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联科技(301606) - 2024年9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301606绿联科技(301606)2024-09-21 16:10

公司概况 - 绿联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数码解决方案 [1] - 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境内外市场均衡发展,产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1]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27.43亿元,同比增长29.31%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3.59% [2] - 各品类营业收入:充电类9.89亿元(+53.48%),传输类7.97亿元(+20.83%),音视频类4.91亿元(+9.72%),移动周边类2.36亿元(+16.54%),存储类1.84亿元(+34.73%) [2] - 境内外收入占比分别为44.69%和55.31%,线上、线下收入占比分别为75.94%和24.06% [2] - 境外主营收入15.16亿元,同比增长44.43%,其中欧洲、美洲、东南亚地区分别同比增长43.9%、54.14%和64.23% [2] 发展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定位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领导品牌,致力于满足消费者在居家、办公、出行和车载等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链接和存储需求 [2] - 计划通过深入挖掘市场需求、产品创新、导入新品类和扩展销售渠道来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 [2] - 重点布局本地化规划,特别是在充电和耳机品类上,以提供更符合当地消费者喜好的产品和服务 [2] -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经销网络遍布全球,已成功入驻山姆、沃尔玛、APPLE PREMIUM门店等大型商超,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开展本地化经营 [2] AI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 - 公司认识到AI技术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的重要性,加大研发投入 [3] - 产品NAS私有云存储有AI智能管理模块,支持智能相册内的人脸识别、场景识别、NLP语义理解搜图、自定义模型本地学习以聚类图库等功能 [3] - 预计AI技术在手机配件中的应用将成为重要趋势,硬件公司在AI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3] 未来产品战略 - 致力于巩固现有产品技术优势,加大研发投入以推进五大系列产品的技术创新,包括NAS私有云存储、耳机声学、充电续航等 [3] - 在充电类产品方面,持续推动快充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推出新品如移动电源和新型排插 [3] - 传输类产品作为重要收入支柱,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质量 [3] - 音视频类产品通过持续优化和升级,满足市场对高质量音视频传输的需求 [3] - 移动周边类产品旨在满足用户对智能设备的支撑和保护需求,提供全面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4] - 存储类产品作为核心品类,加大对NAS私有云存储的研发力度 [4] 私有云存储业务 - 公司将私有云存储业务定位为未来的增长引擎,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满足个人、家庭以及企业用户对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需求 [4] - 绿联私有云存储产品如DXP系列,覆盖从双盘位到八盘位的多种型号,旨在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易用且性价比高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4] - 2024年6月,绿联NAS私有云推出了新品DXP系列,该系列搭载了公司自研的UGOS Pro系统,通过了多重安全认证及测试 [5] 市场空间与行业竞争 - 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11,767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行业内发展空间仍充足 [5] - 消费电子产品在产品品类及广度上不断延伸,行业边界得以快速拓展,衍生出众多新的消费电子细分市场 [5] - 行业内市场参与者数量不断增加,国际大型品牌企业、各类本土中小企业和微型创业型企业迅速崛起,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4] 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 - 公司致力于提供一站式、全品类、单一品牌的解决方案,打造专业的人力库,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5] - 公司愿景是全球化和稳定化建设,在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和研发产品上投入大量资金,主要关注组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5] - 公司战略集中在品牌、渠道和产品上,未来将专注于科技类产品的演变,并希望成为单一品牌的领导者 [5] - 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确保公司的战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5] 研发投入与核心竞争力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3,882.30万元,同比增长42.42% [6] - 公司坚持原发技术创新,90%以上的收入和毛利来源于自主设计的ID、结构、功能以及软件研发的产品 [6] - 在品牌与渠道方面,公司通过"UGREEN绿联"品牌实现全球化销售,线上线下渠道布局完善,境内外收入均衡 [6] - 在供应链方面,公司通过自有产能和供应链整合,建立了领先的生产智造能力,并通过柔性管理保障产品品质、成本和交付速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