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UMC(UMC) - 2021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合并收入为559.1亿新台币,毛利率为36.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6亿新台币,每股普通股收益为1.43新台币,美国存托凭证每股收益为0.257 [7] - 与上一季度相比,收入环比增长9.8%至559亿新台币,毛利率达到36.8%(205亿新台币),整体营业利润为151亿新台币,营业利润率增长近5个百分点,非营业净收入约为43亿新台币,显著高于上一季度的18亿新台币 [7] - 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长17%至1539亿新台币,毛利率约为31.8%(489亿新台币),营业利润率为22.1%(340亿新台币),净利润为398亿新台币,净利率为25.9%,累计每股收益达到3.26新台币 [8] - 截至第三季度,公司现金约为113亿新台币,权益约为257亿新台币,较上一季度增长近8% [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从收入结构来看,亚洲市场占总收入的55%,日本、欧洲和美国与上一季度相比基本保持不变;IDM占比14%,无晶圆厂占比86%;通信业务约占总收入的46%,消费业务约占27%,计算机业务约占17% [10] - 28 - 22纳米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19%,14纳米收入占比约为18% [10] - 第三季度,12英寸晶圆出货量增加,整体晶圆出货量环比增长2.6%至250万片8英寸等效晶圆,28纳米技术收入持续上升,22纳米业务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在无线显示和物联网市场的流片订单 [12][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预计2022年晶圆出货量和ASP趋势将保持稳定,8英寸和12英寸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将继续保持满载,毛利率将继续上升 [13] - 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晶圆出货量将增长1% - 2%,美元ASP将增长1% - 2%,毛利率将处于30%以上,产能利用率将达到100%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专注于扩大综合逻辑和特种技术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通过P5和P6扩建项目提升市场份额 [14] - 公司致力于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低碳供应链 [14][15] - 公司预计2022年行业增长约为12%,自身业务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增长动力来自产能增加、生产率提高和ASP上升 [26][5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三季度,公司在计算、消费和通信等领域持续面临强劲的芯片需求,产品组合优化和ASP提升推动了收入增长 [12] - 尽管部分细分市场出现了轻微调整,但公司整体供应不足的情况仍将持续到2022年,未观察到明显的库存积压问题 [48] - 公司认为5G、EV、IoT等结构性需求将持续推动行业增长,对2022年的业务前景充满信心 [58][11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2021年资本支出预算为23亿美元,其中85%用于产能相关扩张 [11] - 公司获得了台湾环境保护局颁发的绿色化学应用与创新奖,体现了其在环保方面的努力 [1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P5和P6产能的上线时间以及未来是否有额外产能扩张计划 - P5的28纳米产能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上线,P6将于2023年下半年上线,具体爬坡计划将根据设备供应情况后续提供 [18] - 公司不评论关于新加坡建厂的猜测,但会持续探索新机会,遵循审慎的资本支出原则,与客户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18] 问题: 2022年能否维持超过100%的产能利用率以及除P5的10K产能外是否还有其他有意义的产能 - 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都将专注于提高生产率,预计产能利用率将保持在100%,并继续努力提高 [21] - 2022年预计产能将增加约6%,而2021年为3% [22] 问题: 8英寸产能是否有增加 - 目前主要是12英寸产能的扩张,8英寸产能的瓶颈缓解和产品迁移仍在同一范围内 [24] 问题: 2022年的定价趋势以及28纳米的毛利率展望 - 公司预计ASP上升趋势将延续到2022年,但不会利用晶圆短缺的机会过度提高价格,而是注重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6] - 2022年全年ASP的具体指导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提供 [26] 问题: 市场低迷时价格是否会回调 - 