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电子触觉皮肤市场前景展望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2025-02-24 15:3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电子触觉皮肤行业 - 公司:特斯拉、Interlink、帕西尼感知、铭利达、台苯、华斯科、亚信、苏州宁德时代、智源科技、柔宇科技、苏州能斯达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技术发展现状 - 电子皮肤技术在机器人领域应用处于发展初期,大规模量产面临稳定性和成本控制挑战 [1] - 现有电子皮肤解决方案分摄像头式、磁力式(霍尔效应)和压阻式三种,各有优劣 [1][7] - 电子皮肤技术可耦合法向力和横向剪切力,但 3D 力测量需算法辅助,市场需求主要在平面力量分布检测 [1][11] - 主要玩家情况 - 国外特斯拉传感器稳定性差未具备量产能力,Interlink 传感器小型化问题未解决 [3] - 国内帕西尼感知成熟度和稳定性达可用状态,但霍尔传感器对磁场敏感影响精确度;铭利达未具备量产能力;台苯非主营电子皮肤业务;华斯科不研发此类产品 [3] - 技术选择原因:选择霍尔效应传感器而非压阻式解决方案,是因压阻式电极难在多曲面上布置,霍尔效应传感器适用于 3D 形貌检测 [9] - 应用领域及前景 - 除新零售领域,电子皮肤技术可应用于机器人足部、腿部和手臂,提高操作安全性 [13] - 多密度检测技术仍在开发阶段,预计 2025 年有展示视频,大规模量产可能到 2026 年或更晚 [21] - 产品定价 - 传感器定价取决于甲方承受能力,手指传感器预期价格 200 元以内,躯干防撞检测传感器成本几十元左右 [1][14] - 单个指尖传感器约 1000 元,五根手指加掌部区域整体费用 2000 元以内(仅压力传感器) [17] - 增加温度等多维信息检测成本更高,尚无成熟方案和准确预估 [18] - 国内供应商情况:国内亚信和苏州宁德时代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市场上部分厂商技术来源存疑,成熟方案需 2 - 3 年专利积累和研发 [1][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电子皮肤产品结构:由衬底、活性层、电极和电路板等构成,压敏材料、电极和电路板构成阵列网状结构实现压力传感功能 [2][30] - 多层结构材料选择:表面材料选 PI 和 PET 因其稳定性,活性层由压阻材料构成,选压阻材料需考虑稳定性及与电极、电路板连接难度 [29] - 压铸材料导电粒子要求:导电粒子需在基材中稳定均匀分散,受外力、温度和湿度变化时位置稳定,有抗氧化性能 [31][32] - 机器人企业使用灵巧手特点:机器人企业倾向自行生产新零售产品,购买灵巧手组件应对短期需求 [26] - 灵巧手售价情况:售价几千元到两万元不等,取决于自由度实现程度和所用材料,部分高端灵巧手含电子皮肤 [27][28] - 产品未量产原因及运行寿命:未量产主要是需求问题,传感器经高温高湿测试可承受 75 度高温和 95%湿度,恢复室温后正常使用 [37] - 苏州能斯达公司情况:传感器稳定性较好,主要做定制化需求,用于科学检测仪器等领域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