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中国汽研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智能网联测试领域业务增长:智能网联测试领域近年来快速增长,2020 年开始单独运营,2024 年智能网联相关测试评价业务收入规模达约 3.7 亿元[3]。 - 高阶智驾标准进展:L2 级以下基础功能标准 2026 年 1 月 1 日实施,含数据记录、信息安全和软件升级;高阶驾驶辅助系统九家联合申报体正备案,标准落地视试点情况而定;高阶智驾成熟强制性标准及配套管理办法预计 2030 年前后落地[2][3]。 - 车企智能化战略影响:特斯拉 FSD 和比亚迪等车企智能化战略使研发类摸底测试等业务量小幅增长,但缺乏强制性准入标准限制整体检验检测量爆发式增长,中长期利好智能网联测试评价业务[2][5]。 - 2026 年三项标准要求及检测价值:软件升级针对车企整体能力评估,数据记录和信息安全部分涉及单一车型,每款车型约增加 10 万元检测费用且为强制性要求[2][5]。 - 高阶智驾(L3)试点进展:由工信部牵头,九家联合申报体在进行评估方案备案审核,尚无一家达上路测评要求,2025 年上半年完成能力备案,下半年部分产品试点运营,后续或有第二批、第三批试点[6][7]。 - 高阶智驾与 L3 判断依据:核心判断依据是车辆出现违规或事故时责任认定主体[8]。 - L3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普及时间:保守估计 2030 年左右,第一批试点进展对标准和管理全面放开时间有重要意义[9]。 - 比亚迪智能驾驶及合作情况:比亚迪 80% - 90%车型配备智能驾驶功能,与中国汽研在法规类业务等方面合作领先,各主机厂委外服务类别大致相同,业务结构因能力和开发阶段而异[10][11]。 - 公司业务布局:2022 年启动华东总部基地建设,投资近 24 亿元,围绕智能网联等能力构建,预计未来 3 - 5 年是车企委外或技术服务需求重要方向[4][12]。 - 订单及收入展望:2024 年新签订单约 50 多亿元,华东地区产能 2025 年底投产,2026 年储备订单至少 3 - 4 亿元实现盈亏平衡;2025 年收入预计增长 10% - 20%,主要来自技术服务板块[4][21]。 - 华东地区新实验室收入预期:2025 年收入贡献小,2026 年希望实现 40% - 50%产能,对应 3 - 4 亿元收入,2027 年产能预计达 80%,2028 年释放全部产能[14]。 - 折旧影响及应对措施:华东地区每年新增折旧接近 2 亿元,南方实验场完全投产后每年新增折旧约 1 亿多元;2025 年资产转股比例小对成本端冲击不大,2026 年提前储备订单等保持盈利水平[15][22]。 - 集团内资产整合进展:2024 年完成天津口岸四家进口车辆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整合,业务规模近 1 亿元,摩托车检验检测领域部分整合,京站有调整计划,车联网领域小型资源将整合,国际化已设五个分中心并计划扩展[17]。 - L3 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看法:需监管部门加快制定标准及配套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主体推动技术落地[18]。 - 国家强制性标准关注点及影响:核心关注点包括安全、环保和能耗,功能普及后需出台标准确保安全,未出台前按现行管理方式进行[18][19]。 - 九个联合体上路测试进展缓慢原因:测评方案和运营方案备案环节问题,四部委专家评审导向偏审慎严格[20]。 - 2025 年利润目标:利润目标预计增长 10% - 20%,利润率保持不变[21]。 - 国际化发展展望:2025 年 1 月成立海外事业部,进口车辆检验检测认证成长性有限,出口相关服务今年约 1 亿,计划与车企合作海外布点等[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去年发布减持公告未执行,控股股东因利润压力曾计划减持,资产优质且内部业务能满足时不考虑减持,公司与控股股东积极沟通[24][25]。 - 一季度经营情况:整体平稳,一季度订单多为去年下半年签署,正积极开拓今年新签订单市场,对新签订单有信心[26]。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4 年做十年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分三期受益,2025 年是业绩考核最后一年,2026 年完成,业绩达成后大概率不在全员或公司级层面激励,会考虑重资产、技术领域及子公司层面激励核心人才[27]。 - 与投资者交流机会:每年发完年报后组织机构到公司与管理层面对面交流,发年报后发邀请函欢迎到西安交流[28]。
中国汽研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