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迪安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迪安公司AI实践 - 诊断领域:依托病理AI技术与CIO厂家合作,进入药品研发生命轴期;在红基因病原体快速识别、血液病流逝诊断、TPNK等诊断领域有实践 [1] - 治疗领域:与国内头部三甲医院合作,如与湖北华中医科大学同济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合作慢性白血病停药减药预测模型,该模型已打包成套餐在湖北省十几家医院推广;结合检测技术和AI,涉及药敏、耐药、用药风险等方面 [2][3] - 健康管理领域:去年与华为中国区签订AI健康管理合作协议,基于华为盘古大模型和迪安检测及体检报告单,为健康人群提供自动生成的健康促进书和重大疾病风险评估,应用场景包括患者健康助手和医院体检科或健康管理中心的风险评估工具 [4][5] 团队与平台建设 - 团队:有AI医疗研发团队,包括十几个算法工程师、二十多个产品经理和数据工程师、一百多位开发工程师;外部专家团队由头部三甲医院检验科专家、学科和疾病线临床专家、AI领域专家组成 [6][7] - 算力平台:采用自建GPU算力和与华为云、阿里云合作利用云计算资源两种方式 [8] - 数据底座:结合迪安过去十几年沉淀的大量医学检测数据,打造大数据平台,并进行数据标注和治理,涉及基因测序、细胞病理、血液病等多方面数据 [8][9] - 垂类模型:春节前团队接入DeepSeek,打造聚焦多模态的垂类模型《启迪索威》,正在浙江省工信委备案,未来可与医院合作 [9][10] AI应用场景布局 - AI + 医学检测捆绑产品:结合检测项目和AI工具,帮助医生和患者进行报告解读、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推荐 [11] - 独立AI数字化工具或系统:如健康管理方面的健康促进书、疾病风险评估,诊断后的治疗路径等 [12] - 智能实验室解决方案:先在迪安自己实验室试用,成熟后与IVD厂家合作,打包成智能实验室工具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给医疗机构 [12] - 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AI建模、大数据处理和治理服务,帮助打造数据产品并运营 [13] 数据相关情况 - 数据量与质:有意识地根据聚焦的十大疾病线和三加二的五大学科,进行病理标注和针对性检测样本提取,有接近六千万有价值、经过处理的样本用于科研和AI学习建模 [14] - 生物样本库:有迪安自己的生物样本库,并帮助医院进行生物样本库运营,如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合作建设遗传罕见病专病库和生物样本库 [15] - 数据交易与安全:考虑数据上架交易,去年通过上架验证数据产品的安全、合规标准和体系,迪安是少数拿到数据安全标准管理模型证书的商业实验室 [16][17] 商业化进展与优势 - DeepSeek介入影响:降低AI类产品研发和应用成本,推理成本显著降低,硬件资源消耗大幅降低,服务客户带宽大幅增加 [24][25] - 湖北市场情况:2024年签约湖北70余家医院,市占率约70%,市场有需求,若其他省份有政府牵头推动,病理AI推广落地将加速 [27][28][29] - 收费标准:全国至少十几家省份推出病理AI图像标收价格,幅度在六七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迪安三类证预计今年六月前拿到,拿到后可按病理AI次数收费 [30] - 与其他公司差异优势:技术上,算法研发基于自身数据需求,针对生物数据特色研发模型,在小样本数据研发可靠模型方面技术积累深厚;除技术外,还有庞大客户群体和网络 [31][32][33] 未来展望 - 战略规划:去年刷新五年战略规划,将产品定位为IVD产品、LDT服务产品和数字化产品 [40] - 投入与考核:随着医疗AI应用前景技术门槛可及性提高,投入速度会加快;今年考核注重产品数量、不同产品在不同客户群体的市占率和客户应用数量 [40][42] - 行业影响与发展:2025年集采主要是化学发光项目,落地有规划;DRG - DIS推动考验行业参与方围绕疾病线做有价值检测项目的能力,迪安应对成熟,对毛利价格影响不明显,催化医院检验成本意识加强,外包转换商业模式推广更顺;预计2025年底行业去挤压情况缓解,迪安整体收入同比增长 [47][48][5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迪安公司王博士原在阿里达摩院,负责医疗图像AI产品研发,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6] - 迪安公司在2016年取得医疗大数据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是医疗领域唯一一家 [17] - 迪安公司结合县级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区域检验中心、病理中心,与政府卫健委打造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健康电子档案(EHR),沉淀数据用于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AI应用 [19][20] - 迪安公司病理AI应用在宫颈癌筛查领域有展望,中国4亿在检妇女中40%有宫颈疾病风险,检测费用每年几百亿,宫颈液基细胞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市场化推广规模可达上百亿 [45]
迪安诊断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