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一季度,剔除设备销售贡献和外汇变动影响后,服务收入增长4.7%,基础调整后毛利润增长6.2%,基础调整后EBITDA增长7.2%,基础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47.9%创历史新高 [19] - 2021年第一季度,净新增使用面积16,152平方米,超预期;预计第二季度有机迁入量略低,年中迁入量将符合目标 [19] - 2021年第一季度,每平方米每月平均服务收入(MSR)环比下降2.6%至2,425元人民币;预计2021年全年MSR同比呈低个位数百分比下降 [20] - 2021年第一季度,基础调整后毛利率为54.4%,环比增加0.7个百分点;利用率为72.9%,高于2020年第四季度末的71.1% [21] - 2021年第一季度,资本支出(CapEx)为23亿元人民币,主要是有机资本支出;预计第二季度支付26.8亿元人民币的收购对价 [23] -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有149亿元人民币现金,净债务与EBITDA比率为2.9倍;预计年中该比率将回升至约5倍 [24] - 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债务融资,总融资额13亿元人民币,平均利率5%;过去四个月完成9亿元人民币再融资,预计本季度末再完成17亿元人民币,全年计划完成21亿元人民币再融资,完成后有效利率有望下降 [24][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中心服务业务方面,销售超23,000平方米,均为有机销售且都在一线城市市场;在建面积超160,000平方米,相当于397兆瓦IT电力容量,预承诺率维持在68% [8][13] - 2021年第二季度,将有43,000平方米数据中心容量投入使用,高于第一季度的13,800平方米 [2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一线城市市场供应受限,除上海西北江苏部分地区竞争激烈、定价激进外,其他地区供应紧张,客户选择有限,定价相对稳定 [16][68] - 香港市场,2021年第一季度获得香港1号数据中心45%的锚定订单,客户为中国领先云服务提供商,该客户对2023年投入使用的香港2号数据中心也表现出强烈兴趣 [10] - 重庆市场,2021年第一季度获得重庆1号数据中心50%的锚定订单,客户为金融服务行业大型云客户 [10] - 北京市场,本季度首次从服务政府和国有企业客户的新云服务提供商获得超大规模订单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销售和资源战略受云架构驱动,针对超大规模客户初始落地需求布局,约50%销售管道为已落地客户的扩展订单,剩余50%根据位置和客户需求竞争情况不同,公司可选择性开展业务 [11][12] - 持续扩大供应规模,目前拥有超500,000平方米未来开发容量,超90%为自有绿地土地且配有电源线,降低增长风险并提高数据可见性 [15] - 进行数据中心收购,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两项此前宣布的收购,BJ15带来超19,000平方米容量,已100%承诺且80%使用;TJ1是天津地区首个数据中心,带来超14,000平方米可销售容量;另一数据中心收购处于后期阶段 [17] - 计划进入中国一两个新市场,东南亚市场初期聚焦新加坡,因新加坡政府不批准新项目,正寻找替代方式进入,同时考虑周边国家投资机会,目标是未来几个季度至少做出一两项投资承诺 [18] - 行业竞争方面,上海西北江苏部分地区竞争激烈,公司凭借全国布局、客户多元化等优势不盲目追求交易,认为未来几年该地区供需将更平衡;政府政策提高资源分配门槛,长期看该地区供应也将受限 [16][29][3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中国云市场增长有杂音、新法规出台和竞争加剧,但公司销售符合预期,有信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和财务指引,将保持销售势头 [8] - 政府政策一方面将数据中心视为重要新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出于碳中和目标严格控制土地和电力分配,公司认为政策底层方向一致,对行业长期发展有利,公司作为领先企业将受益 [15][63][69] - 可再生能源供应在中国快速增加,发电成本即将与传统电力持平,特高压远距离输电投资使一线城市市场可再生能源更易获取,电力交易市场也在快速发展,公司作为市场领导者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2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计划未来几个月发布整体ESG报告,投资者关注可再生能源计划,公司将明确目标、时间表和实施方式 [25] - 公司部分有机资本支出与B - O - T合同相关,有9个项目将转让给与GIC的合资企业,2个项目不在现有与GIC的协议内,目前正与GIC讨论增加合资企业股权比例并将11个项目纳入合作 [23]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常熟地区竞争何时能真正正常化,若公司成为整合者,未来收购倍数趋势如何 - 目前该地区竞争激烈是因过去几年容量、土地和电力分配给不同参与者,但公司已有客户承诺,不盲目追求交易;认为上海地区需求将持续增长,库存不是问题,未来几年政府政策会使供需更平衡 [29][30][31] - 公司在多市场布局,整合是未来目标,会以合理价格进行收购,考虑投资者利益 [32] 问题2: 2021年第二季度43,000平方米数据中心容量投入使用的时间,以及2021年剩余三个季度客户续约情况 - 43,000平方米数据中心容量交付时间更接近6月 [33][34] - 预计除一个不符合运营标准的1,000平方米第三方数据中心外,其他续约率很高;整体续约价格预计持平,公司目前注重扩大市场份额和深化与大客户关系,不过分追求价格 [36] 问题3: 公司进行平台型收购的财务能力,以及第一季度服务收入未达预期、ARPU下降的原因及后续趋势 - 截至第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表有近15亿元人民币现金,年度资本支出指引约12亿元人民币,若按50 - 50股权和债务融资,有一定财务能力;且公司过去证明有能力通过多种渠道融资 [42][43] - 第一季度MSR环比下降2.6%主要是数学时间问题,全年预计呈低个位数下降,后续季度降幅不大;第一季度EBITDA利润率超多数人预期 [44] 问题4: 大型云客户自建数据中心比例变化及公司应对措施,以及当前需求环境放缓是否持续 - 云客户自建市场与公司所在一线城市市场分离,目前一线城市市场需求良好,与过去几年变化不大 [47] - 一线城市外包市场需求未放缓,公司第一季度保持高增长,有信心维持全年销售承诺 [49] 问题5: 公司B - O - T项目和与GIC合资企业的未来规划,以及江苏地区历史上类似竞争情况及恢复正常的过程 - B - O - T项目主要是偏远地区机会,与一线城市核心业务不同;与GIC合作是为确保有竞争力的资本成本,公司会有选择性开展业务;若增加在合资企业的股权比例至超50%,项目将合并入损益表,决策依据是项目回报和管理费用 [51][52][55] - 认为四川地区情况特殊,其他一线城市市场需求仍在增长,该地区产能过剩问题将在未来24个月解决 [57] 问题6: 北京和广东近期法规影响,以及行业如何满足碳中和和碳信用要求 - 法规提高资源分配门槛,要求更低PUE和碳中性,有利于大型高效数据中心,领先公司未来有望获得更多碳配额;公司将发布ESG报告,通过提高PUE和优化能源来源实现碳中性目标,公司在绿色数据中心方面已处领先地位 [63][64][65] - 长期来看,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电力经济上无差异,过渡期间公司可能采取直接电力购买协议、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购买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等措施,政府政策正从供需两侧解决问题 [60][61][62] 问题7: 哪些市场定价优于或差于平均水平,政府政策变化对公司的益处 - 除上海西北部分地区竞争激烈外,其他一线城市市场供应受限,定价相对稳定,公司常因供应不足失去业务 [68][69] - 政府对资源分配的严格政策虽带来挑战,但确保行业具有高投资价值和进入壁垒,公司对此有高度信心 [69]
GDS(GDS) - 2021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