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第三季度净亏损3280万美元,合每股基本和摊薄亏损0.82美元,而2019年同期净亏损2390万美元,合每股基本和摊薄亏损0.70美元 [36] -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现金头寸为1.31亿美元,而2019年末现金头寸为2.07亿美元 [36] - 2020年前九个月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从2019年同期的4890万美元增加2460万美元至7350万美元,主要因同期净亏损增加4150万美元,部分被非现金费用增加1690万美元抵消 [39] - 2020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从2019年同期的1970万美元增加130万美元至2100万美元,主要归因于人员成本增加240万美元、临床试验增加50万美元和专业咨询费增加40万美元,部分被外包制造成本减少200万美元抵消 [37] - 2020年第三季度G&A费用从2019年同期的470万美元增加690万美元至1160万美元,主要反映人员成本增加220万美元、为潜在推出两款主要候选药物建立商业基础设施的费用增加320万美元以及商业保险和专业费用增加160万美元 [3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那昔妥单抗(naxitamab) - FDA已受理其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进行优先审评,PDUFA日期为2020年11月30日,预计获批后将基于总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获得加速批准,确证性上市后临床试验为正在进行的201研究,需招募超80名患者并测量总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12][13] - 在今年10月的国际小儿肿瘤学会虚拟大会上,展示了公司关键的201多中心研究数据,中央独立评估显示22例患者总缓解率为68%,完全缓解率为59%,9例试验开始时骨髓阳性患者中有7例骨髓完全缓解,长期随访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在会议时为27周 [15] 奥木妥珠单抗(omburtamab) - 今年10月收到FDA关于其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软脑膜转移儿科患者BLA的拒绝受理信,原因为BLA的化学、生产和控制(CMC)模块和临床模块某些部分需更多细节,公司有信心解决FDA提出的所有问题并重新提交 [17][18] - 在国际小儿肿瘤学会虚拟大会上,展示了公司关键的101多中心研究17例患者的中期结果,12个月总生存率为87%,中位随访26周,与历史对照组约30%的总生存率相比非常有利 [19][20] 镥标记奥木妥珠单抗(lutetium-labeled omburtamab) - 今年10月,FDA批准其用于治疗髓母细胞瘤的研究性新药申请(IND),预计本季度启动针对儿科髓母细胞瘤患者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 [23][24] - FDA还批准了其用于成人B7 - H3阳性中枢神经系统软脑膜转移癌的篮子试验的IND,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治疗首批成年患者 [26] 尼瓦妥单抗(Nivatrotamab) - 今年9月,FDA授予其孤儿药和罕见儿科疾病指定,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目前正在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合作进行I/II期临床开发,用于复发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高级别骨肉瘤和其他GD2阳性实体瘤患者 [27] - 计划将正在进行的研究扩展为神经母细胞瘤和骨肉瘤两个单独的II期试验组,并启动一项针对小细胞肺癌的单独II期多中心研究,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提交肺癌研究的IND [28] SADA技术 - 今年4月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麻省理工学院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和研究合作协议,开发基于SADA放射免疫治疗平台的抗体构建体,已宣布四个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SADA靶点,包括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B7 - H3 SADA,计划2021年下半年提交首个SADA构建体的IND [31][3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在肿瘤领域满足明确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专注推进疗法惠及罕见病儿科患者,同时拓展管线至成人患者群体,如镥标记奥木妥珠单抗用于成人B7 - H3阳性癌症,GD2、CD3双特异性抗体预计今年晚些时候进入小细胞肺癌II期研究 [8] - 若那昔妥单抗和奥木妥珠单抗获批,公司已建立精简且高度针对性的商业组织,商业团队准备在美国获批后几周内推出那昔妥单抗,也为奥木妥珠单抗在美国的推出做好准备,欧洲营销申请可能比美国晚几个月,计划未来几个月开始组建欧洲商业团队 [29][30] - 计划通过推进抗体构建体的临床开发来拓宽和深化管线,主要包括SADA构建体、双特异性抗体和下一代奥木妥珠单抗放射性标记抗体 [3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表现强劲,在执行战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那昔妥单抗BLA正在接受FDA审评,奥木妥珠单抗BLA预计2020年末或2021年初重新提交,公司有强大资产负债表支持两款药物潜在商业推出并继续推进研发管线 [5][6][7] - 随着那昔妥单抗PDUFA日期临近和奥木妥珠单抗BLA计划重新提交,公司有望转变为商业运营公司,对SADA技术前景感到兴奋,希望看到液体放射改变当今癌症治疗 [35][33] 其他重要信息 - 若那昔妥单抗获FDA批准,公司将获得首个优先审评券(PRV),根据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许可协议,需将PRV货币化并与该中心分享净收益,公司已与相关机构合作,预计2020年末或2021年初完成交易,奥木妥单抗、尼瓦妥单抗和GD2、GD3疫苗也获得罕见儿科疾病指定,潜在获批后将再获得三个PRV [40] - 为支持增长计划,本季度公司员工总数增加约25人至114人,主要因招聘销售团队和支持职能人员 [3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FDA拒绝受理奥木妥珠单抗BLA的原因之一是要求抗肿瘤活性证据即缓解率数据,在国际小儿肿瘤学会虚拟大会上未看到奥木妥珠单抗II期多中心研究的缓解率数据,能否说明该试验的缓解情况以及FDA是否有最低缓解率要求? - 公司尚未公布数据,正在与FDA讨论其希望看到的数据程度和数量,有一组患者显示可测量疾病且有缓解情况,目前约40%患者有可测量疾病,但确定可检查可测量疾病和寻找最终肿瘤缓解的患者数量还为时尚早,相信最终能向FDA展示令其满意的缓解水平 [46] 问题2:考虑到镥 - 177的最大β粒子能量与碘 - 131相差不大,认为镥标记奥木妥珠单抗与碘标记奥木妥珠单抗相比,是否可能有相似疗效益处?B7 - H3阳性髓母细胞瘤以及成人B7 - H3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市场规模如何? - 镥的能量约为碘的80%,两种同位素半衰期相似,镥对组织的穿透损伤约为碘的70% - 80%,认为可以适当提高镥的剂量,且用镥进行放射性标记更容易;美国每年约有350名儿科髓母细胞瘤患者,成人B7 - H3阳性中枢神经系统软脑膜转移癌每年有上万名患者死亡 [48][49][50] 问题3:鉴于那昔妥单抗在复发/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方面临近FDA批准,能否详细讨论目前对其监管路径和潜在扩大标签至一线治疗以及HITS方案的时间表的看法? - 先等FDA批准那昔妥单抗,之后申请与FDA进行B类会议,讨论一线研究需要满足的条件;已有两项单中心一线研究正在进行,很快会有相关数据,届时带着数据与FDA讨论多中心II期一线研究的潜在设计;对于化疗联合方案,也希望与FDA讨论扩大标签所需条件,已有相关组合研究正在进行并计划开展更多研究 [51][52][54] 问题4:那昔妥单抗即将潜在推出,初始推出应关注什么?能看到怎样的收入增长?目前销售组织情况如何? - 大多数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对销售预测都很谨慎,已知每年约有300名原发性或继发性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目前没有获批疗法,这些将是公司的目标客户,先获得产品批准并推出,再看第一年的发展情况;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有很强的合作关系,该中心过去五年一直在使用那昔妥单抗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获批后会继续使用;销售团队有10人负责拜访医生,医学科学联络官和研究护士团队也已组建完毕,市场准入、营销和共付等支持组织也已准备就绪 [60][61][63] 问题5:奥木妥珠单抗疗法由医院放射性药房开具处方存在哪些挑战?