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建投策略|市场风向标第23期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科技、新能源、消费、港股、A股 - 公司:阿里巴巴、中芯国际、腾讯、万兴科技、苹果公司、特斯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整体情况 - 行情延续:2025年市场行情是2024年9月牛市的延续,关注AI和科技主线,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概念获广泛认同[3][5] - 环境影响:当前环境有利,特朗普2.0上任后关税力度减弱、与非美国国家关系改善,但需警惕俄乌冲突等负面因素[3][6] - 核心驱动力:本轮行情核心驱动力是外部环境和战略性新型重构,非政策加码,两会非关键窗口,需关注海外因素[3][8] AI领域 - 过热现象:存在交易过热现象,属短期战术问题,长期将改变世界,短期业绩不达标或停滞,还可能加剧通缩、影响就业和消费,需关注上市公司业绩[3][7] - 发展前景:中国AI应用落后但快速追赶,非巨头公司可参与竞争,股票市场将经历扩散阶段,科技巨头在AI应用有优势,中国科技公司在AI应用潜力大[3][9][10] - 行情持续性:本轮AI行情与2023年有相似处,将继续出色表现,相比2023年更具持续性,因基本面格局变化,产业链扩容显著,企业资本开支大幅投入[32][35][36] 港股市场 - 近期表现:科技行业结构性行情显著,年初进入指数性行情阶段,以AI应用龙头和互联网公司为主导,外资和国内机构强烈买入,恒生资讯科技行业成交占比达历史最高[17][18] - 上涨原因:非资金或宏观因素催化,是中国科技板块重估带来的产业逻辑变化,AI行业预期逆转推动,业绩兑现可能性和支撑力更强[22] - 调整风险:若短期业绩兑现度不高,存在较大调整风险,需警惕涨幅过快下跌风险[23] - 外资参与度:外资近期参与度强,但未来配置比例下滑,视为短期买入做多窗口标志,非持续支撑力量[24] - 南向资金作用:是港股最重要增量资金来源,加速买入阿里巴巴等股票,涌入互联网公司,港股相对中债吸引力强,建议配置红利板块[26] - 未来走势:短期处于行情中段,后续有上涨空间,对后半段行情乐观,恒生科技板块上涨趋势不变,传统价值板块可能补涨[28] - 见底调整关注板块:若见底调整,关注红利板块和互联网板块,前者有配置价值,后者盈利改善明显[30] - 长周期牛市:长周期牛市趋势确立,估值、盈利、流动性三大周期反转,应关注业绩弹性大的行业及催化因素[31] A股市场 - AI行业走势:本轮AI行情与2023年相似,宏观环境平稳、政策预期和经济数据偏弱复苏、流动性宽裕,AI板块将继续出色表现[32] - 交易过热情况:从涨幅空间和持续性看,目前不及2023年,虽斜率高但仍有演绎空间,部分个股估值分位不低[33] - 成交额占比影响:成交额占比触及过热区间无法决定行情高度或持续性,只能引发短期情绪波动,行情仍会向上演绎,需配合基本面逻辑变化才回落[35] 新能源板块 - 发展前景:新能源车去年表现不错,更多关注智能驾驶;光伏行业止跌回稳或见底回升,但回升幅度弱,非大周期变化,需谨慎配置[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港股行情特点:有两波快速行情,五月由资金面推动,九月由政策主导,均依赖外资流入流出,无强基本面支撑[21] - 市场未来变化:四月下旬至五月市场可能风险偏好降温、出现结构性变化,关注一季报和展望二季报,投资线索或变化[15] - 消费行情及AI产业重估:关注南向偏好,AI产业重估有南向和部分外资参与,春节后长端利率下降吸引南向买入,长期趋势相对稳定[27] - 国内AI模型影响:国内AI模型推理能力提升,进入AI agent环节,To B和To C端应用有更多发展可能,看好AI产业链基本面加速爆发[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