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Yatra(YTRA) - 2021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YTRAYatra(YTRA)2021-06-08 22:26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3月季度调整后收入为1330万美元,环比增长60% [11] - 3月季度调整后EBITDA为130万美元,远高于计划,而12月季度亏损3600万印度卢比 [11][19]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余额为22.6亿印度卢比,约合3100万美元 [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国内航班业务 - 3月季度国内航班客运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约20% [11] - 3月季度客运量环比增长21%,平均达到疫情前水平的60%以上 [12] 国际航空业务 - 国际航空业务复苏仍不明显,且受第二波疫情影响,预计复苏更缓慢,可能在今年年底,主要取决于全球病例数和疫苗接种率 [13] 酒店业务 - 酒店预订间夜量健康增长,国内酒店因消费者被压抑的需求而复苏,预订间夜量环比增长超48%,同比增长23% [14] 企业业务 - 3月季度签署21份新的重要合同,巩固了公司在印度企业差旅服务提供商的领先地位 [15] - 潜在新客户管道持续增长,疫情后入站咨询显著增加 [16] 货运业务 - 目前提供海运和空运货运预订服务,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扩展到包括陆运 [21] - 预计2022财年货运业务收入在150万 - 200万美元之间,2023财年增长至400万 - 500万美元 [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印度企业差旅市场在线渗透率约为10% - 15%,约60%的市场仍未得到充分服务或由小型线下企业服务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扩展企业数字平台,为企业客户增加非旅行相关的数字服务 [20] - 公司利用企业差旅SaaS平台的专业知识,构建货运预订SaaS平台,预计该业务未来几年可能发展到与疫情前企业差旅业务相当的规模 [22][23] - 企业差旅市场竞争格局对公司更有利,小型和中型企业运营压力增大,一些大型竞争对手在过去一个季度也较为安静 [3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印度第二波疫情导致旅行需求低迷,但自5月6日病例数峰值以来,病例数大幅下降,多个州和城市已开始放宽限制,国内旅行预订在5月最后一周至6月第一周几乎翻番 [7] - 预计7月和8月疫苗接种将加速,旅行将随之复苏,国内旅行将在近期率先恢复,国际旅行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恢复 [8][12] - 公司相信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复苏,随着疫情结束,旅行将强劲反弹,公司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将显著提高 [10][2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去年安排运输数千名滞留农民工返乡,此次推出COVID Connect平台,为人们提供COVID - 19资源的核实信息 [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目前的预订习惯是否恢复到疫情前,还是仍以临近预订为主? - 第四季度预订量强劲复苏,收入环比增长62%,但受第二波疫情影响,3月最后两周至4月和5月预订量明显放缓,最近两周随着限制放宽和病例数下降,预订量稳步恢复,预计随着疫苗接种推进和病例数下降,未来几个季度旅行将强劲复苏 [28][29] 问题2: 对本财年前两个季度和后两个季度的业务可见度和信心如何? - 参考第一波疫情后的情况,国内业务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复苏强劲,预计此次也会类似,且现在很多人开始接种疫苗,若完全接种疫苗的人能在国内自由旅行,将显著增加旅行人数 [30][31] 问题3: 企业差旅市场目前的竞争格局与六个月前疫情最严重时相比如何? - 企业差旅市场竞争格局对公司更有利,疫情持续使小型和中型企业运营压力增大,一些大型竞争对手在过去一个季度也较为安静,这反映在公司上一季度赢得的新客户数量上 [32] 问题4: 印度近期航空票价区间变化对航空旅行需求有何影响,未来几个季度会如何发展? - 票价区间是政府建议的阈值,航空公司仍根据市场需求定价,目前市场需求已从大城市间旅行转向大城市与二、三线城镇间旅行,航空公司已注意到购买模式的变化,价格持续疲软,预计需求将迅速恢复,从二、三线城镇出发的旅客,即使铁路旅行稍便宜,但能负担得起航空旅行的人仍会选择航空,因为火车运力有限且航空更安全,这种趋势预计将持续 [38][39][40] 问题5: 货运业务战略何时能达到增值水平或实现盈利,盈亏平衡点在哪里? - 货运业务上个月已实现盈亏平衡,预计短期内将实现增值,不会长期拖累盈利,可能在团队扩张的一两个季度会有影响,但总体来看,该业务的客户获取情况良好,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 [41] 问题6: 第四季度市场上线下与线上预订情况如何,印度市场的预订模式还有多大的转变空间? - 根据与航空公司的讨论,航空公司的预订模式已明显向在线平台转移,即使剔除企业差旅因素,也有超过两位数的转变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