公司认为价格反映市场地位,通过加强自身竞争力、关注结构性需求、与客户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降低了市场波动对ASP的影响 [28] 问题: 公司毛利率的长期趋势 - 短期内,公司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的上升趋势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持续,目标是在利润和长期增长之间取得平衡 [32] - 从长期来看,随着P6扩张和与客户签订的长期协议,公司有信心保持健康的盈利水平,但目前无法提供具体数字 [33] 问题: 28、40和55纳米制程中特种工艺的占比 - 特种技术目前占比略超过50%,加上独家产品,占比将超过70%,这些业务具有较高的客户粘性 [36] 问题: P6预付款的情况以及是否会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 P6项目目前按计划进行,部分预付款已包含在今年的资本支出中,但占比很小,大部分付款将在2022年和2023年设备交付时进行 [40][42] - 公司的资本支出数据是基于现金基础,已支付的款项将包含在资本支出中,未支付的应付款项将根据实际情况计入相应年份 [45] 问题: 市场需求趋势以及客户库存情况 - 公司观察到部分细分市场出现轻微调整,但未影响整体供应不足的情况,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22年,未发现明显的库存积压问题 [48] 问题: 剩余30%业务的定价策略 - 公司关注5G、IoT等结构性需求,通过与客户签订长期协议和采取风险缓解措施,降低了市场波动的影响,对这部分业务的定价有信心 [51] 问题: 关于美国司法部相关诉讼的情况 - 公司不评论新闻猜测和正在进行的诉讼,目前案件仍在进行中,如有新进展将及时披露 [56] 问题: 公司为何有信心在2022年超过行业增长 - 公司认为5G转型、EV、NDA和IoT设备等结构性催化剂将继续推动行业增长,公司将受益于这些趋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58] 问题: 可变成本的增长趋势 - 运营费用将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但占收入的百分比有望保持稳定或下降 [61] -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但由于生产效率提高和规模经济,以及2022年良好的需求和定价前景,公司利润仍有上升空间 [61] 问题: 某业务何时实现盈利以及对公司利润率的提升空间 - 该业务预计在2022年实现盈利,但利润率仍低于公司平均水平,具体何时达到公司平均水平暂无时间表 [64][66] 问题: 行业何时能弥合8英寸和主流12英寸产能的供需缺口以及关键瓶颈 - 公司无法评论同行的计划,将专注于自身产能增长和利用率,28纳米产能大部分已被长期协议或独家客户预订,预计将保持高利用率 [70] 问题: 2022年ASP增长的来源 - ASP增长将来自产品组合优化和价格上涨 [74] - P5的10K产能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上线,全部为28纳米,将提升产品组合和ASP [76] 问题: 新加坡和日本理论上还能增加多少产能 - 日本工厂有一定的增量空间,新加坡目前产能利用率为100% [79][80] 问题: 如何对投资收入进行建模 - 投资收入与股票市场表现高度相关,第三季度公司从被投资公司获得约7.7亿新台币的股息 [81] 问题: 显示驱动业务的销售占比以及对长期协议和价格波动的看法 - 公司未按应用领域细分销售数据,但高压工艺占特种业务的30%,代表了大部分显示驱动业务 [86] - 公司在高压领域更具选择性,专注于增长较快、粘性较高的细分市场,对客户履行合同义务有信心 [88][89] 问题: 目前LTA覆盖的销售占比、未来变化以及LTA的具体内容 - LTA情况较为复杂,P6相关产能几乎100%被LTA覆盖,其他产能的新订单也呈现LTA覆盖增加的趋势,但公司未披露具体占比 [91][92] - LTA通常与资本支出相关,包含定价和产能条款,根据供需情况与客户协商确定 [91] 问题: 8英寸业务毛利率与行业领先者存在差距的原因以及何时能缩小差距 - 公司对8英寸市场地位有信心,认为与同行的差距主要在于规模和产品组合,将通过提升解决方案竞争力和制造能力来缩小差距 [95][96] 问题: 化合物半导体业务的战略和目标 - 化合物半导体是公司重要领域,目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公司将专注于选定的细分市场,待确定后会与市场分享 [100] - 目前公司有足够的产能支持业务活动,如有需求将积极扩大产能 [102] 问题: 公司是否考虑在亚洲以外地区扩张 - 公司过去在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都有业务布局,将继续保持多元化,会评估各国的激励计划,但建立新工厂需考虑客户参与和投资回报率 [104][105] 问题: 未来资本支出强度的预期 - 公司不单纯以资本支出强度为目标,而是综合考虑盈利能力、客户参与度和技术差异化等因素 [107] - 资本支出有内部边界,需遵循审慎原则,确保符合公司的承受能力和长期发展计划 [109] 问题: 公司如何评估需求和对2022年增长的信心来源 - 尽管2022年与居家办公和学习相关的晶圆需求贡献可能下降,但5G、EV、IoT等结构性需求仍然强劲,公司仍有大量未满足的需求 [112] - 公司通过跟踪库存情况和与终端客户的直接沟通,确认供应仍处于短缺状态,对2022年前景充满信心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