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四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96.1%,达到26.4亿元人民币,2020财年净收入为82亿元人民币,较2019财年的39.5亿元人民币实现了翻倍增长,这是公司自IPO以来连续第十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长 [8] - 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IPO后第一季度的22.3%显著降至本季度的3.7% [8] - 第四季度毛利润增长143.7%,远高于收入增长速度 [20] - 第四季度总运营费用同比增长17.9%,达到2.48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比例从15.6%降至9.4% [21][22] - 2020财年净收入为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6%;毛利润增长121.5%,达到3.66亿元人民币;综合毛利率从4.2%提升至4.5% [23][24] - 2020财年总运营费用同比增长27.4%,达到8.39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比例从16.7%降至10.2% [24] - 2020财年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8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比例从11%降至4.6% [2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16.2亿元人民币,而2019年12月31日为6.977亿元人民币 [26] - 公司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在25.3亿元至26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61% - 65%,若排除2020年第一季度某些一次性疫情物资销售的影响,增长约87% - 93%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B2B业务 - 第四季度B2B业务收入增长108.7%,达到24.7亿元人民币;毛利润增长335.4%,毛利率从1.4%提升至3% [21] - 2020财年B2B业务收入增长127.8%,达到75.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1.4%提升至3% [23] B2C业务 - 第四季度B2C业务收入增长3.9%,达到1.6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15.7%提升至17.5% [21] - 2020财年B2C业务收入增长5.7%,达到6.9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18.1%提升至20.1% [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采用S2B2C模式,致力于通过数字化连接患者与药品及医疗服务,该模式分两个阶段构建,第一阶段建立供应链基础设施,连接零售药店和医生,第二阶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零售药店提供AI和大数据分析支持,同时投资数字代表,深化与供应商的关系 [9][12] - 2021年公司将专注于加强S2B2C模式的各个方面,提升技术的AI和数据处理能力,部署更多数字医疗代表,深化与制药公司的合作,以加速业务扩张 [16][17] - 行业竞争方面,公司认为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等大玩家路径不同,公司专注于为药店和医生创造价值,通过创新和执行能力在市场中立足 [4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过去一年多疫情带来挑战,但公司凭借员工努力和运营协议,在疫情期间持续为客户服务,随着疫苗推出,对疫情结束持乐观态度 [6][7] - 公司认为医疗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十年将超过汽车和房地产行业成为中国最大的行业,公司将抓住机遇,加大对数字健康技术的投资,提升S2B2C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42][4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主要运营子公司上海药药好完成两轮融资,共筹集1.43亿美元,第二轮融资的投前估值为10亿元人民币(约15亿美元),公司正按计划推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上市工作 [15][31] - 公司拥有8个区域配送中心,为中国300多个城市提供24小时配送服务,随着配送中心数量增加和物流管理升级,配送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3.6%显著降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2.6%,2020财年从3.3%降至2.8% [1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目前与公司合作的制药公司数量,以及除采购外的合作进展,如电子处方或营销服务 - 公司已与330家制药公司建立直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制药公司的首选合作伙伴,原因包括合规、高效透明以及提供数字解决方案等,公司的数据和系统能为制药公司提供客户洞察,提高客户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时长 [28] 问题2: B2B业务中,单个零售药店从公司的采购规模是否有上升趋势,与独立药店相比情况如何,是否有上限 - 