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lobus Medical(GMED) - 2020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全年营收7.89亿美元,同比增长0.5%;净利润1.023亿美元,非GAAP净利润1.449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1.01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收益1.44美元;调整后EBITDA为29.4%,自由现金流达1.351亿美元创纪录 [27][28] - Q4营收2.3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3%,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9.9%;美国营收1.9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国际营收3470万美元,同比增长1.4% [29][30] - Q4毛利率73.9%,较去年同期的77%下降310个基点,约150个基点为一次性库存费用,预计2021年毛利率达70% - 75% [31] - Q4研发费用1520万美元,占销售额6.5%,低于去年同期的1550万美元和7.3%;全年研发费用8450万美元,占销售额10%,若剔除Q2收购影响则为6010万美元和7.6%,预计2021年研发费用约占销售额7% [32][34] - Q4 SG&A费用9200万美元,占销售额39.4%,低于去年同期的9210万美元和43.5%;全年SG&A费用3.548亿美元,占销售额45%,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2021年SG&A费用占比降至42% - 43% [35][36] - Q4所得税税率14.9%,低于去年同期的16.4%;全年所得税税率18.8%,略高于2019年,预计2021年全年有效税率约21% [37] - Q4净利润5300万美元,非GAAP净利润592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52美元,非GAAP摊薄后每股收益0.58美元,同比增长19.6%;调整后EBITDA为36.2%,较去年同期提高190个基点,预计2021年全年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30% - 35% [38][39] - 年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共7.853亿美元;Q4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达8020万美元创纪录,自由现金流6610万美元创纪录 [40] - 预计2021年全年销售额8.8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2%;预计全年摊薄后非GAAP每股收益1.83美元,较2019年增长9% [42][4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美国脊柱业务 - Q4增长近12%,持续抢占市场份额,新产品推出、竞争性招聘和机器人植入物拉动是增长动力 [11][14] - 生物制品Q4增长30%,单位置侧位和俯卧位侧位手术受ExcelsiusGPS功能推动得到广泛应用 [14] - 新冠限制措施使Q4增长减少约5%,1月影响增至15% - 18%,预计Q2影响较小 [15] 国际脊柱业务 - Q4下降4%,部分市场增长但受印度、英国和日本等国新冠病例增加影响 [16] - 日本业务将转向近100%直销,预计未来一年面临增长阻力 [17] 创伤业务 - Q4和全年均增长超130%,公司持续投资,计划扩大销售代表团队并推出新产品 [19] 赋能技术业务 - Q4营收1800万美元,超历史最佳季度超25%,进入Q1时业务管道强劲 [19] - 成像系统处于测试最后阶段,预计未来几周向FDA提交申请,Q3推出,外科医生对此兴趣浓厚 [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脊柱市场,Q4新冠限制措施使业务增长减少约5%,1月影响增至15% - 18%,预计Q2影响较小,若住院人数无增加,Q3和Q4手术量有望反弹 [15][52] - 国际脊柱市场,部分市场增长但受印度、英国和日本等国新冠病例增加影响,日本业务因新冠和市场特定问题Q4出现负增长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处于技术转型早期,将赋能技术解决方案与创新植入物组合相结合,围绕程序解决方案重组产品开发工作,促进工程师跨部门合作,以提供更有影响力的集成解决方案,加速患者护理进步 [23] - 持续评估潜在并购机会,将根据战略契合度和长期价值创造需求部署资金 [41] - 创伤业务计划扩大销售代表团队并推出新产品,以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19] - 赋能技术业务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临床和经济价值,推动机器人技术的采用和市场接受度 [2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公司团队表现出色,下半年营收增长10%,美国脊柱业务增长14%,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实力 [9][25] - 尽管新冠疫情带来不确定性,但公司对2021年业务充满信心,预计随着第一季度末地区新冠限制措施的缓解,业务将逐步改善 [41] - 公司预计2021年全年销售额和非GAAP每股收益将实现增长,认为当前的业绩指引是保守且合理的 [42][44] 其他重要信息 - 会议中部分陈述为前瞻性陈述,实际结果可能与预期存在重大差异,公司不承担更新前瞻性陈述的义务 [4] - 会议讨论包含非GAAP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应与最直接可比的GAAP指标结合阅读,相关指标的调节表可在新闻稿附表和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板块获取 [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2021年美国和海外脊柱业务、资本环境、日本转型及积压手术的假设,以及何时实现高于正常水平的增长 - 