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航空业、支线航空市场 - 公司:华夏航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航空行业整体情况 - 需求稳步复苏,2020 - 2024 年内生需求复合增速达 3.8%,2024 年国内旅客量同比 2019 年增长 14%,RPK 需求同比 2019 年增长 3.8%,预计 2025 年航司有提价动力,受益于经济修复和国资委管理要求[2][3] - 供给收紧,疫情以来飞机供应链受多重因素影响,实际引进增速低于计划,仅为 2.5%,约为计划引进增速的 60%,发动机返厂检修影响飞机利用率,供给收紧趋势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2][4] - 油价下跌可能性增加,美国增产、OPEC 增产及区域冲突潜在结束等因素可能导致未来三年油价稳中下降,利好航空业[2][5][6] 支线航空市场情况 - 总量低但增速快,2015 - 2019 年旅客运输量复合增长率达 2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国家战略支持及地方财政压力缓解有望改善华夏航空经营环境[2][8] - 市场存在供给分散和干支失衡特点,2023 年支线机队占整体机队规模仅 6.2%,207 个支线机场基建规模与之不匹配[12][13] - 市场化盈利能力较弱,因更高机场收费标准及低频需求,单独运营某条航线难以实现市场化盈利,需依赖政府补贴[14] - 政府通过民航发展基金对偏远地区进行补贴,2014 - 2019 年机场和航线路补贴金额稳定在 20 亿至 30 亿区间,地方政府与航司签署合作协议,地方补贴收入通常高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金额[15] 华夏航空情况 - 估值具有性价比,PB 约为 2.2 倍,PE 约为 15 倍,低于历史高点和同业水平,随着盈利兑现,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2][7][34] - 管理改善,自 2021 年以来强化安全管理,机长数量增加,预计年底达 380 人,飞机日利用率从去年的 80%提升至 90%,并在未来两年进一步提高,受益于与空客及商飞签订的大订单,机队净增速保持稳定[2][9][28] - 采用独特运营模式,航网串飞模式、独飞航线、通程航班,提高飞机利用率并摊薄固定成本,直接 To C 个人分销占比提升至 76%,保障基本收益率[2][19][24] - 机队情况,截至 2025 年 2 月机队规模增至 76 架,其中 62%为支线路客机,2006 - 2024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22%,2020 - 2024 年整体机队增速为 8.9%,未来五年仍将保持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18][20] - 政府补贴影响,过去对政府补贴依赖较高,926 政策实施后地方政府运力采购支持力度有望恢复正常,增强回款能力,享受 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至 2030 年[23][29] - 未来业务拆分和盈利预测,2025 - 2026 年每年净增约 6 架飞机,增速在 6 - 8 架之间,预计 ASK 同比增速为 15% - 20%,客座率有望恢复到 81% - 82%,价格逐步上升,单位 ASK 成本可能略有增加,但油价中长期下降趋势利好业绩释放[31][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支线航空定义及特点,从事支线航线运营的公司为支线航空公司,一端或两端连接偏远及特殊地区机场、跨省航段不超过 900 千米(西藏自治区除外)的航段可获财政补贴,支线机场吞吐量低于 200 万,每天进出口吞吐量约 5,000 - 6,000 人次,市场需求长尾、供给分散、干支失衡[10] - 支线航空枢纽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受高铁分流影响小,2010 - 2023 年支线机场数量从 133 个增至 185 个,新疆、内蒙古和四川排名前三[11] - 2024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版支线航空补贴暂行管理办法》优化补贴结构和方式,加强对偏远地区政策支持力度,利好华夏航空等公司[16] - 华夏航空在新疆围绕库尔勒次级枢纽构建网络,带动地方客流增长,在东部以衢州为首打造跨省干线网络,与衢州市政府和芜湖市政府合作,截至 2024 年底,在衢州和芜湖机场通航点分别增至 17 个和 10 个[25] - 通程航班被民航局列入《民航旅客中转便利化实施指南》,从 2018 - 2023 年,通程产品运输旅客量年均增速达 30%[26] - 投资华夏航空面临宏观经济波动、航空事故、高铁分流、运输能力不足等风险[35]
华夏航空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