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第二季度服务收入增长10.6%,基础调整后NOI增长14.1%,基础调整后EBITDA连续季度增长15.2% [15] - 基础调整后NOI利润率达到53%,基础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到44.3%,较去年高出9个百分点 [15] - 上半年收入达到原指引中点的46.9% [15] - MSR在过去几个季度基本持平,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下降1 - 2个百分点,2019年全年降幅可能略小于预期 [16] - 上半年资本支出约为14亿人民币,全年指引为45 - 50亿人民币,预计下半年资本支出将增加,仍在指引范围内 [18] - 提高收入指引区间下限至原区间中点,上限不变;EBITDA增长强劲,将指引区间下限提高7.3%,上限提高5.9%;资本支出维持原区间不变 [23][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签约净新增面积近2.1万平方米,约52兆瓦IT功率,全部交付后预计产生超9000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 [7] - 上半年客户迁入面积总计1.8781万平方米,预计下半年迁入面积略高于上半年,北京9号数据中心收购完成后将带来额外创收能力 [15] - 积压订单增加至超9.3万平方米,占当前已使用容量的74%,几乎全部来自超大规模客户的大订单 [22] - 积压订单中55%与目前在建的数据中心相关,为过去12个季度以来的最高比例 [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IaaS同比增长86%,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5%,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云市场,90%的中国云市场为本地云服务提供商 [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维持一线城市数据中心供应是关键成功因素,公司通过有机和无机方式获取关键资源,保持资源优势 [8] - 与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和运营定制数据中心,初期专注于为一位顶级客户提供服务 [8] - 应对一线城市新项目审批困难、供应受限的挑战,公司调整资源战略,在市区寻找新机会,同时确保城郊的战略要地 [10] - 行业竞争激烈,各云客户为争夺更大市场份额相互竞争 [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因素可能影响市场,但中国数字经济依然强劲,公司销售管道稳固,客户基础日益多元化,对实现今年约8万平方米的净新增面积目标充满信心,明年的管道建设也进展良好 [9][10] - 相信在北京市区和城郊积累的资源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中国最大市场的份额 [12] 其他重要信息 - 廊坊土地收购吸引了客户的极大兴趣,已开始建设第一栋建筑,预计很快获得预承诺,土地总成本约3000万美元,拥有超240兆瓦的总供电量 [11] - 今日签署收购位于亦庄的北京9号数据中心的协议,该数据中心IT面积约8000平方米,已全部签约并稳定运营,企业价值为6.93亿人民币,目标在年底前完成收购 [1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北京9号数据中心收购后,未来几个季度的小规模收购管道情况如何,规模是否与此次类似;GIC合作项目除已商定的江苏项目外,预计何时开展其他项目 - 今年业务计划是进行1 - 2笔并购交易,目前已宣布两笔(广州6号和北京9号),广州6号有望在未来几周完成收购,北京9号预计年底完成。公司有并购团队,会筛选目标,预计每年能维持1 - 2笔类似规模的交易,但偶尔会有更大的机会 [27] - 已与一位大客户签署谅解备忘录,承诺在三个园区开发七个数据中心,除江苏外还有另外两个地点,七个数据中心总计超过130兆瓦IT功率。