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产业量产在即-赋能行业高增长-AI-纪要
300024机器人(300024)2025-02-21 10:3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零部件、智能驾驶、机器人 - 公司:比亚迪、吉利、长城、理想、赛力斯、法雷奥、日本电装、麦格纳、礼来、旭升、拓普、岱美、爱柯迪、新泉、三花、银轮、恒帅、天成自控、斯菱股份、小鹏、特斯拉、华为、科大讯飞、优必选、乐聚、长安、小米、广汽、北特科技、五洲新春、瑞鹄模具、祥兴科技、广东研究所、中林股份、伯特利、英伟达、地平线、比亚迪电子、双林斯菱股份、浙江荣泰、中鼎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内乘用车市场情况 - 2024 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 6%,新能源车渗透率达 45%,行业平均折扣率在 17.5%-18.6%,新能源车型折扣率自 Q3 收窄,传统燃油车 Q2 折扣率大幅提升,终端价格下降压力放缓,额外降价幅度收窄[2] - 钢材价格大幅下降,降低冲压企业成本,铝架和塑料价格小幅波动[2] 自主品牌及新势力车企影响 - 截至 2024 年 11 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额达 64%,较 2022 年 1 月提升 20 个百分点,合资品牌份额降至 25%,豪华品牌份额降至 9-11%[5] - 头部自主品牌电动化技术积累实现 3%-6%利润率,新势力实现盈亏平衡,合资品牌经营压力增大,带动相关零部件产业链发展[5] 新能源汽车及新兴产业推动作用 - 2024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 40%-50%,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内需,自主品牌份额提升[1][6] - 智能驾驶和机器人产业带动线控底盘等支架类零部件需求增加及国产化率提升,多家车企参与机器人产业量产创造新增量空间[1][6][7] 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 多数公司建立价格联动机制应对原材料波动,目前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趋于平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稳定,外界干扰因素减少,利于改善经营状况[1][8] 国内外市场环境影响 - 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和自主品牌崛起带动产业链业绩增长,区域集群化政策提升产业链集中度[9] - 海外欧美乘用车市场占全球 28%,当地供应比例低,中国民营企业潜力大,海外客户降本需求迫切,中国公司出海建厂巩固竞争优势[1][4][9] 海外车企引入国内供应商原因及影响 - 海外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差,限制资本开支,国内供应商凭借优势有望获更大海外市场份额,海外车企商务条款优惠提高国内企业盈利能力[3][10] 国内零部件企业出海情况 - 经历收并购、跟随天安、跟随主机厂三个阶段,目前产能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和东南亚地区[11] 自动驾驶对汽车硬件影响 - 推动线控底盘发展,包括自动转向与空气悬挂等产品,预计 2025 年 EHB 前装市场达 930 万套,规模近 150 亿元,空气悬挂系统渗透率达 15%,规模近 380 亿元[3][12]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情况 - 加速发展,各国出台法规,小鹏与理想 2024 年实现 L3 级别功能城市 NOA,预计 2025 年 L3 渗透率快速提升,L4 至 L5 处于初期阶段[13] 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 发展迅速,各地政策扶持,多数企业计划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预计 2029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750 亿元,三五年内达 3000 亿元[14][15] 车企在机器人领域布局情况 - 许多车企宣布布局,主要竞争者有互联网企业、车企、初创企业[16] 机器人构成及零部件成本结构 - 主要构成包括旋转线性执行器总成及零组件,关键零部件有电机等,关节部件成本占比 57%,未来降本措施有改变技术方案和提升国内零部件供应份额[17] 零部件企业受益于机器人产业发展原因 - 零部件技术同源可实现协同效应,车端供应链有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经验,与车企客户合作基础好可快速配合量产[18] 汽车零部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案例 - 汽车轴承与机器人四杠工艺共通,齿轮公司可布局减速器,汽车传感器、轻量化材料、热管理产品适用于人形机器人[20] 跨界进入机器人行业成功案例 - 瑞鹄模具成立子公司或参股投资,祥兴科技、爱柯迪、中林股份通过合作或收购切入机器人领域[2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投资者可关注全球化布局的拓普集团等,支架试制的伯特利等,机器人领域的三花拓普等标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