公司未细分2021年各业务板块的具体情况,对2021年业务有信心,但考虑到新冠影响和业务不确定性,业绩指引较为保守 [49][50] - 从市场角度看,Q1受新冠限制影响明显,Q2影响较小,若住院人数无增加,Q3和Q4手术量有望反弹,但反弹力度可能不如去年 [52] 问题2: 骨科创伤业务Q4表现及2021年增长预期 - 公司对创伤业务全年和Q4的增长表现满意,现有医生使用公司产品增多且手术量增加,客户数量也有显著增长 [55] - 虽未细分2021年创伤业务销售情况,但预计随着多款新产品推出,业务将实现强劲增长 [56] 问题3: 日本业务重组后同比艰难比较何时缓解 - 目前难以确定,至少要到第四季度才可能有改善,甚至可能需要一整年时间来解决问题 [58] 问题4: 机器人业务拉动的业务占比、机器人利用率及是否需要第二台机器人 - 公司未披露机器人业务拉动的具体业务占比,但在有机器人的站点拉动作用显著 [61] - 公司致力于提高机器人利用率和市场接受度,目前已有多个情况表明客户购买或考虑购买第二台机器人 [62][63] 问题5: 能否利用脊柱业务关系推动创伤业务,以及日本业务转向直销的原因 - 公司正利用脊柱业务关系推动创伤业务,但目前成效有限,因创伤业务规模仍较小 [65] - 转向直销是为了保持营销信息和业务实践的一致性,便于公司更好地控制业务,且基于日本团队的背景和经验,认为这是建立坚实基础的合理决策 [66] 问题6: 产品开发结合程序和赋能技术是仅与机器人集成还是根本性变革,对非机器人和机器人用户的影响 - 这是一种根本性变革,公司在开发植入物和赋能技术时会相互考虑,从程序的整体角度出发,有望带来新的创新 [69] - 这将对计算机辅助方面(包括机器人和导航)产生更显著的影响 [73] 问题7: 第四季度销售团队招聘情况及2021年展望 - 第四季度招聘情况不如2019年同期,但全年招聘情况仍强劲,招聘管道良好,2021年已招聘多名人员 [74] 问题8: 2021年业绩指引中新冠对营收的影响及成像业务的贡献 - 公司考虑到新冠对Q1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因素(如失业导致部分患者手术推迟),对2021年下半年业绩进行保守建模 [78][79] - 目前不评论成像业务对2021年业绩的具体贡献 [80] 问题9: 成像业务Q3推出较预期晚的原因,以及赋能技术业务未来两到三年能否翻倍 - 成像业务推出延迟是因为在最终验证和测试阶段遇到问题,目前已解决,预计3月初向FDA提交申请,顺利的话Q3推出 [82] - 公司对赋能技术业务未来增长充满信心,认为没有理由不能在未来两到三年实现翻倍 [83] 问题10: 假设成像业务Q3推出,是否已有订单,推出后增长速度如何,以及Q4赋能技术业务强劲的原因和2021年初订单情况 - 目前难以预测成像业务推出后的订单和增长情况,虽有很多外科医生感兴趣,但在设备获批前无法进行营销,且制造产能爬坡情况也不确定 [86] - 公司进入2021年时业务管道强劲,但Q1通常是资本业务淡季,具体情况还需观察,资本业务单笔交易差异大,难以预测 [87][88] 问题11: 创伤业务是否有望在2021年抢占一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以及全关节机器人应用的进展和营收贡献 - 目前认为在2021年抢占一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较为激进,公司需要完善产品组合、获得市场准入并克服新冠带来的干扰,预计到2021年底开始有更明显的市场渗透和替代效果 [92] - 全关节机器人系统预计2022年推出,公司会继续推进其开发,推出后有望从赋能技术业务获得拉动效应,且公司正在扩展和增强相关产品线,预计该业务在机器人推出前也会增长 [94] 问题12: 新冠对Excelsius椎间融合器模块推出的影响,以及SG&A费用在2021年的投资方向和目标占比 - 新冠对Excelsius椎间融合器模块推出影响不大,公司对其推出情况满意,很多培训在已安装设备的现场进行 [101] - 预计2021年SG&A费用占比将低于45%,在42% - 43%之间,公司将继续投资业务,同时受益于2020年实施的成本控制措施和销售增长带来的杠杆效应 [102][103] 问题13: 程序解决方案产品何时推向市场,3D打印产品产能问题是否解决及对2021年的影响,以及创伤业务的投资规模和营收增长预期 - 程序解决方案产品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公司有几个项目正在推进 [108] - 3D打印产品产能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公司已订购和安装设备,随着产能提升,将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长,目前需求旺盛 [111] - 创伤业务销售团队计划大幅扩张,现有产品套装有少量扩展,新的投资主要用于新产品推出,投资规模与2020年相当 [112][113] 问题14: 8.8亿美元业绩指引是否保守,未考虑下半年业务正常化和成像业务的贡献,以及日本业务逆风的量化情况和非运营项目对每股收益的影响 - 业绩指引较为保守,未假设下半年业务按2020年正常水平发展,也未考虑成像业务的显著贡献 [116][117] - 公司不披露业务具体细节,日本业务预计相对于2020年和2019年均会下降 [119] - 非运营项目包括较低的利息收入(0.07美元)、较高的税率(0.07美元)和较高的股票薪酬费用(0.05美元),与2019年相比,较低的利息收入反映了当前市场投资回报情况 [120] 问题15: 调整后EBITDA指引是34% - 36%还是33% - 37%,竞争对手分拆是否提供了更积极招聘销售代表的机会,以及日本直销业务的进展 - 公司全年调整后EBITDA利润率预计为30% - 35%,预计上半年低于下半年,可参考2019年表现 [124] - 公司过去招聘一直很积极,不会因竞争对手分拆而改变策略,公司技术优势和业务机会对销售代表的吸引力在增强 [125] - 日本新管理团队重新聚焦关键意见领袖和学术机构,在机器人业务方面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可,尽管尚未销售机器人,但客户质量和稳定性有望提升,长期来看业务机会更好 [127] 问题16: 公司资本业务表现优于竞争对手的原因,以及脊柱业务向门诊手术中心(ASCs)转移的趋势及可持续性 - 公司资本业务表现出色并非因疫情,而是系统质量、功能和用户体验优势,公司注重临床价值和价值主张,部分竞争对手失败的安装案例使公司获得业务回流 [131] - 疫情加速了脊柱手术向ASCs转移的趋势,长期来看这将是骨科行业的普遍趋势,公司正相应调整业务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