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致远互联-DeepSeek对B端AI Agent赋能探讨及公司机会展望
Seek .Seek .(US:SKLTY)2025-02-10 13: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工智能、协同管理软件、数字化资源管理、政务服务智能化等 [1][21][29]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公司名称,但从内容可知是一家拥有AI创新业务,专注于协同管理平台等领域的公司 [1][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AI业务进展 - 2024年发布五大类AI产品和服务,包括知识服务、内容创作、数据分析、流程自动化、对话服务类及AI原生应用,取得AI关联订单6500万 [1] - 完成智能培训考试系统与DeepSeq的融合,在课程制作和考试环节实现融合,并进行数据分析 [2] 人工智能对业务智能和数据智能的影响 - 技术革新:本轮人工智能是数据驱动的智能衍生技术革新,在超级知识库、智能业务流、自动化三个领域有应用 [3][4][5] - 估值模型变化:新技术能以更快速度、更小成本和更低算力解决特定场景问题,打破传统AI投资范式,影响资本市场对AI领域开发模型的估值算法 [7] - OPEX模型变化:DeepFake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扩展速度快,改变了AI应用的OPEX模型 [9] - 场景适应能力提升:DeepSeeker适配算力环境难度小,推动场景适配速度,促进AI在应用层的普及 [10] 低成本小算力逻辑推理能力对商业应用的影响 - 提升管理运营效率:能帮助协同管理平台厂商提升用户知识管理、运用和创新能力,适配客户环境,让客户快速使用新模型解决问题 [12] - 促进端测智能演进:加速端测智能演进,合作伙伴和公司业务团队用类似方法做领域性或行业性小模型,在移动应用和一体机端测系统有成效 [14] - 培养用户使用习惯:适合自动化体验升级,培养用户对统一入口或端的使用习惯,通过超级客户端推出丰富智能应用,加速端台智能演进 [15] 公共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 - 现状与机会:中国市场30%数据来自私有数据,70%来自公共数据,公共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不深入,公司团队在政务产品创新上有尝试,帮助公共部门做数据治理 [17] - 平台与模型应用:发布多模态搭建平台,接入DeepSeek高效模型,降低客户经营成本,提高业务成功度和效率 [19] 协同管理平台智能化 - 市场分类:协同市场分为业务智能和协同智能,前者通过业务应用解决效能问题,后者通过人工智能提高组织运营和协同能力 [21] - 混合部署机会:小模型本地化部署可实现超级客户端或协同平台市场机会,解决AI赋能、安全管理和用户使用变化等问题,提升协同效率 [22] - 产品形态创新:有面向员工的智能文档、项目管理等场景应用,将传统协同平台模式变为“事找人”方式,提高工作协同效率 [24] - 互联互通平台:发布AI驱动的互联互通平台,结合人工智能分析研判能力和传统业务系统实际能力,满足客户需求 [27] 数字化资源管理 - 市场机会:集团公司、企业和政府有大量公共数据待挖掘,大模型为解决数字要素盘点和管理运营提供工具和手段 [29] - 资源图谱应用:公司将人工智能与传统资源图谱方式融合,形成资源图谱能力,帮助客户挖掘和运营数据体系,促进人工智能数据源供应和应用 [30] 协同智能机会 - 能力提升:协同智能强化超级知识库、智能业务流和业务智能化咨询能力,提升智能公文、督办、会议等产品性能,降低使用成本 [32] - 本地化应用:通过ISOP平台能力重构,解决本地化应用与互联网应用同步问题,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客户业务远见 [34] AI订单情况 - 订单分类:2024年约6500万AI合同订单分四类,包括产品AI化订单、个性化AI应用订单、闭环应用场景订单、垂类模型订单 [39][40][41] - 市场趋势:大型客户对人工智能观望多、应用慢,但从预算和项目成效看,智能化业务改进和平台有提升,商机多 [42] 后续订单增长空间 - 不同客户需求:大型客户需通过AI提升业务和管理水平,公司凭借数据、平台和AI能力可满足需求;中型客户有超级知识库、智能业务流、自动化等点式需求;小客户场景化需求明显 [45][46] - 市场趋势:在AI时代,组织运营赛道需求有变化和增量,客户会为此带来新预算 [47][48] 竞争战略策略 - 业务模式:有通过API变现和平台加端两种商业逻辑,要结合平台和端,在平台上解决业务创新问题 [50][51] - 发展要求:紧贴客户,拥抱AI,考虑技术融合性,解决客户历史数据和应用体系复用问题,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52] - 咨询业务: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企业智能运营领域开展技术咨询业务,引领市场发展,帮助客户提升运营和管理水平 [54] 客单价变化 - 现状:目前客单价两极分化,中型客户点式创新需求客单价在一百万以内,大型客户对智能化协同体系建设需求技术要求高、负担高,但标准化程度高,60%以上需求可通过产品化交付 [55][56] - 未来趋势:中型客户点式创新需求可能从点到面发展,市场对智能化驱动智能平台需求预期乐观 [55][56] 未来增长空间 - 国外经验:国外软件在原有产品叠加AI功能后提价30% - 50%,国内用户对从零到一的需求买单意愿更强,市场空间和增量更大 [57] - 国内情况:虽传统业务大幅提价可能性小,但新技术带来增量机会,如智能客户端、平台等,未来市场会有新业务出现 [5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各个市场做技术和业务创新验证尝试及产品化回归工作 [35] - 后续会在客户允许情况下披露相关实践和进展案例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