滑约20% 主要受材料科学和化学品客户研发测试减少影响 但在美国以外市场表现良好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7][8] - 中国市场整体表现强劲 第二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主要受CDMO活动推动 [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LCMS业务连续两个季度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9] - 仪器更换周期进展顺利 主要受LC业务驱动 [9] - 从2019年到2025年的六年复合年增长率来看 LCMS的CAGR仍为1% 表明更换周期远未结束 [10] - 不同细分市场的参与度存在差异 后期制药、仿制药和CDMO市场增长良好 但中国仿制药、药物发现、学术和政府研究以及CRO和生物技术领域尚未参与更换周期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第二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主要受CDMO活动推动 [8] - 中国市场各细分领域表现不一 制药领域增长良好 尽管仿制药领域仍在下滑 CDMO增长强劲以支持本地生物技术产业 工业领域主要受电池测试推动 学术和政府领域受益于本地化和更广泛的分销 [68][69] - 公司对今年剩余时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保持谨慎 预计低至中个位数增长 [7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围绕三个维度展开 商业计划、新产品和特殊增长驱动因素 [3][4][5][6] - 商业计划包括服务附加率、电子商务渗透率和CDMO渗透率的提升 [4] - 新产品推出表现优异 包括Alliance IS、TQ Absolute XR和MaxPeak Premier色谱柱 [5] - 特殊增长驱动因素包括PFAS检测、GLP-1检测和印度仿制药业务 [6][7] - 仪器更换周期进展顺利 但远未结束 预计将持续更长时间 [9][10][11] - 行业竞争方面 公司注意到竞争对手也开始讨论更换周期 但公司认为在更换业务领域很难取代竞争对手 而在新用户和新客户领域 公司凭借创新产品赢得更多份额 [12][13][16][17][18][19] - 公司近期宣布收购BD业务 战略契合度极高 包括在生物制剂QC领域的布局、试剂组合的补充以及质谱在专业诊断实验室应用的增强 [21][22][23][24] - 收购预计带来2亿美元的成本协同效应和2.9亿美元的收入协同效应 公司认为还有进一步的成本优化空间 [26][28][35][36][37][38] - 收入协同效应主要来自商业卓越计划的执行 包括仪器更换、电子商务渗透和服务附加率的提升 以及高增长相邻应用的拓展 [26][40][41][42][43][44][45][46][47][48][49][50][5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资本支出审批流程的漏斗速度在疫情后放缓 目前仍保持相同节奏 未见改善 [14] - 关于制药关税和最惠国待遇问题 管理层表示在与客户的交流中较少提及 美国与欧洲的关税问题已通过15%的关税宣布解决 中国方面讨论较多但进展良好 印度方面仿制药行业免于关税 制药业外包给CDMO的趋势明显 [64][65][66] - 中国市场前景谨慎乐观 预计低至中个位数增长 但动态积极 特别是在制药领域 [70][71] - 公司对收购BD业务后的整合充满信心 计划在交易完成前确保基础业务稳健运行 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 并注重文化融合和执行力的提升 [53][54][55][56][57][58][59][60][61][62] - 收购资金计划通过发行40亿美元债务筹集 杠杆率预计在2.5-2.6左右 并在一年后降低至2以下 两年后降至1-1.5左右 [6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注重具体数据和细节披露 习惯对外分享具体数字和计划 以便内外部分析和问责 [30][31] - 收购BD业务的过程高度协作 包括反向尽职调查 双方共同验证协同效应数字 [29][30] - 公司计划在整合过程中注重寻找关键贡献者 通过"删除实验"确保每个协同效应都有专人负责 [55][56] - 文化整合被视为关键 公司计划将过去五年在Waters成功的文化元素带入BD 注重客户问题解决、执行聚焦和问责制 而非大规模人事变动 [57][58][59][60][61][62]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资本支出审批流程是否改善 - 回答: 资本支出审批流程的漏斗速度从概念到订单释放的时间在疫情后放缓 目前仍保持相同节奏 未见改善 [14] 问题: 关于LC领域的竞争动态和定价环境 - 回答: 在更换业务领域(占LC业务的70%) 很难取代未犯错的竞争对手 在新用户和新客户领域(占30%) 公司凭借创新产品赢得更多份额 如Alliance IS减少40%错误 TQ Absolute XR进入药物代谢领域 色谱柱连续三年增长30% [16][17][18][19] 问题: 关于收购BD交易的决策过程和战略思考 - 回答: 战略契合度极高 包括在生物制剂QC领域的布局、试剂组合的补充以及质谱在专业诊断实验室应用的增强 协同效应具体可量化 包括2亿美元成本协同和2.9亿美元收入协同 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21][22][23][24][26][28][35][36][37][38] 问题: 关于为何向市场披露如此详细的协同效应数字 - 回答: 这是公司一贯做法 习惯分享具体数字和计划 以便内外部分析和问责 同时BD作为新公司40%的股东 也有动力确保数字真实 [29][30][31] 问题: 关于成本协同效应的可实现性和比较 - 回答: 与Sigma交易相比 BD目前利润率在中20%左右 有更多效率提升空间 从成本基础比例看 还有1.35亿美元额外空间 具体体现在采购、G&A优化等方面 [34][35][36][37][38][39] 问题: 关于收入协同效应中的高增长相邻应用 - 回答: 非常具体可行 如流式细胞术在细胞治疗中的交叉销售机会 质谱在专业诊断实验室的渠道拓展和服务提升 这些都已通过详细尽职调查验证 [40][41][42][43][44][45][46][47][48][49][50][51] 问题: 关于收购后的整合风险和文化融合 - 回答: 计划分阶段进行 先确保基础业务稳健 然后制定详细整合计划 注重寻找关键贡献者 文化整合注重带入Waters的成功元素 如执行聚焦、问责制和紧迫感 而非大规模人事变动 [53][54][55][56][57][58][59][60][61][62] 问题: 关于收购资金的债务计划和杠杆率 - 回答: 计划发行40亿美元债务 杠杆率预计2.5-2.6 一年后降至2以下 两年后降至1-1.5 [63] 问题: 关于制药关税和最惠国待遇的影响 - 回答: 客户交流中较少提及 美欧关税已解决 中国讨论多但进展良好 印度仿制药免关税 制药外包CDMO趋势明显 [64][65][66] 问题: 关于中国市场现状和竞争 - 回答: 上半年增长良好 制药增长 CDMO支持本地生物技术 工业受电池测试推动 学术政府受益本地化 对下半年谨慎预计低中个位数增长 但动态积极 [68][69][70][71]
