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大智造20250303
华大智造华大智造(SH:688114)2025-03-04 15:0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华大智造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重组与发展方向:2025 年开始重组生命科学自动化业务为生成式实验室智能,涵盖生产级、桌面级和微流控三个尺度,旨在迎合全球实验室建设趋势,通过新技术赋能提供解决方案;未来继续深化生成式 AI 在生命科学自动化中的应用,扩展至合成生物学、智慧农业、生物制药等非测序紧密相关领域,并开展定制化 CDMO 业务[2][3][7] - 生成式 AI 应用:将生成式 AI 应用于实验室自动化,重新整合相关部门实现从样本存储到计算存储的解决方案;采用 NVIDIA Orin 芯片框架加快边缘端推理模型部署速度,实现 75 秒每个 cycle 的全球最快高通量测序速度;与多领域客户合作探索建库与测序一体化机器应用前景[4] - 硬件和软件布局:硬件推出多种定制化耗材及自动化平台,包括样本提取设备等,还推出智能一体机器人平台 Offer Two 对标 OpenAI;软件致力于优化用户体验,使科研和临床用户可灵活定制模块并运行应用程序,计划构建一体化仪器普及高通量测序[6] - 测序技术创新:开发基于图像传感器自发光原理的半导体测序仪,2024 年 1 月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第四季度开始累计新增装机超 300 台,利用手机 CMOS 摄像头信号传感和读取,无需激光器,具有免维护等优势[15] - AI 在测序领域应用:用于数据处理、原材料设计、图像转 ATCG 信号处理等方面,可提高测序速度和精度;结合蛋白质大语言模型和强化学习开发 EvolvePlay 算法用于蛋白质定向进化,优化荧光素酶提高检测效率[14][18] - 高通量测序发展趋势:朝着更快、更准确、更便携方向发展,持续借鉴消费电子领域技术,结合 AI 与自动化,探索跨领域整合,未来几年在感染领域争取 6 - 8 小时出报告,肿瘤检测领域 24 小时内出报告[19][27] - 成本控制举措:通过提高设备通量和利用率降低单次测试成本,T 系列产品已实现较低成本;展望 2030 年,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规模扩大,高通量测序整体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29] - 便携式测序设备前景:预计到 2030 年,硬件和耗材成本将下降 20% - 30%,通过扩展通量可进一步降低单次测序成本[30] - 分子诊断技术展望:2030 年化学发光领域可能有更灵活、快速且定制化的 panel 设计,8 小时内出报告,AI 在靶向测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规模科研项目通量需求和成本控制不断优化[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自动化和模块化优势:通过标准化定制提升管理效率,包括模块化研发,赋能外部 OEM 客户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减少培训和售后服务成本[8] - 人工智能提升自动化效率:最新生成式人工智能降低人机壁垒,用户可用自然语言与机器对话,积累方案库和知识库节省售后和培训资源[9] - 实验室管理平台创新:重新定义实验室管理平台 All Life Studio,集成多种功能,AI 生成式技术在组合优化方面有新价值,正在研发国产计算存储硬件平台[10] - 高通量测序工作流程:包括样本准备、文库构建、测序、数据分析四个环节,各环节耗费时间和资源不同,人工智能技术可在各环节带来优化[20][25][26] - 125 平台推广情况:今年以来推广取得良好进展,众多合作伙伴已广泛采用该平台进行感染检测,能满足不同临床场景需求[33] - AI 在测序领域赋能体现:优化自动化工作流程、筛选荧光探针或监控试剂、进行测序信号处理[34] - 深度学习提升测序准确率:通过设计更高准确率的生化反应和 AI 算法训练有机会提升 Q 值,但临床不同细分领域对质量值要求不同[34][35] - CMOS 像素升级影响:主要针对特定产品线,荧光发光路线适合科研需求,自发光路线满足灵活通路临床需求,不会全面应用于所有系列产品[36] - 生物信息分析模块 AI 应用:将传感等功能集成到边缘端嵌入式计算,利用 GPU 算力处理,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实现全流程 9 小时出报告,未来 AI 赋能有两条路径[37] - 基因测序技术应用场景:不仅适用于临床,还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学、DNA 存储、育种鉴定、海关微生物鉴定、制药等非临床领域[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