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制造产业机器人行业定期跟踪报告—专注端到端模型,Figure+AI的通用化之路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2025-02-27 10:5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制造产业机器人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 - 公司:Figure AI、宝马、英特尔、英伟达、微软、OpenAI、贝索斯旗下公司、绿的谐波、兆威机电、鸣志电器、领益智造、旭升集团、长盈精密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Figure AI发展情况 - 快速崛起:自2022年成立,依托创始人Brett Adcock创业基因和资本运作能力扩张,成立两年累计融资8.54亿美元,2025年新一轮融资目标15亿美元,预计估值达395亿美元[3][8] - 团队优势:商业化部门由原Archer高管主导,技术研发依赖波士顿动力背景工程师,涵盖硬件、运控与系统集成[3] - 产品迭代:2023年10月发布Figure 01,主打双足行走端到端任务解决能力;2024年8月推出Figure 02,硬件全身采用旋转执行器,搭载6个RGB相机,电池续航提升50%,灵巧手自由度增至16个,软件推理算力提升3倍[3] - 合作历程:2024年3月与OpenAI联合开发机器人语言理解模型,2025年2月终止合作,未来专注自研AI内核;与微软借助Azure云服务搭建AI基础架构,与英伟达在硬件和软件上合作提升仿真、训练及推断能力[3][20][36] - 模型突破:推出自研VLA模型Helix,将语义感知及视觉运控模型解耦拆分,提升模型迭代速度及泛化能力,支持以单一神经网络同时控制2台Figure 02机器人合作,目前模型训练数据仅500小时,不到总数据量5%,且能在嵌入式低功耗GPU上运行,或标志机器人模型“DeepSeek时刻”来临[3] - 商业创收:2024年与宝马达成两阶段合作,2024年11月Figure 02组群训练任务成功率提升7倍获宝马高层认可,吸引第二家头部客户,2024年12月首次确认收入,计划未来4年生产10万台机器人[3][5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与Figure AI相关本土企业:减速器领域的绿的谐波;电机领域的兆威机电、鸣志电器;结构件领域的领益智造、旭升集团;齿轮轴承领域的长盈精密[3][58] 风险因素 - 机器人政策支持力度低于预期,影响行业资源集中和初创企业成长[57] - 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低于预期,宏观经济不景气致下游企业需求不足,减缓机器人落地[57] - 国产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低于预期,产业化应用场景不足,特斯拉落地不及预期[57] - 人形机器人主流技术方案发生重大变化,对少资金、寡路线布局厂商影响大[59] - 国产机器人厂商响应程度低于预期,影响行业放量和上游产业链生产节奏[5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Figure AI创始人经历:Brett Adcock曾创办Street of Walls网站、Vettery猎聘公司,Vettery于2018年被以1亿美元收购,后联合成立VTOL公司Archer并于2021年借SPAC交易在纽交所上市[9] - Figure 01特点:身高168cm,重60kg,步行速度1.2m/s,手部负载上限20kg,续航5小时,上下肢排线外露,电池组外置[15] - Figure 02电池情况:电池容量提升至2.25KWh,续航提升50%,电池工程经理曾在特斯拉任职,推断续航主要方式为“充电”[29] - Helix模型开发团队:由Corey Lynch和Yevgen Chebotar领导开发,两人此前在Google DeepMind任职,Corey曾在Google Brain任职,Helix开发用时1年,未来团队将扩招,目标扩大规模1000倍[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