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行业,细分有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 公司:特斯拉、华为、波士顿动力、哈莫纳科、产电新宝、秦川机床、双环转动、纽卡特、维腾斯坦、巨轮智能、赵伟基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机器人行业整体趋势 - 技术创新与融合:电子、机械、生物材料等多学科技术交融促进机器人技术进步,为应用场景提供更多可能,如天宫和Star One机器人在奔跑速度和适应环境上取得进展[2][3] - 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国家产业政策和各地政府的布局、投资基金设立,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如工信部印发指导意见[3] -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会集中展示成果,促进产学研用融合[4] 全球人形机器人进展 -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进展迅速,年底到明年年初完成改款并进入有限生产阶段,已展示基础运动和操作能力,未来将提升智能、降低成本至约三万美元[5][9] - 商业化量产阻碍:大规模应用场景不足、技术问题待解决、成本较高,如波士顿动力阿特拉斯造价约200万美金[6][8] - 发展方向:走向开放复杂场景需依靠AI技术进步,降本需采用电机驱动方案搭配减速器[7][8] - 关键技术突破:Optimus机器人灵巧手拥有22个自由度,提升了灵活度和人机交互能力,有利于适应工作环境和提高工作效率[10][11] 国内人形机器人进展 - 华为布局:赋予机器人智能化决策能力,构建生态,进行专利布局,如成立子公司与16家企业合作,七年前围绕AI+机器人展开研发[13][14] - 全球竞争力优势:专利数量全球第一,产业生态完善,应用场景广阔,数据资源丰富,人才储备充足[14][15][16] - 面临竞争压力:需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升实力[17] 机器人行业发展进程 - 工业机器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黎明期、实用化时代,向高速高精度、轻量化、智能化发展,服务机器人在90年代进入市场[21][22][23] 机器人所需芯片 - 芯片类型:取决于设计目的、复杂程度和任务,AI芯片用于处理大量计算任务,CPU负责非计算任务[25] - 芯片性能:算力发展速度远超存储,英伟达Blackwell GPU是先进算力芯片,HBM技术产能紧张[26] - 市场影响:机器人时代带动芯片需求增加,大型半导体公司加大投入,新兴企业有机会,中国推动本土芯片制造,加强国产替代[27][28] 机器人产业链投资价值环节 - 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高,决定机器人性能,包括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30] - 各环节情况:减速器市场被日本企业垄断,控制器国外企业主导,伺服系统国产份额逐步提升但有差距[30][31][34] - 国内进展:减速器国产化率提升,控制系统中低端有份额,伺服系统性能待提高,中国厂商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领域[33][34] 机器人行业投资逻辑和建议 - 投资机会:AI与机器人结合带来新增长点,全球制造业升级增加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家政策支持提供良好环境[36] - 关键词:智能化、人机协作 - 投资方式:关注技术创新和市场运用的上市公司,布局机器人赛道的基金,如机器人ETF等,同时跟进政策和技术发展[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1月 - 10月,全球人行机器人行业发生69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110亿人民币[1] - 截止2023年5月31号,中国累计申请约6618个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专利,有效专利达3110件,位居全球第一[14] - 过去20年处理器性能每年约以55%的速度提升,内存性能每年约提升10%[26] - 传统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占整机成本70%以上[30] - 谐波减速器国内市场哈莫纳科和产电新宝份额合计超70%,国产RV减速器国内市占率约30%[32]
年终热门赛道盘点,机器人时代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