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 - H&A_ 基于比亚迪或将成为全球电车市场中的“丰田”预期,上调目标价至600港元_560元人民币. Thu Feb 20 2025
比亚迪比亚迪(SZ:002594)2025-02-23 22:5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 - 公司:比亚迪、吉利、小鹏、长城、奇瑞、蔚来、零跑、华晨中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北京汽车、长安汽车、特斯拉、小米集团、丰田、Stellantis、安波福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比亚迪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上调目标价:基于比亚迪或将成为全球电车市场中的“丰田”预期,上调比亚迪 - H 目标价至 600 港元,比亚迪 - A 目标价至 560 元人民币,重申“增持”评级 [1][4][31][46] - 盈利预测上调:将 2024/25 财年的盈利预测上调 2 - 3%至 400 亿元/550 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 2024 年 4 季度净利润达约 150 亿元人民币,比市场一致预期高约 6%,2025 年盈利预测为 550 亿元人民币,高于市场一致预期 [23] 市场竞争格局与趋势 - 非零和博弈:比亚迪和其他推出类似 L2 + 功能产品的中国同行之间不存在“零和博弈”,未搭载类似功能的大众市场外国品牌将面临更大市场份额流失压力 [5] - 两大结构性趋势:L2 + NOA 渗透率快速提高,未来几年可能从 7 - 8%升至 15 - 20%;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加速增长,2024 年合计占 65%,高于 2023 年的 57%,预计到 2030 年或之前达约 80% [5] 比亚迪智驾相关情况 - 智驾解决方案策略:投资者可将中国品牌分为两类,比亚迪属系统整合方法类,从速腾聚创采购激光雷达,从英伟达和地平线采购芯片,并与 Momenta 合作,长远目标可能是开发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6][7] - 成本与利润率:新车型搭载 NOA 解决方案成本上升但指导价未变,比亚迪可通过规模经济(预计今年销量从去年 420 万辆增至约 550 万辆,增幅约 30%)、将压力传导给供应商(要求主要供应商今年降价约 10 - 20%)、改善产品组合(预计约 20%或以上国内销量来自 20 万元人民币以上产品)缓解利润率压力 [8][9] - 物料成本:公路 NOA 物料成本约为 3000 - 4000 元人民币,预计 2025 年公路 NOA 物料成本从 2024 年的 4000 - 5000 元降至约 3000 元,城市级 NOA 物料成本从约 2 万元降至 1 万 - 1.5 万元 [10][12] 比亚迪海外市场策略 - 海外策略分类:中国整车厂商海外策略分两类,比亚迪战略性选择不进入俄罗斯,目标聚焦全球市场,包括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市场,目前主要是欧盟 [13] - 具体策略:与本地分销商或经销商合作;本地化,泰国工厂 2024 年下半年竣工,巴西、印尼、匈牙利和土耳其组装厂计划 2025 年底/2026 年初完工并于 2026 年第二季度开始生产爬坡;招聘本地专业人员;运用电动客车出口经验和海外电子业务关系 [15] 比亚迪业务规划 - 不短期内进军新业务:管理层表态短期内无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或人形机器人业务计划,近期重点是搭载高阶智驾功能新车型的商业化 [13] - 暂不出口 L2 + 车型:目前不打算将最新的 L2 + 车型出口到海外市场,原因可能是需获得政府认证或批准,以及收集本地道路数据训练算法 [14] 比亚迪业绩预期 - 2024 年业绩:预计 2024 年全年盈利约 400 亿元人民币或第四季度盈利 150 亿元人民币,较市场一致预期的 2024 年第四季度盈利 140 亿元人民币高出约 6% [16] - 2025 年业绩:预测 2025 年净利润为 550 亿元人民币,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 500 亿元人民币 [16] 比亚迪试驾体验 - 试驾车型:试驾了搭载天神之眼入门级解决方案 C 的海鸥(厂商指导价 8 万元人民币)和夏(厂商指导价 25 万元人民币) [17] - 体验评价:自动泊车或代客停车功能出色,试驾时车辆多数情况下能自动平稳换道,天神之眼 C 解决方案打 8 分,考虑海鸥定价效果令人满意 [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近期关注事件:新车型的交付和订单动能;3 月 24 日公布的 2024 年第四季度业绩,预计好于预期;4 月 25 日至 5 月 2 日的上海车展,比亚迪应推出全部 21 款搭载最新智驾解决方案的新车型 [22] - 风险提示:下行风险包括销量不及预期,以及来自中外大众市场品牌的行业竞争,如大众、吉利、长城等 [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