Waters(WAT)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9-04 22: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报告季度仪器业务实现高个位数增长约8% [3] - 热分析业务在美国市场下降约20% 主要受材料科学领域研发测试影响 [7] - 服务附加率达到52% 电子商务渗透率超过40-45% [4] - 中国业务恢复双位数增长 CDMO活动推动增长 [8] - 临床诊断业务市场规模达15亿美元 并以高个位数增长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业务保持高个位数增长 [9] - 新产品Alliance IS销售额同比增长三倍(300%) [5] - MaxPeak Premier色谱柱业务增长约30% [5] - TQ Absolute XR在药物代谢领域表现优异 [19] - PFAS检测业务本季度增长30% 年初至今增长近50% [6] - GLP-1检测业务上半年增长70% [7] - 印度仿制药业务增长15-20% [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实现双位数增长 CDMO活动推动复苏 [8] - 美国市场热分析业务下降20% [7] - 中国仿制药业务仍处于下滑状态 [70] - 工业领域主要受电池测试推动 热分析业务表现优异 [71] - 学术和政府市场受益于本地化和更广泛的分销 [7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聚焦三个维度:商业计划执行 新产品推出 特殊增长驱动因素 [4][5][6] - 收购BD业务旨在建立生物制剂质量控制领域能力 [22] - 战略契合度体现在生物分析仪器和试剂组合的补充 [23][24] - 计划通过仪器更换 电子商务渗透和服务附加提升协同效应 [28] - 在液相色谱市场 70%为更换业务 30%为新用户业务 [17] - 竞争对手也开始讨论仪器更换周期 比公司晚约一年 [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基础业务持续走强 势头良好 [3] - 仪器更换周期仍处于早期阶段 远未结束 [11] - 中国业务预计下半年保持低至中个位数增长 [71] - 制药关税问题对业务影响有限 [65] - 资本支出审批流程速度尚未改善 [15] - 杠杆率预计在2.5-2.6 一年内降低一个点 [6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签署2亿美元协同效益目标 [28] - 采购成本预计减少2-2.5% 约5000万美元 [39] - 组织架构优化可带来3000-4000万美元额外效益 [41] - 交易预计在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 [56] - 计划筹集40亿美元债务资金 [64]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仪器更换周期进展情况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保持高个位数增长 更换周期进展良好 [9] - 算术上看 2019-2025年LCMS复合年增长率仍为1% 远未结束更换周期 [11] - 多个细分市场尚未开始参与更换周期 包括中国仿制药 药物发现 科研学术 政府机构和CROs [12] 问题: 资本支出审批流程是否改善 - 从订单进入概念到最终销售的漏斗速度没有改善 审批流程保持相同节奏 [15] 问题: 液相色谱市场竞争动态和定价环境 - 70%业务为更换业务 难以替代竞争对手仪器 [17] - 30%业务为新用户业务 公司赢率表现优异 [18] - 创新产品如Alliance IS减少40%错误率 推动业务增长 [18] 问题: 收购BD交易的决策过程和战略考量 - 战略契合度体现在生物制剂质量控制需要两大组成部分 [22] - 获得行业最佳抗体组合和生物制剂能力 [24] - 价值创造机会包括具体运营改进 非空中楼阁 [26] - 协同效益包括收入端和成本端的可量化改进 [27] 问题: 成本协同效益的可实现性 - BD业务利润率在20%左右 存在效率提升空间 [37] - 相比之前交易 可提取成本协同效益比例更高 [38] - 采购成本减少有额外5000万美元空间 [39] - 组织架构优化可带来3000-4000万美元效益 [41] 问题: 收入协同效益的具体用例 - 流式细胞术在细胞治疗领域有巨大增长潜力 [44] - 目前只有30%上市细胞疗法使用BD流式细胞仪 [46] - 质谱在临床诊断市场有自动化工作流程机会 [50] - BD提供监管和医学专业能力补充 [51] 问题: 组织整合和文化融合挑战 - 基础业务运行良好 为整合提供稳定基础 [55] - 整合计划在交易完成前验证和准备 [57] - 文化相似 都注重客户问题解决 [59] - 计划引入执行力和问责制文化元素 [61] 问题: 债务融资和杠杆计划 - 计划筹集40亿美元债务资金 [64] - 杠杆率预计2.5-2.6 一年内降低一个点 [64] 问题: 制药关税对业务的影响 - 制造和质量控制端未受MFN和关税影响 [65] - 中美15%关税问题已解决 [66] - 印度仿制药行业豁免于关税 [67] 问题: 中国市场现状和竞争格局 - 上半年中国业务增长良好 [70] - 仿制药板块仍下滑 CDMOs增长良好 [70] - 工业领域受电池测试推动 [71] - 预计下半年低至中个位数增长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