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 人形机器人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情波动与走势 - 2024 年人形机器人板块行情波动受特斯拉工厂发布会、微 Robot 发布会和华为数学等催化剂影响,若出现趋势性回调,唯一原因是市场对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和数量级的预期下调,如量产时间推迟或数量减少[2]。 - 2025 年若市场一致预期未下调,整体行情向上,可在短期波动中找买点;若预期下调,可能迎来向下的持续性修复[3]。 2. 市场量产预期 - 基于马斯克年报表述,市场预计 2025 年量产数量级为 5,000 到 1 万台,2027 年达 10 万台,重点关注 2026 年能否实现 10 万台目标及目标调整情况[4]。 - 硬件端基本具备实现 10 万台条件,软件端受制于运动控制[4]。 3. 运动控制关键地位 - 运动控制决定人形机器人从万台级到 10 万台级,是 2025 年关键投资方向,代表估值投资机会和行情前瞻性判断[5]。 - 市场对运动控制关注高但存在预期差,to B 应用场景下不需要统一控制底层算法,下肢环节相对成熟,上肢环节尚无好思路,to B 场景关心成本和性价比而非多模态需求[5]。 4. to B 与 to C 应用差异 - to C 应用需满足多样化、多模态需求,to B 应用更关注成本和性价比,需针对具体工作环境设计专门机器人,而非追求通用兼容性[6]。 - 短期内 To B 市场不需要统一的底层算法平台,制造业企业对复杂人形机器人买单意愿存疑[7]。 5. 运动控制产业链演变 - 未来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由一次开发(本体厂商)和二次开发(应用厂商)构成,一次开发使产品达平台性阶段,投资本体标的是关注重点[8]。 6. 优质运动控制标的指标 - 企业与本体厂商深度绑定合作是关键指标,与本地厂商关系紧密在运动算法及系统企业竞争中更具优势[9]。 7. 投资领域与价值 - 2025 年最好的投资标的在二次开发领域,可满足制造业等具体行业需求,有较大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10]。 - 二次开发在运动控制领域至关重要,B 端市场针对性二次开发更具经济性,2025 年应关注具备预期差的本地厂商[11]。 8. 二次开发本体厂商行业 - 未来教育科研、养老康复等多个行业会出现二次开发本体厂商,是 2025 年应关注且有预期差的方向[12]。 9. 动作捕捉技术作用 - 动作捕捉技术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早期阶段至关重要,控制平台需求将爆发式增长,动捕设备用于数据采集和训练,是二次开发基础,相关订单数量可观[2][13]。 - 一套动作捕捉设备成本比一台人形机器人高,需求量与应用场景数量成正比,国内可能有 10 - 20 家、全球 30 - 50 家一类本地厂商,会产生几百个训练场需求[14]。 - 简单功放所需数据量级为十几万条至几十万条,简单动作捕捉设备每天可产生数百条至上千条数据,2025 年预计有大量动捕订单,需求早期爆发,后期或降低[15]。 10. 市场发展趋势 - 运动控制决定 2026 年人形机器人能否达 10 万台,通过判断本地厂商数量、跟踪订单和调研二次开发厂商反馈,可提前了解明年产量,供应链情况也是关键因素[17]。 11. 研究结论与推荐方向 - 提出三个有别于市场的结论,重点推荐预期二次开发应用方向和有足够基本面支撑的动力补偿方向[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动捕技术在 2025 年对实现人形机器人落地有重要意义,是能看到业绩和订单兑现的重要环节,枫桦是重中之重[16]。 - 过去两年经验表明,供应链公司是否齐备及能否满足硬件需求是决定人形机器人的关键因素,团队将定期更新相关研究报告并交流[19]。
人形机器人后续行情如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