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hell Global(SHEL) - 2021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产生了大量现金,CFFO(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达550亿美元(不包括营运资金),自由现金流400亿美元,有机自由现金流270亿美元,反映了公司投资组合的实力、卓越运营和出色表现 [50] - 2021年公司偿还了约230亿美元债务,财务状况大幅改善,净债务显著降低 [51] - 2022年资本支出(CapEx)预计在230 - 270亿美元,公司期望处于该范围低端,较2021年的约200亿美元有适度提升 [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综合天然气业务(Integrated Gas) - 第四季度是LNG业务的杰出季度,收益从近20亿美元提升至40亿美元,部分来自资产端,部分来自交易和优化端 [39] - 2022年第一季度,由于供应问题和维护计划(如Pearl的维护和Prelude的重启),产量和收益可能受到影响,但市场条件仍有利 [37][40] 上游业务(Upstream) - 第四季度上游业务表现出色,收益和现金生成显著高于几年前类似价格环境下的水平,体现了公司“价值高于产量”战略的成效 [82] - 预计2022年上游业务资本支出约80亿美元,主要投入核心资产,如深水项目,且有望进行新的收购活动 [100][101] 化学品与产品业务(Chemicals & Products) - 2022年该业务资本支出增加,主要用于完成宾夕法尼亚化学品项目(Penchem),以及能源转型相关支出,如改善自身范围1和范围2排放 [18] - 未来,公司将继续投资塑料转化为化学品项目,以及在炼油业务中进行资产重新定位,如支持生物燃料生产和推进氢气项目 [114][115] 营销业务(Marketing) - 2022年营销业务资本支出增加,主要用于电动汽车(EV)业务的扩张,包括在全球增加充电点,以及建设生物燃料工厂和拓展市场站点 [15][1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天然气需求在东亚地区强劲复苏,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12%,对LNG的需求也很大,且非发电领域(如工业、居民供暖)的需求占比达2/3 [32] - 液体燃料需求总体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航空业复苏相对滞后,公路运输和航运业已恢复且面临一些供应限制 [33][34] - JKM LNG价格大幅上涨,对公司综合天然气业务收益产生积极影响,且由于供应问题,高价格水平可能在第一和第二季度持续 [29][3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正朝着净零排放业务转型,采用“以客户为导向”的策略,针对不同行业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如与航空公司、出租车车队公司、科技公司等的合作方式各有不同 [9][10] - 公司计划在能源转型领域加大投资,如氢气业务、电动汽车充电业务和生物燃料业务等,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15][16][23] - 在资本分配上,公司将平衡股东回报(如股票回购和股息)、业务增长(如资本支出)和财务稳健性,同时考虑市场环境和业务表现的变化 [47][52][53] - 行业竞争方面,公司认为可再生能源业务具有长期投资价值,通过构建综合业务模式和关注全价值链,可以实现与传统上游业务的公平竞争 [91][9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能源市场需求正在复苏,但供应增长滞后,主要由于行业资本纪律和对财务弹性的追求,导致投资谨慎,这种供需不平衡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35] - 公司对2022年第一季度的市场条件持乐观态度,特别是综合天然气业务,但也面临一些供应挑战和维护计划,预计大部分问题将在第二季度末得到解决 [37][40] - 公司认为当前宏观环境和业务表现为资本分配提供了更多选择,如增加资本支出和股东回报,但将保持资本纪律,以应对市场波动 [51][52][6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正在按照欧盟绿色分类法(EU Green taxonomy)准备披露信息,尽管作为上市公司不受其要求约束,但仍致力于理解其意图并在年度报告中体现相关内容 [70][71] - 公司在供应链中面临一定的成本通胀,主要体现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如风力涡轮机和电池成本),但整体单位运营成本仍有下降空间,资本支出增加主要是由于业务活动增加而非成本通胀 [66][68][69] - 公司在运营中注重安全和卓越运营,尽管部分资产(如Prelude和Norco)遇到一些问题,但整体运营表现良好,且类似问题在过去几年呈下降趋势 [82][85][8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与寻求净零排放的企业的沟通方式及盈利模式,以及化学品和营销部门的资本支出项目 - 公司按行业和客户细分市场进行沟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有时需构建供应链或开拓新机会,如氢气业务 [9][10][12] - 2022年资本支出预计在230 - 270亿美元,公司期望处于低端,较2021年适度提升 [13] - 营销业务资本支出增加主要用于电动汽车业务扩张、生物燃料工厂建设和市场站点拓展 [15][16] - 化学品业务资本支出主要用于完成宾夕法尼亚化学品项目和能源转型相关支出 [18] 问题2: “更大胆、更快速”的实际含义,以及能源即服务业务对市场份额和碳排放管理的影响 - “更大胆、更快速”意味着在能源转型中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如在氢气业务中要敢于塑造市场和承担风险 [22][23] - 能源即服务业务有助于开发新客户,提升客户和产品组合质量,同时可能增加市场份额,但高分级是更重要的目标 [25][27] 问题3: JKM LNG价格上涨对未来几个季度收益的影响,以及油气需求的复苏情况 - JKM LNG价格上涨对公司综合天然气业务收益产生积极影响,由于供应问题,高价格水平可能在第一和第二季度持续 [29][37] - 油气需求正在复苏,东亚地区天然气需求强劲,液体燃料需求总体已基本恢复,但航空业复苏相对滞后,供应增长滞后是当前主要问题 [32][33][35] 问题4: 股票回购的决策依据,以及持有大量现金的原因和2022年提前还款的可能性 - 股票回购比例处于20% - 30%范围的高端,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和业务表现决定是否调整上限,目前计划在上半年进行8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 [44][47][53] - 持有大量现金是为了应对市场波动和确保财务弹性,公司将继续寻找优化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水平的机会,但会适时披露相关决策 [54] 问题5: 资本分配中净债务的优先级,以及资产处置的考虑因素 - 公司对净债务水平感到满意,目前更关注资本支出的适度增长和业务模式的验证,但会继续关注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状况 [52][59][62] - 公司会持续评估资产处置机会,以保持投资组合的新鲜度和优化资本配置,预计平均每年处置约40亿美元资产 [58] 问题6: 欧盟绿色分类法的得分情况,以及成本通胀对资本支出的影响 - 公司正在按照欧盟绿色分类法准备披露信息,但具体得分尚不确定,需等待相关细节明确和市场反馈 [70][71][73] - 成本通胀主要体现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但整体单位运营成本仍有下降空间,资本支出增加主要是由于业务活动增加而非成本通胀 [66][68][69] 问题7: 现有运营的执行情况,以及“实际碳排放约束”的含义 - 公司注重运营卓越,各业务和资产都有提升至行业前四分之一水平的目标,第四季度上游业务表现出色,部分资产遇到的问题多为特定事件,整体运营表现良好 [82][85][87] - “实际碳排放约束”意味着公司要在增长现金流的同时降低碳足迹,不同行业可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如航空业需要区域或全球的生物喷气燃料混合指令 [78][79][81] 问题8: 为何不增加上游资本支出以增加现金流,以及2025年后现金回报的可持续性 - 公司认为可再生能源业务具有长期投资价值,通过构建综合业务模式和关注全价值链,可以实现与传统上游业务的公平竞争 [91][93] - 公司将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在当前环境下会分配资本到短期周期项目,但也会关注未来业务的发展,确保公司适应未来市场变化 [94] 问题9: Pearl维护计划的时间和影响,以及上游资本支出增加的方向 - Pearl的维护主要影响第一季度的综合天然气业务产量,预计后续影响不大,公司会在第一季度提供更新信息 [103] - 2022年上游资本支出约80亿美元,主要投入核心资产,如深水项目,且有望进行新的收购活动 [100][101] 问题10: 产量下降预期与资本支出增加的矛盾,以及化学品业务2022年后的资本支出计划 - 上游业务产量的1% - 2%下降预期仍然存在,这是由于业务的长期发展和“价值高于产量”战略的实施,尽管剥离了Permian资产,但产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 [111][112][113] - 2022年后化学品业务资本支出将用于塑料转化为化学品项目、炼油业务的资产重新定位和能源转型相关支出 [114][115] 问题11: 多余现金流的分配偏好,以及公司重组和人才保留情况 - 公司倾向于通过股票回购返还现金,认为当前股价被低估,且正在寻求增加股票回购的灵活性,如在Euronext市场进行回购 [109][110] - 公司进行了重大重组,认为已结构性削减了超过20亿美元成本,对于Power业务负责人的变动,公司已进行了人员替换,采用双负责人模式管理该业务 [121][123][124] 问题12: 财务框架的重新评估情况,以及拆分公司提议的研究和股东反馈 - 公司正在考虑市场环境和业务表现的变化,对财务框架进行反思,但目前没有新的宣布,20% - 30%的现金回报比例应视为下限,具体决策需由董事会根据市场情况做出 [131][133][134] - 公司与Third Point进行了沟通,听取了拆分公司的提议,但认为需要权衡利弊,目前未收到很多投资者鼓励拆分的反馈,但会持续关注如何提升公司总价值 [128][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