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eraWulf (WULF) - 2024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WULFTeraWulf (WULF)2024-05-14 09:1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一季度GAAP收入环比增长82%,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2330万美元增至4240万美元 [30] - 第一季度GAAP毛利率为66%,包含[Dauntless]和非GAAP调整后EBITDA为3200万美元,EBITDA每exahash约4100美元,在同行中处于较高水平 [14] - 第一季度GAAP营收成本(不包括折旧)为1440万美元,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890万美元增长61% [32] - 第一季度总电力成本(非GAAP指标)为15501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为10308美元 [33] - 第一季度SG&A费用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880万美元增至1490万美元,但调整股票薪酬后同比下降6% [35] - 第一季度折旧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830万美元增至1510万美元 [36] - 第一季度GAAP净亏损为990万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为1080万美元 [40] - 第一季度非GAAP调整后EBITDA为3200万美元,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1640万美元提高95% [40] - 截至3月31日,公司持有现金4580万美元,总资产3.95亿美元,总负债1.23亿美元 [40] - 2024年第一季度边际生产成本约2.9万美元,预计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约4万美元 [4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比特币挖矿业务 - 2024年第一季度自挖矿767枚比特币,Nautilus净挖矿份额为284枚,总计1051枚,日均约11.5枚,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959枚增长10% [29] - 第一季度每枚自挖比特币价值(非GAAP指标)平均为53750美元,总计5680万美元 [30] 高性能计算业务 - 过去九个月,WULF Compute专注于开发低成本、零碳和可扩展数字基础设施蓝图 [22] - 计划在Lake Mariner建设2兆瓦设施,预计8月初完工,目前正与多方讨论其使用问题 [23] - 正在设计10兆瓦设施,最终阶段已接近尾声,该设施易于扩展 [2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比特币市场方面,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平均电力成本(包括需求响应收入和Nautilus 0.02美元电力的影响)为每千瓦时0.035美元,第一季度实现平均电力成本为每千瓦时0.041美元 [33][41] - 高性能计算市场,随着HPC和AI等高需求负载的出现,对电力基础设施的需求激增,但电力和能源基础设施的获取仍是重大限制因素 [2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计划到2024年底实现300兆瓦基础设施容量,2025年进一步扩展到600兆瓦 [10] - 积极推进Lake Mariner的挖矿业务扩张,4号楼预计6月底完工,5号楼开始建设,预计年中总运营能力超过10 exahash每秒,随后超过13 exahash每秒 [8] - 成立内部创新中心WULF Compute,研究、开发和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开展高性能计算项目以实现收入多元化 [11] - 目前专注于共置、空白空间和机架就绪模式,平衡能源基础设施的长期所有权和每兆瓦的潜在收入增长 [26] 行业竞争 - 公司认为自身在拥有可扩展、低成本和零碳能源基础设施资产方面具有优势,与同行相比,具有低成本零碳电力、高盈利能力和高效率的竞争优势 [14][15] - 部分竞争对手在宣布扩张计划时未关注盈利能力,而公司以资本效率为决策核心,确保每笔投资都能产生长期价值 [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市场未充分认识到其拥有的基础设施的内在价值,公司将利用低成本基础设施实现利润最大化、偿还债务并为股东创造价值 [13] - 随着业务成熟和减半后盈利公司与非盈利公司的分化,公司认为债务市场有重新开放的可能性 [48] - 高性能计算和AI领域的上市公司估值较高,公司进入该领域后可能形成比特币挖矿和计算业务两个不同的融资板块 [50] - 公司预计未来一年规模化低成本零碳能源基础设施供应将更加紧张,有机会将高性能计算业务扩展到100兆瓦 [26][2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与Bitmain签订新的矿机购买和期权协议,确保机器及时交付并锁定未来潜在交付的优惠价格 [9] - 2024年3月,公司与Bitmain签订矿机购买和拍卖协议,锁定约每太哈希16美元的7 exahash S21和S21 Pro矿机价格 [42] - 公司已支付1750万美元购买5000台S21矿机,预计5月底到达Lake Mariner,并支付960万美元定金预订另外3万台矿机 [43]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减半后公司是否预计有更多融资渠道开放 - 公司认为随着业务成熟和减半后盈利公司与非盈利公司的分化,债务市场有重新开放的可能性,且公司已收到一些意向。