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AI 与机器人结合,特别是人形机器人领域 [2][3] - 公司:特斯拉、飞格尔、1X、波士顿动力、英伟达、宇树科技、达闼科技、乐聚科技等 [2][3][4][5][12][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2025 年关键节点:2025 年将成为 AI 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节点,特斯拉计划在 2025 年出货数千台奥特曼机器人,2026 年达到 5 万至 10 万台,2027 年预计达到百万级别 [2][3] - 技术进展:特斯拉、飞格尔和 1X 等公司采用端到端神经网络技术,提升机器人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特斯拉 Optimus 灵巧手单手自由度达 22 个 [3][6] - 驱动方式转变:人形机器人驱动方式从液压驱动转向电驱动,提升灵活性、续航能力并降低系统复杂度,特斯拉和波士顿动力已完成这一转变 [3][7] - 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成本主要集中在执行器(线性及旋转执行器)、传感器和减速器等,灵巧手价值量最高,国产化率提升是未来关键 [3][9][14] - 政策支持: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 2025 年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及批量生产,2027 年超越海外技术水平 [3][11] - 国内外竞争: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海外厂商在技术和出货量上领先,国内厂商如宇树科技、达闼科技等在特定领域取得进展 [3][12][13] 其他重要内容 - 飞格尔与平安合作:飞格尔与平安合作的人形机器人系统架构分为三层,顶层为 OP AI 模型,用于用户交互,中间层为神经网络策略层,底层为本体控制层 [10] - 英伟达布局:英伟达在物理 AI 领域布局广泛,提供 Isaac 仿真平台、OVX 系列显卡和 AGX 系列芯片等,构建完整生态系统 [22][23][24][25] - 数据挑战:训练机器人大模型面临数据量不足的挑战,特斯拉通过遥操作收集第一视角数据,谷歌通过开源数据集和合成数据扩充训练集 [18][19] - 多模态模型:多模态模型提升机器人感知能力,使其能处理文本和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更好地理解环境 [17] - 仿真与现实转换:机器人开发通常先在仿真环境中测试和优化,再实现从仿真到现实世界的转换 [16] 未来趋势 - 2025 年发展趋势:2025 年将围绕国产大厂 AI 应用以及 AI 与机器人的结合展开大量创新与发展 [27]
机器人-大模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