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64.7%,达到26亿元人民币,实现自IPO以来连续11个季度的同比收入增长;剔除一次性疫情相关销售后,2021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长率为89% [5] - 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6.9%降至本季度的4.2% [6] - 第一季度总净收入增长63.4%,达到26亿元人民币,处于指引范围的高端 [18] - B2B业务收入增长77.6%,达到24.5亿元人民币;B2C业务收入下降47%,降至14200万元人民币 [18] - B2B毛利率从3.3%提升至3.6%,B2C毛利率保持在20%左右;整体毛利润增长32.2%,达到1.16亿元人民币 [19] - 本季度总运营费用增长43.6%,达到29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12.8%降至11.1% [19] - 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去年同期的3.5%降至2.6%;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从6.1%降至4.7%;G&A费用占比从1.9%升至2%;技术费用占比从1.3%升至1.9% [19][20] - 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093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4.2%,低于去年同期的6.9% [20] - 公司预计2021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在29.2亿至30.8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80% - 90% [20]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11.6亿元人民币,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为16.2亿元人民币 [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收入增长77.6%,达到24.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3.3%提升至3.6% [18][19] - B2C业务收入下降47%,降至14200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保持在20%左右 [18][19] - 服务收入增长至1700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161% [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在线咨询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6%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42%和2030年的68.5% [15] - 中国慢性病管理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4.5万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4.9万亿元 [16] - 中国在线药品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近10倍,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以S2B2C模式为核心,其中S代表强大的供应链平台,连接着众多供应商;B包括快速增长的药店、医生和诊所网络;C代表消费者 [7] - 公司继续拓展供应链网络,3月宣布的西北和东北两个新履约中心已全面投入运营,并对部分现有设施进行升级 [7] - 公司与制药公司建立广泛合作,截至3月31日,已与超过360家制药公司建立类似合作关系,如与百济神州的战略合作 [9][10] - 公司持续发展S2P2C和S2D2C模式,为药店和医生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12][13] - 公司加大在团队、技术和供应链平台的投资,技术费用在过去12个月增长超过100%,并建立了药品和医生支持团队 [16][17] - 公司业务模式基于透明和高效原则,与行业监管政策方向相符,相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 [2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第一季度通常是医疗保健和零售行业的淡季,且2020年第一季度因疫情相关产品需求激增而表现异常强劲,但公司仍实现了显著的同比增长,对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5][6] - 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如允许在线销售药品、批量采购和加快新药审批等,有利于公司发挥优势,为公司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26][27] - 公司认为自身处于有利的市场地位,将继续通过创新解决方案满足市场需求,为股东创造价值 [1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于去年下半年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IPO准备工作,但由于上市过程需获得多个政府部门批准,无法确定具体时间 [3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第一季度履约成本进一步降低的原因及未来降低空间 - 公司通过持续改进整个供应链系统,发起各种业务流程改进(BPI)计划,优化供应链基础设施,如在第一季度启用两个新的履约中心,与更多第三方物流合作,提高履约中心自动化程度等,共同降低了履约成本 [25] 问题2: 在线销售处方药和医疗保险支付等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这些政策变化都指向透明度和效率两个重要方向,与公司基于透明和效率的业务模式相契合,有利于公司发挥优势;同时,数字化和向低线城市渗透的趋势也与公司的数字解决方案相匹配,公司欢迎这些新政策,认为它们将为中国医疗体系的高效发展奠定基础 [26][27] 问题3: 第一季度收入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未来1 - 2年的战略客户群体 - 收入增长的根本驱动因素是S2B2C模式,包括新履约中心的投入使用、与制药公司合作的增加、平台上市场供应商的增多等;在客户群体方面,公司认为中小连锁药店和低线城市(3 - 6线)的药店有更大的服务需求和市场机会 [30][31][32] 问题4: 制药公司选择与公司合作的原因及更多合作案例 - 公司与制药公司具有互补优势,制药公司拥有研发能力和产品,而公司具备全渠道商业化能力、供应链覆盖和数字解决方案,数据服务可帮助其提升规模和客户洞察力,透明的公司治理和合规性也是吸引合作的因素;合作案例包括与礼来、百济神州等全球知名制药公司的合作 [33] 问题5: 供应链升级和履约中心的最新情况 - 公司将继续扩大履约中心的容量和吞吐量,拓展创新药物和生物药物的配送覆盖范围,投资仓库自动化以提高运营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深化区域渗透、扩大市场覆盖、提高交付及时性并优化系统和运营 [34] 问题6: 科创板上市的进展情况 - 公司于去年下半年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IPO准备工作,但由于上市过程需获得多个政府部门批准,无法控制时间,因此无法给出明确的指导,但公司仍致力于实现建立国内外投资者基础的目标 [35][36] 问题7: 费用增加(特别是G&A和技术费用)的时间安排和性质 - 公司对未来业务充满信心,增加费用是为了加强盈利能力和提升市场地位;技术费用增加是因为技术团队规模翻倍,这是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关键领域;此外,还对创新新业务、供应链网络(包括履约中心、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进行了投资,这些投资对于公司在医疗行业的发展是必要的 [39][40] 问题8: 毛利率持续扩张的原因及是否会继续扩张 - B2B业务毛利率提升的驱动因素包括增加从制药公司的直接采购,获得更好的交易条款;与药店合作提供解决方案,实现更多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专注销售高毛利产品;随着规模的扩大,公司将有更多机会利用网络提供分销、销售和营销等服务,以及从SaaS解决方案中获得服务收入,因此有望继续提高毛利率和毛利润 [41][42] 问题9: 医生/诊所覆盖的扩张计划、目前的覆盖情况以及来自诊所的订单占比 - 公司目前主要通过在线运营与大多数药店和诊所客户进行互动,同时在全国设有现场任务小组为新客户和现场客户提供云服务、云诊所和云CRM等服务;目前S2B业务收入的90%以上仍来自药店,诊所是未来的增长领域 [45][46] 问题10: 未来2 - 3年计划覆盖的诊所或医生数量以及是否会设定来自诊所的收入目标 - 公司有内部计划和具体目标,但尚未对外公布,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报告 [48] 问题11: 如何保护外部股东在股价和股份发行方面的利益 - 公司感谢股东的关注和意见,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将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会考虑股东的建议并与股东进一步沟通 [51]
111(YI) - 2021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