进入高性能计算和AI领域后,可能形成比特币挖矿和计算业务两个不同的融资板块 [48][50] 问题2: 公司在高性能计算方面是否更倾向于某种业务模式 - 公司核心专长在于能源基础设施,目前对设计、搭建和运营满足GPU需求的数字基础设施越来越有信心,倾向于关注投资者报告中第14页中间列的模式,该模式能平衡基础设施所有权和股东价值回报,但仍处于早期阶段,需继续研究市场 [53][54][58] 问题3: 如何看待电力市场的紧张情况以及经济租金的分配和地理因素的影响 - 电力市场存在需求规模和供应时间的不匹配,拥有基础设施或电力采购权的主体有望获取经济租金。公司拥有300兆瓦待开发的增量可用容量,处于供应约束点,有机会获取一定租金。不同地区获取电力的能力不同,拥有优质电力和位置的企业更具优势 [64][65][68] 问题4: 960万美元预订3万台矿机的时间安排及公司长期增长规划 - 整个合同涉及7 exahash矿机,已支付的5000台矿机将于5月底交付。公司对后续安排持谨慎态度,因市场变化较大,有多种合作模式可供选择,如免费获得矿机并进行利润分成等。公司今年将有13 exahash基础设施投入使用,7月1日达到10 exahash [71][72] 问题5: 960万美元定金是否可转让 - 定金不可转让,其作用是锁定价格和未来交付,随着矿机交付逐步抵扣 [74] 问题6: Nautilus 15兆瓦扩建选项的条款是否因亚马逊收购而改变,以及产能上线时间 - 亚马逊是新房东,协议条款和条件不变。公司目前正在完成设计工作,目标是2025年上线该产能,当前主要专注于Lake Mariner的4号楼和5号楼建设 [78] 问题7: 在低成本哈希价格环境下,如何平衡偿还债务和资本支出机会 - 公司在投资者报告第12页明确列出了今年的资本需求和安排,与部分同行相比,公司使用股权融资谨慎,注重盈利增长。公司认为应审慎利用资本市场,确保公司盈利并实现增长 [80][81][84] 问题8: WULF Compute业务规模预期及3 - 5年后的业务情况 - 公司认为该业务有潜力发展到数百兆瓦,目前的2兆瓦试点和10兆瓦建筑设计是工程验证,以确保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未来市场将有超大规模企业、新兴AI公司和企业客户,公司将为除超大规模企业外的客户提供服务,有望成为重要业务 [87][88][89] 问题9: 幻灯片12中WULF Compute使用4700万美元资本与幻灯片14中中间列融资“初始股权”的关系以及500万美元的使用范围 - 500万美元主要用于2兆瓦试点项目的设计、工程和建设成本,该项目预计8月初投入使用,目前正与多方讨论使用事宜,同时也包括10兆瓦建筑的工程设计费用。中间列的共置模式初始为股权融资,随着业务成熟可实现约80%的融资,与右侧的“量身定制”模式不同 [94][95][96] 问题10: 减半后是否有小规模比特币挖矿同行寻求合作,公司是否有兴趣 - 公司专注于现有业务计划的执行,包括Lake Mariner的建设和高性能计算业务发展。虽然行业内交流频繁,但找到文化契合的合作伙伴并不容易,公司更注重自身业务执行、债务偿还和为股东创造价值 [100][101][103] 问题11: 债务偿还计划,之前提到的债务低于100万美元时的再融资计划是否取消 - 公司在更新的幻灯片第12页列出了2024年的资本需求,今年的自由现金流将用于偿还债务。如果融资市场更有利或考虑将债务与计算业务的债务融资结合,有多种选择。目前公司倾向于利用现金流偿还债务,再考虑未来发展 [104][105] 问题12: Nautilus的电力成本是否存在季节性调整,受影响的电力比例是多少 - Nautilus的50兆瓦电力成本固定为每千瓦时0.02美元,Lake Mariner的160兆瓦(7月1日4号楼上线后将增至195兆瓦)电力价格浮动,通常在第一季度和夏季、冬季需求高峰期价格较高,其他时间较低。公司预计全年实现平均电力成本为每千瓦时0.035美元,去年为每千瓦时0.032美元 [107][108][109] 问题13: HPC - AI业务的收入规模预期 - 公司认为如果将Lake Mariner的300兆瓦用于该业务,收入可能在3亿 - 4.5亿美元之间,但目前不打算将所有产能都投入该业务,预计该业务收入将达到数亿美元,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112] 问题14: 如何看待HPC - AI业务的每兆瓦成本和收入,以及投资回收期 - 该业务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不同模式特点不同。左侧的云业务资本密集但回报快,公司更关注中间的共置模式,该模式投资回收期为3 - 8年,且具有较低的资本强度和较高的EBITDA倍数 [11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