过去几个季度,公司客户的采购量逐季增加,现有客户贡献了约80%的销售额,随着供应链网络的进一步扩展,公司认为与客户的合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0] 问题3: 子公司上海药药好在科创板上市的进展 - 公司按计划推进上市工作,2020年12月完成新一轮第三方战略投资者的注资,共筹集近1.43亿美元(约10亿元人民币),第二轮融资的投前估值为10亿元人民币(约15.3亿美元),引入第三方投资后,公司已将有限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目前正与海通证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某律师事务所合作,将适时发布正式公告 [31][32] 问题4: B2B业务的整体GMV规模,以及服务费用收入与总收入的结构 - 公司未披露GMV数据,主要业务为自营业务,市场业务规模较小,可通过收入乘以13%的增值税估算GMV,B2B业务收入占比约93%,B2C业务占比约7%,公司目前从数字营销、市场供应商佣金和供应链服务费用中获取服务收入,预计未来服务收入将增加 [35][36] 问题5: 公司推广的Trulicity和Cosentyx两种药物的表现,以及是否会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独家合作 - 两种药物自去年5月以来月复合增长率接近70%,表现出色,公司正在引入更多新药,未来会有更多新药通过平台推出 [40][41] 问题6: 与10年前相比,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最大变化,以及在互联网行业背景下制药行业的机会 - 医疗行业过去几年和未来十年都将实现两位数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可支配收入增加、政府政策支持远程医疗和在线医疗,以及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为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公司将加大对数字健康技术的投资,提升S2B2C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42][43] 问题7: 公司在当前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定位,如何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等大玩家竞争,以及长期市场份额预期 - 公司与大玩家路径不同,采用S2B2C模式,专注于为药店和医生创造价值,通过创新和执行能力在市场中立足,公司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但未提及长期市场份额预期 [44] 问题8: 公司在智能供应链建设方面的新进展 - 公司新增两个配送中心,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北,其他6个配送中心正在扩大产能和吞吐量,同时升级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模型和算法优化供应链网络、类别和品种,成立业务流程改进团队,应用精益流程优化业务流程 [45] 问题9: 公司自2018年IPO以来实现高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以及2021年的新收入来源 - 公司高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是S2B2C模式及其执行能力,公司在2017年年中从零开始开展S2B2C业务,三年内服务了超过30万家药店,2021年的新收入来源包括电子商务、服务模块收费、制药公司商业化服务、数字服务和营销费用等 [48][49][50] 问题10: B2B业务与传统分销业务的区别,以及公司B2B业务的优势 - 传统分销商是单一的大型B,在服务客户方面存在局限性,而公司是技术公司,专注于构建供应链平台,使小B能够在平台上共同服务消费者,例如公司的“宝藏盒”业务单元,允许商业分销商将库存放入公司的配送中心,管理自己的库存和价格,公司聚合订单并以最低边际成本将商品交付给客户,同时为药店提供便利,减少订单处理步骤和行政成本,为行业创造巨大价值 [51][52][53] 问题11: 公司2021年的预计收入和毛利率,以及何时实现盈利 - 公司给出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指引,预计收入在25.3亿元至26亿元人民币之间,排除一次性疫情影响后增长约87% - 93%,公司内部目标是实现接近100%的增长,公司相信能够继续扩大业务规模并提高利润率,特别是在B2B业务方面,预计如果2021年业务规模翻倍,运营费用增长20% - 30%,运营费用占总净收入的比例将降至5% - 6%,如果毛利率从目前的4.5%提高到6%,公司将接近盈亏平衡,但未给出具体实现盈利的日期 [57][58] 问题12: 数字医疗行业竞争中,大玩家进入市场的最大障碍,公司未来是否会成为纯SaaS工具提供商,以及中国小药店被大药店收购的趋势对公司的影响 - 公司与大玩家的定位不同,专注于药品商业化,采用S2B2C模式,这是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不会成为纯SaaS公司,但SaaS服务将是业务的一部分,目前已有很多药店采用公司的SaaS服务,中国药店市场虽然存在整合趋势,但目前仍以碎片化为主,前10%的药店仅占市场份额的10% - 12%,80% - 90%的市场仍为单店和小连锁药店,公司的S2B2C模式适合帮助小药店,因此市场整合对公司影响不大 [60][61][63] 问题13: 随着药店整合趋势,剩余药店市场规模是否变小,以及大玩家在数字化医疗行业是否因拥有更大的消费者数据库而具有优势 - 虽然大玩家拥有更多消费者数据,但在处方药领域,B2C模式并不适用,因为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公司的S2B2C模式专注于赋能药店和医生,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或患者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