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1. 公司定位:柯力传感是国内力学传感器龙头企业,市占率第一,拥有高中低端品牌组合,实现差异化竞争。[2] 2. 财务状况:公司营收利润稳步增长,2014-2023年营收复合增速6.55%,净利润复合增速15%,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提升。[2] 3. 多元化布局:从单一力学传感器向多物理量传感器转型,并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升盈利能力。[2] 4. 全球化布局:海外销售占比达30%,并完成各国质量体系认证,持续拓展国际市场。[2] 5. 新产品研发:积极研发六维力传感器等新产品,并与华为等客户送样测试,探索新的增长点。[2] 6. 并购扩张:通过并购参股方式扩张业务,但需关注子公司业绩对赌和商誉风险。[2] 7. 物联网生态圈:设立十大物联网事业部,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2] 财务与业务 1. 主要业务:力学传感器及相关仪表系列产品,占总营收的60%以上;其次是工业互联网及系统集成,占30%;其他物理量传感器和杂项业务合计约占10%。[3] 2. 市占率:自2001年以来,公司在国内力学传感器市场中市占率保持第一。[3] 3. 财务增长:2014年至2023年,营收复合增速为6.55%,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5%。毛利率从2014年的35.6%提升至2023年的43%,净利率从15%提升至31%。[3] 4. 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柯建东先生持有44.7%的股份,总体持股接近50%。[3] 行业地位与竞争力 1. 行业地位:国内力学传感器市场中市占率保持第一,并拥有高端、中端、高性价比品牌,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4] 2. 海外销售:海外销售网络健全,包括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并完成了各国质量体系认证,有助于开拓海外市场。[4] 3. 转型布局:通过并购和参股积极转型,从单一物理量向多物理量布局,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高客户粘性和盈利能力。[4] 未来增长点 1. 新产品:持续推出多物理量新产品,如六维力传感器,与华为等客户进行样品送测。[5] 2. 并购扩张:通过并购参股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子公司业绩贡献。[5] 3. 海外市场:提升海外销售占比,在全球市场中进一步扩展。[5] 应对宏观经济 1. 宏观经济影响:力学传感器作为通用产品,其需求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6] 2. 应对策略: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通过并购参股扩展新领域,同时提高海外销售比例,以分散风险。[6] 重要举措与计划 1. 并购转型:通过并购参股方式积极转型,从单一物理量向多物理量布局,包括六维力传感器等新产品开发。[7] 2. 全球销售网络:不断完善全球销售网络,提高海外收入比例。[7] 子公司发展与风险 1. 子公司数量:随着战略布局的推进,控股子公司的数量可能会增加。[8] 2. 潜在风险:存在业绩对赌和商誉风险。[8] 行业概况 1. 市场规模:所在行业市场规模较大,每年保持约10%的复合增长率,总体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9] 2. 传感器种类:包括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等。[9] 3. 下游应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工业、医疗、汽车、航空航天等。[9] 传感器市场应用 1. 流量传感器:占下游应用比例约21%。 2. 压力传感器:占下游应用比例约15%。 3. 市场空间:工业用压力与力传感器的市场空间至少有七八十亿元。[10] 力传感器 1. 工作原理:通过利用外部力作用引起形变,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输出。[11] 2. 分类:硬件片式力传感器、光学式、电容式等。[11] 六维力传感器 1. 特点:用于测xyz三个轴向上的力量大小与方向,包括测力量与扭矩。[14] 2. 应用领域:人形机器人手踝或脚踝处,以提高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14] 3. 成本:单个进口六维价格在一两万元以上,用四个则接近10万元。[15] 4. 技术难点:结构设计、标定校准、数据采集和算法。[16] 5. 降低成本方法:规模化生产、开发新技术路线以及减少应用数量。[17] 6. 市场应用:协作机器人、高端航空航天等行业。[18] 7. 发展前景:随着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市场潜在空间巨大。[19] 8. 竞争格局:国内市场上约60%-70%的六维力传感器由国外公司生产,内资企业占比约30%。[20] 柯力传感布局 1. 六维力传感器:积极布局六维力传感器,并已向智元和华为等公司送样测试。[21] 2. 传感器领域优势: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积极布局多物理量传感器、建立多个产业园区、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传感器。[22] 3. 物联网生态圈:设立十大物联网事业部,通过投资和并购进入多个领域,包括不停车检测、锂电起重机无人值守、物流仓储及工业机器人等。[23]
柯力传感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