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航空航天与国防行业 - 公司:雷神技术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整体情况 - 2021年销售额644亿美元,2022年预计有机增长5%-6%至670 - 673亿美元,主要由商业航空业务驱动,售后市场年初至今增长近30%,原始设备(OE)前九个月增长近20%(17%)[5] - 预计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4.70 - 4.80美元,自由现金流约40亿美元,截至第三季度股票回购至少25亿美元(前三季度24亿美元)[5] 商业航空业务 - 复苏情况:商业航空复苏强劲,前九个月约达2019年收入客公里(RPKs)的75%,预计年底接近90%,2023年底达到或超过2019年水平,主要由窄体机复苏驱动,国际客运量前九个月同比增长约40% [7][8] - 未来展望:2024年将是首个达到或超过2019年水平的完整年份,之后将实现中个位数增长;预计原始设备(OE)交付率将继续上升,与空客和波音在窄体机需求上保持一致 [9][11] 国防业务 - 市场环境:自2021年5月以来国防环境增强,前九个月国防业务订单出货比为1.15,预计全球现代化预算每年增长约3%,预计在爱国者、NASAMS、AMRAAM等项目上获得更多订单 [13] - 增长预期:2023年国防业务有一定增长,但受材料供应和劳动力短缺影响,增长受限;2024 - 2026年将持续增长 [16] 供应链问题 - 整体情况:供应链问题贯穿全年,主要由供应商劳动力问题导致,预计到明年才能完全恢复,目前有一定稳定迹象,但改善不显著 [18][19] - 具体挑战:铸件供应仍是挑战,影响新OE交付和售后市场,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和明年大部分时间才能稳定;火箭发动机问题预计持续到2024年;半导体和微电子领域有一定稳定迹象,已与芯片供应商达成一些长期协议 [19][21][22] 售后市场 - 业务增长:V2500发动机前九个月车间访问量增长约16%,预计全年增长约20%,明年将继续增长;普惠加拿大公司车间访问量全年增长约15%;GTF售后市场明年开始增长,2024年将对普惠公司盈利有积极贡献;柯林斯公司零部件和维修业务年初至今增长35%,备件供应增长43% [26][27][28] - 需求趋势:尽管燃油价格上涨、机票价格高,但需求未下降,预计增长将持续,2023年雷神技术公司大部分收入和利润增长将来自商业业务 [28][29] 2025年目标 - 有信心实现2025年目标,包括强劲的销售增长和100多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虽面临俄罗斯业务受阻、通胀等挑战,但通过国防业务增长、提价和成本控制项目可抵消部分影响 [31][32] 业务结构 - 目前业务约55%为国防业务,未来可能向航空航天业务倾斜,但仍将保持平衡,比例大致在60/55左右 [34][35] 国防业务新机遇 - 武器订单:毒刺(Stinger)和标枪(Javelin)导弹在战场上表现有效,已收到额外订单,毒刺导弹生产线已重启;预计第四季度NASAMS系统有更多订单;北约国家关注弹药库存,倡导多年期采购 [37][38][39] - 新技术项目:获得10亿美元的HACM高超音速项目奖励;继续推进HAWC项目和滑翔阶段拦截器;下一代爱国者系统LTAMDS项目进展顺利,项目生命周期收入超4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底至2026年逐步扩大生产 [43][45] 协同效应与成本控制 - 合并协同效应目标最初为10亿美元,后提高到15亿美元,年初至今已实现约13亿美元,今年预计实现约3.35亿美元,接近目标;通过整合企业职能、优化办公空间等实现节省;还有大量成本降低项目,涉及供应链、工厂自动化等方面 [49][50] 资本部署 - 合并后承诺四年内返还200亿美元资本,其中约120亿美元为股息,其余为股票回购;截至2023年将超过130亿美元,预计明年股票回购约30亿美元,并随盈利增长提高股息 [57] - 2025年前每年约投入30亿美元资本支出(CapEx)和30亿美元研发(R&D),用于投资未来技术和降低结构性成本 [58] 并购策略 - 目前不考虑重大并购,专注于现有业务组合;关注小规模的补充性并购,规模约2 - 3亿美元;持续评估业务组合,但近期无重大变动计划 [6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前九个月招聘27000人,还需招聘10000人,部分岗位需要安全许可 [23] - 疫情前公司人员流失率为高个位数,部分领域目前是之前的两倍,工程领域流失率在20%左右 [24] - 公司接近开放北卡罗来纳州的阿什维尔工厂,首席财务官下周将参加剪彩仪式 [51]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TX) Presents at Baird 52nd Annual Global Industrial Conference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