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ercedes-Benz(MBGYY) - 2022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Mercedes-BenzMercedes-Benz(US:MBGYY)2023-02-22 09:0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预计BEV业务有机会增长100%,整体销量与2022年持平,但高端车型有微增的目标 [13][73] - 2023年BEV业务ROS预计有0.5%的稀释,公司计划通过高端车型占比来弥补 [35][36] - 2023年公司预计二手车处置利润对ROS的影响有0.5%的逆风稀释 [7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汽车业务预计原材料价格方面,钢铁价格或有缓解,但电池材料如锂仍处高位,且商品一次性费用和通胀仍会带来显著逆风,不过小于2021 - 2022年 [68][69] - 2023年公司金融服务业务目标ROE在13% - 15%(充电成本前),处于中长期合理区间 [6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欧洲市场因车队销售占比高,激励水平传统上高于美国市场 [89] - 美国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但美联储为控制通胀持续加息的举措需关注 [90][9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豪华战略,注重管理产品组合金字塔,追求各细分市场的高质量增长 [14][15] - 公司推进向电动汽车转型,计划到2023年将电动汽车销量翻倍,主要依靠现有车型如EQA、EQB和EQS家族,以及即将推出的新车型 [70][73] -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以提高定价管理能力、客户满意度和价格稳定性,同时优化库存管理 [23][43][44] - 公司积极布局电动汽车上游供应链,与供应商和政府合作,确保原材料供应,并投资欧洲电池制造商ACC以增强可见性和专业知识 [46][49] - 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低端领域,公司需保持战略耐心,关注高端市场的有机增长 [26][27][2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电动汽车转型是一个长期项目,公司将大力投资,使客户的转型之旅更具吸引力,预计最后一批客户将在2030年代初完成转型 [49][52] - 管理层对直接销售模式的效果感到满意,认为该模式在已转型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对在英国和德国等大市场的发展充满期待 [102][10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启动了40亿欧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计划在2023 - 2024年实施,并考虑在2024年后继续进行 [59][60] - 公司与吉利和北汽达成协议,双方持股比例保持在10%以下,这是对合作关系的认可 [83][84] - 美国《降低通胀法案》对公司在美国的租赁业务有积极影响,将刺激市场需求 [7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是否有内部压力稀释产品组合,以及如何确保2023年定价保持积极? - 公司整体销量预计与2022年持平,但高端车型有微增目标,各细分市场都有质量增长的机会,不会简单地进行产品组合稀释 [13][14] - 定价方面,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的初始定价、应对通胀的价格调整、控制折扣以及采用直接销售模式等,预计定价将保持积极,能够抵消原材料和商品供应商通胀带来的逆风,但增长幅度可能不如2022年 [16][20][24] 问题2: 如何平衡定价和销量管理,以及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对公司向电动汽车利润率平价迈进的影响? - 公司通过关注贡献利润率和每辆车的贡献利润率来管理整体贡献,在不同市场和产品细分领域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 [25][26]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低端领域竞争激烈,但高端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公司将保持战略耐心,观察市场的有机增长 [26][27][28] 问题3: 公司BEV与ICE车型的毛利率是否存在稀释,以及中期利润率提升的杠杆和向零售转型的影响? - 公司对BEV利润率持谨慎态度,由于电动驱动系统和电池的可变成本显著增加,实现成本或利润率平价较为困难 [32][33] - 2022年EQ系列车型利润率表现良好,2023年BEV销量预计翻倍,但会导致ROS有0.5%的稀释,公司计划通过提高高端车型占比来弥补 [34][35][36] - 公司的中期利润率目标在去年5月的战略更新中已明确,向直接销售模式转型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价格稳定性,是应对EV驱动系统可变成本增加的杠杆之一 [38][43][44] 问题4: 