预计该客户未来有更多需求,合作规模将扩大,同时也在与其他三四个客户进行初步讨论 [28][29] 问题2: 2019年到期续约面积的客户行为情况,是否有超出传统流失率的客户流失,与企业和超大规模客户签订的合同长度是否有变化 - 客户流失率统计上微不足道,上一季度为0.2%,偶尔会因客户自身组织或运营变化出现流失事件,但不足以形成特征 [32] - 超大规模客户的合同大多在6 - 10年,多数为8 - 10年,且多为提前一年预承诺,部分合同客户无提前终止权,有提前终止权的合同通常在入住期结束后生效,并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32][33] 问题3: 各行业需求趋势是否与三个月前有明显不同 - 目前客户群体没有变化,AI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客户对电力容量的单订单需求规模比以前更大。当前三个关键驱动因素为电力需求、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强劲需求,且单订单需求规模增大 [35] 问题4: 当前债务融资利率或再融资利率与之前相比的情况;GIC收购定制数据中心90%股权时,估值较公司成本的溢价情况 - 近期与中国多家银行进行数据中心再融资,还进行了金融租赁,综合成本低于6%,比几个季度前低近1个百分点,且获得了8 - 10年的长期贷款,后端摊销 [39] - 收购项目时,获得1美元EBITDA的成本约为8美元,而自身项目约为5美元,溢价约50%;向GIC出售定制项目90%股权时,溢价为8%,若有建设期融资,可收回融资成本 [40][41] 问题5: 当前指引是否包括与GIC合作的定制项目的收入和资本支出;考虑到当前中美贸易形势,客户对未来几年业务的看法是否有变化 - 指引包括建设期间定制资产的资本支出,但金额仅为几亿人民币。在损益表方面,转让90%股权且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后,客户入住有一定灵活性,预计在数据中心投入使用9 - 12个月后才会确认显著服务费用。转让90%股权时,已发生的资本支出的90%将被冲回 [43] - 大客户通常会向公司保证三年的需求,公司会定期与他们沟通 [44] 问题6: MSR表现好于预期的原因 - 之前提到的5%下降是指2018年第四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希望降幅能小一些。若计算2019年全年平均MSR与2018年全年平均MSR相比,仍接近5%的同比下降 [47] 问题7: 本季度收入强劲是由于客户迁入速度加快还是季度内销售超预期 - 收入基本符合内部预期,处于指引上限水平。令人惊讶的是利润、EBITDA或NOI的增长以及运营杠杆的实现超出预期。去年因业务规模扩大增加了20% - 25%的员工,今年年初以来运营成本基本未增加,因此利润率显著提高 [49] 问题8: 未来一年左右运营杠杆还有多大提升空间;有了GIC合作后,每年8万平方米的潜在新管道能力是否会增加,是否包括定制项目 - 数据中心层面利润率已稳定在55%左右,未来几个季度NOI利润率预计维持在当前水平,明年有望再提高1 - 2个百分点。在SG&A层面,目标是将其降至收入的5%,目前还有3% - 4%的提升空间,但需要时间 [53][54] - 8万平方米指的是一线城市业务,不包括与GIC合作的项目,若算上江苏的第一个项目,将增加7000平方米,该合作项目是额外的 [55] 问题9: 是否有兴趣在卫星城市与一线城市的项目上进行类似合作 - 公司业务计划和融资基于一线城市市场,目前在一线城市市场资金充足。与GIC和大客户的合作结构经过大量工作才得以建立。未来不排除采用类似结构进行合作,但目前没有具体考虑实际情况 [57][59] 问题10: 超大规模客户当前业务困境是否影响了与他们的容量规划和管道规划讨论,公司如何将这些因素纳入未来规划 - 公司承诺的市场交付量为每年8万平方米,不会改变。公司客户基础多元化,来自不同行业和垂直领域,即使在云领域也涵盖各种类型的云服务。因此,公司不会改变资本支出计划,有信心每年交付8万平方米 [62] 问题11: 为何选择与GIC合作,仅持有10%股权并收取服务费用 - 此类定制项目与公司主流业务不同,客户拥有土地和电力基础设施,外包设计、建设、装修和长期运营。客户在偏远地区有大量非延迟敏感数据和应用的需求,且要求公司跟进,这不在公司原业务计划和融资范围内,需要大量额外资本 [65][66] - 为维护客户关系并获得竞争优势,公司希望开展此类项目。此前在河北的项目通过债务融资实现了财务回报,但融资耗时且需考虑杠杆问题。与GIC的合作方案是最佳选择,公司希望最大化服务费用收入,将其作为托管项目,10%的股权比例是公司、合作伙伴和客户都能接受的 [67][68]
GDS(GDS) - 2019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