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钢股份20241118
600808马钢股份(600808)2024-11-19 15:57

一、涉及公司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业绩情况 - 7 - 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3.9亿;1 - 9月公司累计生产生铁1322万吨、粗钢1441万吨、成品材133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15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2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25.3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8.64%[3]。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85.06亿元,同比下降25.79%,单季度规模净利润亏损13.9亿元,同比下降318%,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13.86亿元,同比下降321.28%[20]。 (二)行业形势影响 - 我国钢铁行业呈量优化阶段,供需矛盾突出,钢材价格持续低位,原料价格易涨难跌,行业空间、盈利空间受压,长周期震荡下行是趋势,长周期供强需弱是本质,长周期举步维艰是常态[3]。 (三)应对措施与发展规划 1. 四季度工作重点 - 优化调整战略规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中国宝武战略布局,打造中国宝武优特材的核心力量、反弹材的重要力量[4]。 - 加快改善生产经营绩效,树立产品黎明质量安身理念,聚焦低成本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率低消耗,推动板带材向冷锡高强图度新能源等重点产品方向迈进,发挥装备极致效率,降本增效,强化内部协同[4]。 - 建立健全铁钱长财特纲物流一体化管控机制,推动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物流深度协同,降低成本,强化产品经营,实施营销机构改革,将定价权等权力下放到子公司,贴近市场服务客户,抓好安全环保风险防控[4]。 2. 产品销售与市场应对 - 三季度公司钢材销售持续改善,汽车版、新能源硅钢等重点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前三个季度重点品种销量同比增长30%,今后将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加大重点品种接单力度,抢抓安徽省汽车产业机遇,扩大用户群,优化产线分工,提高重点品种规模效应,抢抓出口机遇,扩大出口份额[9]。 - 尽管2025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弱复苏阶段且存在不确定性,但国内经济有望呈现复苏态势,钢材总体需求将小幅度增长,市场供需环境好转,预计明年钢材市场价格将底部抬升、前低后高,钢企盈利或改善,公司将对2025年整体宏观环境和钢材市场保持谨慎乐观[10]。 - 面对市场需求低迷,公司采取了加强市场研判、调整营销策略、抢抓汽车产业机遇、探索营销机制改革等措施,包括下沉定价权、设立产品创效赛道激励等[14]。 3. 其他方面 - 在生产组织方面完善铁水生产责任体系,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流程;在物流管理方面成立物流管理部,降低物流成本;在产品经营方面建立市场化反应机制,推进产销研一体化;在组织绩效方面明确价值导向,开展多项产销项目攻关[11]。 - 对于新特钢项目,虽投产一年多仍亏损但亏损在减少,计划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市场开拓、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加强协作、推进二期项目建设等措施提升营利能力[17]。 - 公司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内有一定竞争力,2024年1 - 10月重点产品品种统计提升了30%,保持行业第一方阵领先地位,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等多种方式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18]。 - 在减碳低碳转型方面,以全流程极致降碳为核心,在减碳路径、低碳技术装备、产品方面有诸多成果和规划,如发布低碳产品、降低碳排放、提升低碳产品竞争力等[15][16]。 -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波动,紧跟政策变化,研究分析国际形势调整进口原燃料采购策略,应对海外反倾销调查和贸易摩擦有专门团队和工作机制[22]。 - 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5.53%、环比下降15%,通过算账经营、对标找差、结构调整等措施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优化成本控制[23]。 - 在产品产线规划上,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以建设新马钢为目标,坚持高端化等发展方向,实施特钢做强等发展战略,提升多种产品比例[24]。 - 进口铁矿石采用CFR价格模式,物流模式包括长协采购外贸一程大船等,今年1 - 10月进口矿综合到场单吨物流成本含税34.3元,处于较低水平[24][25]。 - 2024年1 - 9月铁水成本行业排名第34位,较2023年提升17位,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高炉利用系数进步、煤比进步、燃料比因采用低品矿策略略微退步[26]。 三、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成立于1993年9月1日,前身是1953年的马鞍山铁厂,H股1993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A股1994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最大钢铁生产和销售商之一,主营业务为钢铁产品生产和销售,有多个生产基地和产品系列,部分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1]。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马钢标材获评为国家制造业专精特新三项冠军示范企业,在高铁车轮国产化、高端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进展,在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面有诸多成果,如构建智慧模式、入选多个示范项目、发布低碳产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等,还在国企改革方面有诸多举措,强化投资管理,守住经营风险底线[6][7][8]。 - 公司建立了以董事会为最高领导的ESG管理架构,通过多种方式降低ESG风险、增强把控机遇能力,如优化能源结构等[19]。 - 公司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63.47%,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财务状况稳健,如持续压降两金、加快资金回流、建立流动性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等[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