碘和镥版本在这方面有何不同? - 目前计划由公司负责奥木妥珠单抗的碘放射性标记,医院放射性药房只需接收标记好的抗体,检查并控制相关内容,将规定剂量的放射性碘标记抗体从药瓶中取出放入注射器,再放入另一个铅盒送至相关科室即可注射;镥版本流程相同,但公司用镥进行放射性标记只需15秒,而用碘标记需要一个半小时,且镥不会影响抗体的结合亲和力,产品更稳定,更便于每年向数万名患者发货,碘版本每年发送数千瓶也是可行的,但镥版本操作更简单 [65][69][73] 问题6:与FDA就奥木妥珠单抗进行的A类会议情况如何?从这次互动中对重新提交BLA有哪些积极收获? - 在CMC方面,已解决FDA提出的所有问题,准备将其整合到重新提交的文件中;在缓解率水平和希望看到缓解率的患者数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澄清,正在为FDA准备一份简报文件,下周重新提交,有信心完成重新提交工作 [77] 问题7:GD2双特异性抗体何时能看到初始数据?CD33 T细胞衔接器在临床前与其他项目相比有哪些潜在差异? - 目前提供相关细节还为时尚早,希望在今年12月的公司科学日更新活动中展示双特异性抗体研究的首批数据集 [79] 问题8:奥木妥珠单抗DTPA研究启动,这些扩大的患者群体与儿科碘标记奥木妥珠单抗在递送方法限制或成人研究中对个别肿瘤类型的偏好方面是否有独特差异?脑室内给药方式是否会限制向一些更大患者群体的扩展?那昔妥单抗用于一线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时,取消标准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对医生和患者的吸引力如何?是否足以推动临床应用? - 髓母细胞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已有临床证据表明碘标记版本在该疾病中有疗效,且有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患者群体,吸引了美国儿科脑肿瘤联盟的参与;认为脑室内导管(Ommaya导管)不会成为限制因素,神经外科医生有能力放置该导管,且安全性较高;如果那昔妥单抗在一线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能显示出与dinutuximab相似的两年无事件生存率,同时显著减少住院天数和吗啡使用量,且副作用明显低于dinutuximab,就会有明显的临床益处,有数据显示那昔妥单抗的两年无事件生存率可达约70%,具有吸引力 [84][86][90] 问题9:GD2 - GD3疫苗在神经母细胞瘤的II期试验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开始,启动该研究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 仍在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讨论β配体的组合、采购和必要性,除此之外没有重大关键因素;还在与患者组织讨论在二次完全缓解(second CR)中开展第一项研究,患者组织对在一线研究中使用该疫苗并进行疫苗与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有兴趣 [97] 问题10:GD2 - CD3双特异性抗体的初始数据是否会在公司研发日公布?能看到患者的缓解情况吗? - 目前还未看到相关数据,计划在12月的科学更新活动中尽可能从数据库中提取并展示相关数据 [100] 问题11:FDA要求的奥木妥珠单抗随机标准数据是否会在某个时间公布?会在科学会议而不是研发日公布吗? - 计划在科学更新活动中展示这些数据,如果之前无法披露的话;会尽力至少传达初步评估结果,因为大家对此很感兴趣 [102][103] 问题12:如何看待一系列产品推出和潜在凭证货币化后的现金续航能力? - 产品推出需要一定资金,但仅依靠目前的现金头寸和那昔妥单抗、奥木妥珠单抗两个PRV货币化的净收益,公司的资金可以维持到2022年底,这里不包括产品收入和潜在合作伙伴的收入 [106] 问题13:考虑到镥标记奥木妥珠单抗在闪烁扫描和后续剂量测定方面的优势以及制造优势,是否设想以某种方式开发镥标记奥木妥珠单抗,从而在碘 - 131奥木妥珠单抗所针对的适应症中取代它? - 目前不认为会这样做,在神经母细胞瘤软脑膜转移或弥漫性内生性脑桥胶质瘤(DIPG)等已有超过40名患者参与研究且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启动DIPG II期多中心研究的适应症中开展新研究难度较大;预计镥标记奥木妥珠单抗主要用于成人患者,目前才刚开始I/II期研究,即使最快六到七年才能上市,而奥木妥珠单抗有望明年上市,所以未来六到七年不打算用镥标记版本替代碘标记版本在首批获批适应症中的应用 [110][111][112]
Y-mAbs(YMAB) - 2020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