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artesian Therapeutics(RNAC) - 2021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性为1.4亿美元,与2020年12月31日的1.401亿美元相近,预计流动性足以满足运营需求至2023年第二季度 [43] - 2021年前九个月,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2890万美元,而2020年同期经营活动提供现金4210万美元 [43] - 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确认收入2440万美元,2020年同期为460万美元,主要因与Sobi的许可协议下临床供应发货和成本报销增加 [44] - 2021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100万美元,2020年同期为1400万美元,主要因临床前项目、薪资、人员和合作成本增加 [46] - 2021年第三季度,一般及行政费用为540万美元,2020年同期为440万美元,主要因薪资、专业费用和股票补偿费用增加 [47] - 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净亏损1790万美元,每股净亏损0.16美元,2020年同期净亏损970万美元,每股净亏损0.09美元 [4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酶疗法项目 - SEL - 212已授权给Sobi,由ImmTOR与专有尿酸酶共同给药,用于治疗慢性难治性痛风 [30] - 2020年第三季度启动的Phase 3 DISSOLVE临床项目,由两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组成,预计2022年下半年公布顶线数据 [30][31] - 公司计划利用SEL - 212的成功经验,开展IgA肾病的第二个酶疗法项目,预计2022年提交研究性新药申请(IND) [32] 基因疗法项目 - SEL - 399与AskBio联合开展的首次人体1期剂量递增试验公布顶线结果,ImmTOR可剂量依赖性降低抗AAV8中和抗体(NAB)的形成 [9][12] - 公司提交了主要基因疗法候选药物SEL - 302的IND申请,用于治疗甲基丙二酸血症,但FDA仍在考虑化学、制造和控制(CMC)方面的问题,待正式批准后启动1/2期临床试验 [34][35] - 第二个自有基因疗法候选药物SEL - 313用于治疗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缺乏症,预计2022年提交临床试验申请(CTA)或IND [36] 自身免疫项目 - 自身免疫项目正在进行IND启用研究,预计2022年下半年提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IND申请 [3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包括与武田合作开发溶酶体贮积症的下一代基因疗法,与Genovis合作推进IdeXork以解决患者预先存在的AAV免疫问题,与Ginkgo合作设计新型酶治疗孤儿和罕见疾病,与Cyrus合作重新设计蛋白质疗法 [18][21][23][26] - 公司通过合作和自身研发,致力于克服基因疗法中的免疫原性限制,提高基因疗法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同时拓展酶疗法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 [16][19][32] - 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治疗领域,尽管竞争激烈,但公司认为自身方法具有差异化优势,且通过与NIH合作可获得患者资源 [91][92][9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ImmTOR平台的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其在基因疗法、酶疗法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8][28] - 2022年将是令人兴奋的一年,公司有望在MMA项目进入临床试验并获得初步数据,SEL - 212预计在下半年公布Phase 3结果,同时推进多个项目的进展 [55][5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欢迎Kevin Tan担任首席财务官,他在基因疗法和罕见病领域拥有丰富的财务专业知识和经验 [40][41]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展望明年,公司在哪些方面有望获得更多关于ImmTOR潜力的明确信息? - 公司希望明年MMA项目进入临床试验并获得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抗体滴度的初步数据,SEL - 212预计在下半年公布Phase 3结果,计划提交OTC缺乏症项目的IND申请,推进与Genovis合作的Xork项目 [55][56][58] 问题2: 展望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从临床前角度如何考虑协同作用以设计未来临床试验? - 公司拥有超过300名使用ImmTOR患者的良好安全数据库,对自身免疫疾病项目有帮助,与Cyrus的合作显示IL - 2突变体与ImmTOR有很强的协同作用,明年将提供更多数据 [60][61] 问题3: SEL - 399研究中测量中和抗体的检测方法是什么,何时能看到总抗体浓度和IgG水平数据? - 测量中和抗体的检测方法是基于细胞的检测方法,公司计划与合作伙伴AskBio在即将举行的基因疗法会议上发布该研究的更多数据 [65][66] 问题4: 如何考虑不同剂量范围的应用,0.3剂量是否必要,0.15剂量多次给药是否可行? - 公司在小鼠研究中看到了良好结果,昨日数据显示0.15mg/kg开始有良好的剂量反应曲线,0.3mg/kg有很强的疗效,0.15mg/kg是一个不错的起点,非人灵长类研究表明三个月剂量可能是进入临床试验的方式 [69][71][72] 问题5: 如何解释第30天后中和抗体的反弹,为何认为三个月剂量足够? - 非人灵长类研究和首次人体空衣壳研究的数据具有良好的可比性,非人灵长类研究表明三个月剂量可维持控制至第90天,小鼠研究可维持至第168天,此外,ImmTOR可延长衣壳的半衰期,第90天后可能没有更多的衣壳和抗原存在 [74][75][76] 问题6: 公司在基因疗法项目上选择合作伙伴的准则是什么? - 公司选择合作伙伴时具有高度选择性,如与Sarepta合作是因其在神经肌肉疾病领域的领导地位,与武田合作是因其在溶酶体贮积症领域的实力和对基因疗法业务的投入,同时也会引进如Genovis的IgG蛋白酶等资产 [78][79][80] 问题7: 如何对公司内部管线进行优先级排序? -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希望尽可能推进多个项目,虽然不同阶段项目成本不同,但目标是利用现金优势增加成功机会 [82][83] 问题8: IgG蛋白酶再给药问题有多严重? - IgG蛋白酶是一种细菌酶,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目前欧洲的商业产品因免疫原性只能单次给药,公司计划用其预处理有预先存在抗体的患者,同时认为ImmTOR有潜力实现Xork的再给药,开拓更多适应症 [84] 问题9: 关于MMA项目,FDA的CMC审查情况如何,何时能更新临床设计,1期研究是否会考虑再给药策略? - FDA 30天审查期已过,但仍在考虑CMC方面的问题,公司将在11月底前获得正式决定,获得IND批准后将分享临床试验设计和终点,目前无法提供更多信息 [89][90] 问题10: MMA治疗领域竞争激烈,公司如何看待,是否会面临患者招募挑战? - 公司认为自身方法具有差异化优势,可实现重复给药,MMA并非超罕见疾病,有数千名患者,公司与NIH合作可获得患者资源 [92][93] 问题11: 从公司角度看,酶替代疗法(ERT)在溶酶体贮积症治疗中有哪些缺点,如何通过ImmTOR改变现有治疗模式? - ERT具有高度免疫原性,需反复给药,会产生抗药物抗体,降低疗效,公司与武田等合作采用基因疗法结合ImmTOR的方式,可减少ERT的长期使用,实现基因疗法的重复给药,并预防对表达转基因的抗体产生 [99][100] 问题12: 与Ginkgo合作时,ImmTOR与他们的铸造平台如何协同工作? - 两个平台将独立运行,公司利用Ginkgo的铸造平台开发新型酶,然后与ImmTOR结合,公司将拥有这些酶的独家治疗使用权 [101][102] 问题13: Ginkgo铸造平台的哪些设计能力能增强ImmTOR技术对生物制剂的持续疗效,目前正在探索哪些疾病适应症? - 公司正在探索自身免疫疾病的酶疗法,Ginkgo在蛋白质工程领域有独特地位,其铸造技术实现了蛋白质设计和测试的工业化,未来将提供更多合作信息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