公司上游供应链的目标,以及如何说服剩余非EV买家购买电动汽车? - 公司对全球相关原材料进行了全面规划,已签订一些承购协议和深度采购协议,并与Tier 1供应商合作优化供应链,目前锂的提取和精炼速度是主要挑战 [46][48] - 公司将通过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如应用EQXX研究车的技术,提高效率、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同时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来吸引剩余非EV买家 [51] 问题5: 股票回购是否会成为公司资本分配框架的持续支柱,以及金融服务ROE下滑是否会影响公司对新车定价和高端豪华车销售的优先级? - 公司计划在2023 - 2024年实施40亿欧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考虑在2024年后继续进行,但需根据战略执行、利润率、现金生成等情况进行评估 [59][60] - 金融服务业务目标ROE在13% - 15%(充电成本前),处于中长期合理区间,公司认为汽车和金融服务业务应协同发展,共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61][62][64] 问题6: 2023年工业表现的预期,以及如何实现EV销量翻倍和EV定价的发展趋势? - 2023年工业表现方面,原材料价格有缓解有压力,商品一次性费用和通胀仍会带来显著逆风,但小于2021 - 2022年 [68][69] - EV销量翻倍主要依靠现有车型如EQA、EQB和EQS家族的良好势头,以及新车型的推出,如EQE - SUV [70][72][73] - 公司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EV业务有增长机会,但会综合考虑市场情况,不会盲目追求销量而牺牲定价 [71][73] 问题7: 2023年二手车处置利润的逆风影响有多大? - 公司预计二手车处置利润对ROS的影响有0.5%的逆风稀释,这是基于宏观情况的谨慎考虑,并非基于科学数据点,主要是为了风险保护 [77][78] 问题8: 今年EBIT利润率展望中缓冲区间缩小的原因,以及吉利和北汽持股比例保持在10%以下的原因? - 缓冲区间从2%缩小到1%是因为公司在2022年对定价、商品等方面的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认为目前以1%的宏观应急缓冲进行运营是合适的,同时会密切监测各因素的变化 [81][82] - 吉利和北汽持股比例保持在10%以下是对合作关系的认可,体现了双方在业务和战略上的支持,同时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保持较低持股比例也具有重要意义 [83][84] 问题9: 欧洲和美国市场定价动态的差异,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的净节省和美国市场的情况? - 欧洲市场因车队销售占比高,激励水平传统上高于美国市场,但这已纳入公司整体管理模式 [89] - 直接销售模式有净收益和成本节省,公司在已转型市场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美国市场,由于特许经营模式,公司与经销商合作,通过签署关于OTA更新的协议,实现与经销商的合作销售 [92][93][96] 问题10: 第四季度法律诉讼有超3亿欧元的正向变化的原因及2023年情况? - 第四季度法律诉讼的正向变化是由于重新评估程序导致的定位释放,以及外汇演变的技术因素 [98] 问题11: 直接销售业务的透明度和定价波动性对品牌的影响,以及直接销售是否会使业务更具资本密集型? - 直接销售模式提高了客户对公平交易的舒适度,但需要管理定价波动,避免过于频繁和剧烈的变化,公司在已转型市场积累了一定经验,对在英国和德国等大市场的发展充满期待 [102][103][104] - 从名义上看,直接销售模式会使零售库存进入公司资产负债表,但通过优化库存管理,有望实现整体库存的减少,同时在融资方面,预计不会出现重大的风险敞口和信用质量变化 [105][107][108] 问题12: 欧洲对美国《降低通胀法案》的回应,以及公司希望欧洲如何发展? - 公司支持欧洲加快向脱碳未来转型的举措,但不希望增加保护主义色彩,希望欧洲在支持投资和转型的同时,避免设置贸易壁垒 [114][115] 问题13: 公司计划翻倍的BEV销量是基于零售还是批发数据,以及PHEV在德国和其他市场的需求反应? - 公司所说的翻倍BEV销量是指梅赛德斯 - 奔驰品牌车辆的批发数据,Smart品牌部分产品产量预计保持稳定,与吉利的合资企业正在推出新产品Smart One [118][119] - PHEV在2021 - 2022年保持相对稳定,公司推出的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续航里程约100公里,受到客户欢迎,尽管德国的激励政策有所变化,但PHEV在全球和欧洲市场仍将保持相关性 [121][122] 问题14: 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的立场,以及是否需要增加资本支出或研发投入来保持现有产品的新鲜感? - 在数字方面,公司已向持续创新方向发展,并将加速这一进程,不仅针对电池电动汽车 [125] - 对于电动汽车的电动驱动系统和其他功能,公司将在产品生命周期内进行改进,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次性投入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