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本体专家(二)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2025-02-25 0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行业 - 公司:华为、赛力斯、极目、华为云、特斯拉、波士顿、小米、乐趣、语速、达塔、智源、豪能、雷帅、顾高、银河通用、Faker、江淮、英伟达、雷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华为在机器人业务的定位与分工 - 核心观点:华为只做脑赋能,不做机器人本体,大模型由华为云负责,卡脖子零部件及关键技术零部件研发交给极目,小脑运控部分主机厂自己做,华为暂不切入 [1][2][3][4] - 论据:任老板一直强调不做机器人本体,从2015年做生态以来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2009年涉足无人驾驶领域开始软硬件都在做,软件由零接手,硬件后续由极目对接;小脑运控复杂,属于运动机械机器学,需编程指令,华为认为应由类似顾高的厂家先做 [1][2][3][4] 不同公司机器人训练方式及特点 - 核心观点:特斯拉通过重复模仿人类动作达到要求,语速采用小模型训练方式,波士顿让机器人自己产生指令集进行精准控制 [6][7] - 论据:特斯拉方式简单但人类达不到的动作它也达不到;语速通过算法小模型直接训练,增加传感器进行反馈并标准化训练方式;波士顿方式与大脑结合紧密,但负担度太高 [6][7] 华为云大模型规划 - 核心观点:华为云采用多模型穿插形式,结合语言模型和世界模型,通过八千多万个参量进行编节码结构和向量分解,实现动作规划和排布,适用于多种场景,采用五加N加X模式,完善大模型每年有发布机会 [10][11][13] - 论据:银河通用等采用端到端大模型,华为云认为其多模型穿插方式可统一各种场景,方便前端机器人介入;大模型完善需填充各种场景,是耗时过程,公司一般一年半发布一次,特殊情况两次 [10][11][13] 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及数据情况 - 核心观点:华为与合作伙伴在机器人训练上有不同方式,合作伙伴训练数据保留在华为系统,未来与赛力斯等合作可加速场景通用度提高 [14][15][16] - 论据:乐趣考虑成本多用仿真方式训练,大众约百分之七八十用华为仿真,语速更在乎现实态模拟;为提升赛力斯等合作方场景通用度,会利用保留的训练数据 [14][15][16] 赛力斯在机器人业务中的角色和优势 - 核心观点:赛力斯可能是最早搭载华为方案的本体,其优势在于有大产线可调整修改,能进行种植产方面投资,合作方式可让华为观摩学习其他厂家经验,还能牵引资源与华为探讨 [17][26][34][35] - 论据: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时间长,在问界车相关机器人零部件有基础;2020年开始经济下行,赛力斯有能力进行投资符合华为期望;赛力斯与其他厂家合作的方式为华为提供学习机会,且其像干净白纸可牵引资源 [17][34][35] 机器人业务发展现状和挑战 - 核心观点:华为在机器人业务上缺乏量产经验,方案实施有难度,机器人发展水平目前较低,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开窍”,国内开始重视但投入较晚 [24][30][32] - 论据:华为做demo时机器人数量少,与量产差距大;国外英伟达等在做机器人法轮法模型平台,国内华为已走七八年,现在其他公司才开始重视;机器人目前可能只达到十一二岁小孩做事水平 [24][30][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极目增资后人手逐步到位,接手硬件相关事情 [3] - 华为会找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定制零部件,学习技术难度高的部分 [5] - 华为与赛力斯合作希望做出通用型机器人,供应商需接受考察,第三季度发布会确定零部件工程商 [18][19] - 赛力斯六七月份样机下线,此时进行脑植入合作,之前自行开展工作 [21] - 华为认为任总在时,机器人产品打华为logo可能性较小 [29] - 华为与乐际合作包括教育和其他方面 [32] - 华为会让赛力斯打造本体,量产下线第一台机器后进行赋能,先考虑工业场景赋能,家庭、养老场景赋能放后一步 [43] - 赛力斯选择零件供应商只要满足要求、控制成本即可,华为不过多干涉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