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链智电(NAAS.US)2023智通财经策略会
NAASNaaS(NAAS)2023-12-06 15:20

一、涉及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能量鸡店,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充电网络公司,行业为电动车充电行业。[1][2]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行业机遇 - 数字化带来信息分析机遇:充电过程数字化,与传统能源(邮箱里的传统能源数据无以追索)不同,客户旅程线上完成,有很多信息分析机遇。[1][2] - 电站峰谷差价带来机遇:电站峰谷站有四倍五倍的差价,存在很多机遇。[1][2] - 投资门槛低导致领域分散:每个充电站建设所需土地或投入少,吸引很多投资人进入,使得整个领域非常分散,这就需要信息整合商连接2B和2C两端。[1][2] (二)公司营运模式 - 五层营运模式一体化 - 硬件设备层:如储容或中间仓制造方面运营模式为价格模式。[1][2] - 运营商与拥有者层:充电商营运人员可能缺乏营运技巧,公司有自己的营运和信息模式,可帮助充电商营运。[1][2] - SaaS系统层:是充电站底层的系统,像手机的iOS或安卓系统一样,公司已研制了十万多把枪来补足底层数据,提升每个充电站的营运模式。[1][2] - 互联互通层(APP):是全国拥有最多客户量的充电APP,与80%的电动车OEM(如比亚迪、惠小米)有策略性合作,新车的Infotainment系统或APP充电设施与公司APP连接,可提供找装等一站式服务,覆盖2C端找装需求和2B端充电站从头到尾的需求,以GNV提成模式连接2B和2C端。[1][2] - 多种业务增长驱动 - 国内市场份额大且增长快:前九月充电量3600mAh,是全美国共用充电量的三倍;在中国连枪47万把、有充电站7万3千多,占中国大概42% - 50%的市场份额;2022 - 2030年中国公共充电量将增长25倍。[1][2] - 业务多元化且增长迅速:过去第三季度收入增长同比上升5.4倍,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包括储能、EPC、充电营运设施服务等)在第三季度占收入80%,未来也会维持高比例,该业务利润率较高,带动毛利润明显上升,且随着规模效应,成本控制更有优势,预计27%的毛利率将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过去第三季度研发、行政、销售方面的成本占收入比例有很大下降趋势,第四季度也有望继续控制成本。[1][2] - 背后集团助力:背后未上市的能量集团是未来增长的一大驱动因素,能量集团在中国最大的出行人员服务上拥有一亿活跃用户,其团游APP类似快电连接油站的2B和2C两端,这一亿用户随着油转电的改变将逐渐成为电动车用户,且能量集团覆盖全国21%的加油站,加油站转为充电站时公司的EPC等服务将优先被使用。[1][2] - 企业客户管理业务增长潜力:营运模式类似美国上市的FITCORE,帮助京东、顺丰等大企业管理车队消费,随着企业车队从油车转变为电动车,将带来大量增长客户。[1][2] - 符合ESG理念且有提升空间:公司营运模式和行业与ESG密切相关,9月获得Sustainable Fitch的高排名,但目前处于初步阶段,未来目标是将90%来自预设能源的采购提高到100%。[1][2] (三)产品与项目情况 - 充电机器人前景广阔:产品方面除传统充电桩外,已在国内开始销售充电机器人,可解决无电网地方的充电问题,从中长期看是前沿产品,虽然现在收入贡献不多,但未来在中国和其他地方有很大优势。[1][2] - 项目进展顺利且积极拓展 - 国内项目:正在帮助建设中国最大的光组充一体化的充电站(安吉,第一阶段已完成,第二阶段明年开始),储能方面赢得两亿合同(为380个充电站配送储能),未来有7万多个充电站连接半重用于配冷设施。[1][2] - 海外市场拓展:在香港有30%的市场份额(如香港国际机场、联交所的广幅项目),10月获香港特首邀请成为首批30家进入香港的中国企业助力香港电动车充电市场,计划将内地充电设施建设经验用于香港,已赢得香港政府35亿充电桩项目中的60%(三个项目),此外还将向欧洲(南欧等地区)、中东等海外市场拓展,输出服务能力,因为中国的电动车销售占全球60%,有很多可复制的经验。[1][2] - 战略合作与财务支持:与中国建设银行签了100亿的战略合同协议,在项目推进时得到财政支持。[1][2] 三、其他重要内容 - 充电机器人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充电机器人是可移动的储能装置,满电时可给3 - 4辆车充电(多数车充电量并非从0到100,实际可服务更多车辆),用完电后可自动走到有充电设施的地方充电,服务通过APP线上完成,目前应用场景多为停车场,未来在欧洲高速公路(如满足大卡车出口快速充电需求)等场景也有应用潜力,符合全球新能源发展态势。[1][2] - 快充业务情况:在中国,由于很多人家里不能充电,快充需求未来会有很大增长,公司所服务的充电桩以快充为主,快充比例较多,但具体像800伏快充占比取决于业主的经济考量(公司更多是服务角色,可做EPC、运营、维护等),公司业务从刚上市时以2C聚合服务为主(当时占比100%,现在占18%)转变为现在能源解决方案服务(EPC等)占80%。[1][2] - 市场结构与聚合平台价值:充电市场是一个分散型的“蚂蚁雄兵”市场,投资主体分为国网南网等国有企业、各地民主传统、地产商、运营商、小客户(甚至个人)等五类,随着市场发展,聚合平台价值会越来越凸显,因为目前电动车渗透率低(到今年年底全中国电动车约2000万辆,渗透率6%左右,还有90%多是油车),但油换电趋势会加速(预计2025年电动车渗透率达15%,2035年油电比例1比1),在这个过程中电动车充电量会快速上升,公司作为需求场景运营商,通过聚合需求为业主提供储能等服务(如告诉业主储能的经济性,业主同意后签约),目前已投380家场战,未来会有更多厂家达到经济要求,且随着电力市场交易省放开、电价浮动比例加大,市场潜力巨大。[1][2] - 机场营运服务机遇:在机场营运方面,可帮助不懂营运的充电商做好营运并提供稳定收入,接手后可通过数据挖掘提升空间(如调整充电价格、引导充电流向等),目前已对1400根枪提供服务,看到充电量和价格等提升空间,未来目标是对2.5万 - 3.8万根枪提供服务,这相对于70多万根枪(年增长率50% - 60%)来说是很少的部分,未来增长空间庞大,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提供服务,资产属于客户,公司按一定比例分配收益。[1][2] - 项目选择与评估:公司在项目合作(如酒店、商场、学校等项目)时,可评判项目优劣,因为公司有信息优势,能看到项目周边充电站情况、价格、人流等信息,预判未来三到六个月的情况,从而调整价格或引流到自己的充电站。[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