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ffimed(AFMD) - 2021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AffimedAffimed(US:AFMD)2021-07-02 03:14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07亿欧元,2020年12月31日为1.469亿欧元,现金余额包含2021年1月公开发行所得款项及硅谷银行第一笔1000万欧元贷款 [28] - 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1600万欧元,2020年第一季度为1650万欧元 [28] - 2021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170万欧元,2020年第一季度为510万欧元,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主要来自与基因泰克和Roivant的合作收入 [28] - 2021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为1140万欧元,与2020年第一季度持平 [29] - 2021年第一季度一般及行政费用增至450万欧元,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350万欧元增长27.3%,主要因人员费用、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险保费、法律和咨询费用增加 [29] - 2021年第一季度净财务收入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160万欧元增至550万欧元,增幅242%,主要因美元兑欧元升值带来的外汇收益 [29] - 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40万欧元,合每股0.01欧元,2020年第一季度净亏损830万欧元,合每股亏损0.11欧元,2021年第一季度加权普通股股数为1.162亿股 [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AFM13 - 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单药注册导向研究持续招募患者,预计2022年上半年完成约110名患者入组,接近入组完成时将提供数据时间指引 [8] -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I期研究剂量递增队列已全部入组,预计该中心将在2021年下半年的大型医学会议上更新数据 [9] - 该研究中患者最多可接受两个周期治疗,一个周期包括一次AFM13与脐带血来源的自然杀伤细胞预复合物输注,随后每周三次200毫克AFM13单药治疗,2组自然杀伤细胞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00万个,3组为每千克体重1亿个 [9] - 4月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Rezvani博士展示了前四名接受该疗法患者的数据,均有显著疾病缓解,客观缓解率100% [10] AFM24 - 晚期EGFR阳性实体恶性肿瘤单药研究已完成320毫克的第5剂量组,第6剂量组已开始招募,剂量为480毫克,较第1组增加50% [12] - 增加至480毫克的决定基于第1 - 5组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和第1 - 4组的药效学数据,剂量递增时暴露量呈超比例增加,且与自然杀伤细胞激活标志物和CD16A受体占有率增加相关 [12] - 除输液相关反应外,未报告与药物相关的医学相关副作用,未观察到经典的EGFR相关毒性 [13] - 计划确定推荐的II期剂量,并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扩展队列 [14] - 预计2021年下半年启动两项I/IIa期联合临床研究,分别是与罗氏抗PD - 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联合,以及与NK Gen生物的自体NK细胞产品联合 [15] AFM28 - 继续推进IND启用研究,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的大型医学会议上公布靶点和初步临床前数据,目标是2022年上半年提交IND申请,2022年下半年开始临床研究 [16] 与基因泰克合作的BCMA项目 - 基因泰克已完成RO7297089的I期研究剂量递增部分,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但因更广泛的投资组合考虑,决定停止该I期研究,此决定不影响公司平台及其他靶点的持续开发 [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利用先天细胞衔接子(ICE)的独特特性,在不同项目中开展工作,发展战略包括将ICE作为单药治疗、与自然杀伤细胞联合以及与PD - 1或PD - L1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开发 [8] - 公司在先天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占据独特地位,开发了差异化的ROCK平台,可生成先天细胞衔接子分子,使NK细胞和巨噬细胞定位并消除肿瘤 [19] - 公司致力于通过多管齐下的开发策略,为AFM24开发多种方法,以同时针对广泛的EGFR表达肿瘤类型和人群 [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各全资项目的执行情况良好,保持了发展势头 [7] - 公司为基于先天免疫开发癌症疗法发挥了领导作用,其先天细胞衔接子分子与其他免疫疗法相比具有独特优势 [18] - 2021年下半年公司可能会有丰富的数据产出,公司专注于执行,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项目推进至2023年下半年 [31] 其他重要信息 - AFM24临床前海报显示,其与过继性NK细胞联合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导致AFM24剂量依赖性肿瘤消退,且AFM24与NK细胞的紧密结合能力及其杀伤EGFR表达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不受竞争性IgG影响,还能诱导针对EGFR阳性肿瘤细胞的显著ADCP反应 [20][21] - AFM13与NK细胞结合可使NK细胞成为连环杀手,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21][22] - AFM13与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的合作研究表明,AFM13能与NK细胞紧密结合,增强肿瘤识别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为正在进行的I期研究提供了依据 [23]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AFM24第4剂量组的药效学情况,以及距离最大NK细胞激活标志物和CD16A占有率还有多少提升空间 - 随着剂量增加,暴露量呈超比例增加,激活标志物与暴露量有良好相关性,为确定最佳生物剂量,选择较小的剂量递增幅度,目前安全状况良好,未出现典型器官毒性 [34] 问题2:AFM24选择推荐II期剂量的依据,是继续探索更高剂量直至出现安全问题或NK细胞耗竭,还是有特定的疗效参数 - 基于作用机制和食蟹猴数据,预计不会遇到经典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将密切监测药效学标志物,通过滴定剂量使激活标志物最大增加,同时最小化耗竭标志物,以此指导II期剂量选择 [36] 问题3:基于第4组的药效学数据和第5组的药代动力学数据,第5剂量组是否足以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联合研究 - 目前判断还为时过早,推荐的II期剂量可能是第5组或更高一组,取决于后续数据 [38] 问题4:是否计划将基因泰克停止的项目收回作为AFM26,以及基因泰克是否会在医学会议上展示剂量递增结果 - 目前与基因泰克尚未讨论该项目的未来,包括权利是否会转回公司,但基因泰克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的医学会议上公布数据 [42] 问题5:从科学角度,将该项目与其他NK细胞疗法或NK细胞导向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进行比较 - 目前不清楚该I期研究的疗效数据,过早推测疗效或疗效丧失还为时过早,多发性骨髓瘤对免疫疗法来说是一个困难领域,不仅NK细胞疗法效果不佳,PD - L1疗法也失败过 [45] 问题6:何时能了解基因泰克合作项目的其他靶点 - 公司被禁止披露与基因泰克合作的靶点信息,当他们将下一个分子推进到临床时,靶点信息将变得明确,合作靶点包括实体和血液学靶点 [49] 问题7:AFM24在积累的药效学数据中,是否观察到CD16的裂解,以及是否有NK细胞边缘化的证据,如何考虑总NK细胞与循环NK细胞以优化药效学终点 - 在一定程度上能观察到裂解,但在患者中不明显,且不影响分子疗效,一定程度的裂解可能有利于NK细胞脱离和再次结合,在临床前研究中,外周NK细胞水平会暂时下降,可能是NK细胞向肿瘤迁移的迹象,研究中会积极观察所有NK细胞群体,了解其在肿瘤中的浸润情况 [52][53][55] 问题8:AFM13单药治疗当前研究完成后,是否会在获得当前研究结果之前启动验证性研究 - 尚未最终确定,公司目标是通过202途径获得加速批准,这需要在提交CLA时启动验证性研究,公司已开始与FDA就AFM13的开发策略进行讨论,但未做出最终决定 [57] 问题9:AFM13与NK细胞联合研究目前为开放标签,对AFM24与NK细胞联合研究的设计是否有借鉴意义 - 目前AFM13采用同种异体产品和预加载NK细胞策略,AFM24采用自体NK细胞,通过SNK - 01产品与AFM24共同给药,更频繁地输注NK细胞,总NK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加,两者正在探索不同策略 [59] 问题10:NK细胞耗竭的关键生物标志物有哪些 - 目前不披露具体生物标志物,以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标志物包括传统的激活和耗竭标志物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