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产业、传感器行业、环保行业、光电行业、物联网行业、智能驾驶行业 - 公司:华为科技、小米、迪亚迪、季节、智源、苏州纳米所、汉威旗下环保子公司、汉威旗下光电类传感器布局公司、汉威旗下新投公司、做MU贯导的子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业务 - 产品定义与应用领域:最早提出电子皮肤概念后改为柔性传感器,二者一定程度无太大区别,主要应用于运动手环人体体液检测、泛医疗类(护理床检测、止寒针调整睡眠等)、人机互动(主要是机器人)三大领域 [2][4] - 市场合作进展:与国内17家主流机器人整机厂商有不同程度联系,部分进展快的厂家24年年底小批量使用,25年上半年有望推出自带柔性传感器产品的机器人 [4][5] - 产品优势:相比刚性传感器,材料柔性可弯曲可折叠,在人形机器人追求的形态上有不可替代性 [6][7] - 应用部位:目前大部分厂家集中在手部做储备,少数技术战略水平高的尝试手掌加胳膊,未来预期全身可覆盖,但目前全身覆盖时间难以把握 [8][9] - 方案与成本:分软硬件结合标品化方案和针对有算法储备厂家的方案;价格因厂家对敏感度和覆盖面积要求而异,标品单手指约500多,一只手1000出头,给大厂做的方案报价万元以上(不含软件) [11][13] - 技术路径:储备压阻类、压电类、电信号类、生化类四大技术路径,机器人主流用压阻类,因其抗干扰能力最强;不同技术路径成本因应用领域不同而有差异,单一应用领域选定一个技术路径无需对比成本 [18][19][20] - 精度指标:与敏感点密度和敏感材料本身相关,不同厂家对精度要求不同,检测重量区间也不同 [23] - 产能情况:24年全年产能500万片传感器,四条产线基本满负荷,产能因产品结构变化而不同,如产品面积小产能可上千万 [25][26] - 产线布局:有通过医疗认证和车工认证的产线提升对应领域生产能力,机器人应用用老的四条产线 [28] - 材料情况:与苏州纳米所共同研发纳米级敏感材料,具体物质细节近期需谨慎交流,可参考苏州纳米所研究方向 [29] - 软硬件比例:硬件壁垒在于敏感材料,国际上做的公司少,国内成熟的更少,硬件比例壁垒更高,软件可借力 [31] 公司整体业务与财务情况 - 24年业绩压力:来源于环保子公司行业不景气持续亏损,以及新投项目处于投入期 [32] - 25年乐观预期:环保子公司持续减亏,22年亏约5000多万,23年亏约3000多万,24年亏约2000万;新投项目24年四季开始拿大订单,逐渐走上正轨 [33] - 家用燃气报警器业务:25年订单达到23年峰值,产品从电化学类传感器迭代为装电类传感器,价值量翻倍,从六七十元提升到一百三十元左右 [34][35] - 物联网业务:包含环保业务时增速平稳,若不看智慧环保增速更高,未来环保产业结构调整后增速有望提升 [36] - 汉威资源玻璃:目标25年二季前(930)完成,但因资产大、政府储备资金有压力以及审计细节问题未完全达成一致,时间仅为期许 [37] MU贯导业务 - 产品情况:子公司已有产品且有出货,之前下游主要是军工企业,现针对机器人调整参数降低灵敏度和成本,与机器人厂家交流沟通并测试,成熟后可能送样 [40] - 市场关注低原因:市场关注集中在储备方案和潜在后期方案上,MU贯导属于较成熟方案,市场价格区别不大 [41] - 应用方向:除军工外,可用于智能驾驶,公司正在探索其更多应用方向 [42] 612传感器业务 - 方案待定:可能与612传感器公司合作,通过硬件片芯片合作,也可能基于自身硬件片技术优势和专家团队自己搭建,预计二三月左右确定具体合作方案 [44] 海外布局 - 计划安排:今年加大海外布局,包括在海外设立产线、贸易投资等,传感器和仪表仪器业务都有涉及,希望仪表业务25年收入看齐或高于23年 [46][47] - 线下调研:计划4月年报后在苏州做一场集中线下调研 [4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参会者提问方式:电话端参会者按话机信号键再按数字1,网络端参会者在直播间互动区域文字提问或点击举手按钮申请语音提问 [17][31][38][39] - 郵信业务情况需等总经理周震回国后更新,公司今年会更频繁接触海外公司 [45]
汉威科技电子皮肤进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