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申万宏源全行业联合 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000166申万宏源(000166)2025-03-06 13:1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资本市场、房地产、计算机、互联网传媒、文化、消费电子、新兴产业、汽车、机械、交通物流、家电、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银行、非银金融、券商、医药、军工、金融金属、金属材料、建材、建筑 - 公司:滨江集团、建发股份、建发国际、华润置地、新城控股、金地集团、贝壳、浪潮、华擎、阿里云、腾讯云、腾讯、小米、泡泡玛特、布鲁可、卡游、360 公司、阿里影业、中芯国际、华虹、领镒、兰斯、华凌、沪电、深南电路、巨轮智能、优必选、裕国、顺丰、京东、嘉友国际、华贸物流、中国外运、东航物流、京东物流、顺丰控股、顺丰同城、满帮、海信、万和电气、老板电器、华帝股份、德昌欧盛、东安三花、华翔股份、小鹏、奇瑞、吉利、阿里巴巴、爱婴室、孩子王、森马服饰、海澜之家、安踏服饰、李宁、罗莱、水星家纺、山西汾酒、五粮液、茅台、伊利、蒙牛、青岛啤酒、重庆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招行、宁波银行、中国银河、中金公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北新建材、蒙娜丽莎、东鹏控股、中国联塑、海螺、华润、华新、上峰、塔牌、智能自控、彩虹路钢构、东南网架、海南华铁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两会对经济发展关注点:扩内需、提振消费、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发展是主要关注点,扩内需为首,消费是扩内需重点,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重视民营企业,要在发展中解决债务问题[3][4] 2. 科技创新举措:两会提出聚生智能、6G 技术、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新概念,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突围和产业升级[5] 3. 资本市场支持政策:稳住楼市股市,拓展中央银行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稳定,纳入资本市场改革等常规表述,管理层重视预期管理[6] 4. 资本市场变化:未来可能出现再平衡,国内股票与债券、国际资金在中国与美国间再平衡,政策执行和宏观预期管理影响市场走势[8] 5. 扩大内需和消费措施:建立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扩大有效投资,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9] 6. 未来一年投资机会:集中在科技产业趋势领域,如国内 AI 算力及应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25 年下半年高股息板块有望有趋势性机会[10] 7.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围绕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财政发力、货币配合,关注国债地方债供给和海外不确定性应对措施[11] 8. 债券市场变化:经历再平衡,股债、中短端与中长端利率债、信用利差再平衡,短期释放风险,部分品种已调整到位,长端利率债估值修复需时间[12][13] 9. 房地产行业影响:两会态度积极,稳定房价对消费关键,需求端降息降准、放松限购、推进城中村改造,供给端增加专项债用于收储,给予城市政府自主权,做好保交房防范违约风险[14] 10. 计算机领域方向:未来产业包括 6G、工业互联网,投资分算力和模型与应用方向,关注海外芯片禁令、国产算力生态、算力效率提升等问题,关注服务器、一体机、云公司及 AI 应用迭代[18] 11. 互联网传媒趋势:两会促进 AI 产业和互联网文化开放,看好国产 AI 崛起带来的云计算价值评估机会,国内互联网公司估值有修复空间[19] 12. AI 应用投资机会:确定性机会在超级入口价值评估,to C AI 应用中陪伴场景如游戏、教育领域值得关注[20][21] 13. 文化产业前景:两会支持大模型应用和互联网文化开放,促进跨境经贸,出海增长是趋势,看好发展前景[22] 14. 国产文化 IP 影响:悟空、哪吒等文化产品崛起,IP 衍生品行业有长期机会,腾讯、阿里子公司投入该领域[23] 15. 消费电子和新兴产业:政府提升消费提及消费电子,国补促进手机、AR/VR 产品,强调深度智能、6G 等方向,中芯国际等完善半导体产业体系[24] 16. 汽车智能化和算力设施:汽车智能化端侧应用走向量产,电子行业能力可复刻,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有机会,代表性公司有华凌等[25] 17. 机械行业重点:机器人是举国战略,人形机械推动制造业升级,低空经济完善顶层规划,高端装备板块受益政策支持[26] 18. 交通物流升级:两会要求交通物流综合升级,重视技术创新,提升效率和质量,关注冷链、跨境物流和仓储现代化改造[27][28] 19. 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整合跨境物流链条,强化统一大市场破局[29] 20. 快递员权益保护: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护,关注跨境、冷链物流和仓储物流头部公司及新业态[30] 21. 家电行业影响: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补贴范围扩大,地产维稳政策支撑家电估值和基本面,推荐相关标的[32][33][34] 22. 汽车领域规划:政府规划和代表提案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和自动驾驶进展显著,未来有机会[35][36] 23. 提振消费措施:制定提升消费能力等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发行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提供多元化服务,优化消费场景等[38] 24. 人工智能推动行业:AI 推动各行业发展,关注港股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服务、新技术应用、线下供给侧改革领域[39] 25. 纺织服装前景:基本面有望改善,看好体育户外运动和母婴细分市场,推荐相关企业[40] 26. 食品饮料预期:随经济活跃度提升回暖,估值修复基本完成,投资关注全国性品牌和区域龙头企业[41][42] 27. 银行板块内容:政府重视国有大行注资,今年预计发行 5000 亿特别国债,注资影响股息率,关注中长期资金入市和消费地产趋势对银行影响[43][44] 28. 非银金融内容:提出投融资改革和中长期资金入市,保险促发展与化解风险,关注红利板块和战略投资案例,负债端有发展方向,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45] 29. 券商行业内容: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港股 IPO 放松,中长期资金入市,平衡券商业绩结构,关注改革优化制度和券商整合预期[46][47][48] 30. 医药板块政策:优化集采政策和药价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应对老龄化有措施,AI 医疗加速分级诊疗,医药板块底部反转[49] 31. 军工和军队建设:加快练兵备战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国防经费稳健增长,军工行业持续增长[50] 32. 金属材料影响:政策提振有色金属信心,推动上游新材料进展,推荐顺周期投资,看好电解铝和新材料品种[52] 33. 建材行业机遇:政策利好消费建材和水泥玻璃板块,关注相关标的[53] 34. 建筑行业发展:经济增长目标下投资是核心助力,中央财政支持和引入民间投资,关注投资领域和建筑板块顺周期成长股[54][55] 35. 宏观政策对资本市场影响:基于经济增长目标动态调整政策,资本市场经历再平衡,改变投资行为和思维习惯[5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春节后一个月二手房成交量多数核心城市高于去年同期,部分超 2023 年同期,近期挂牌价格略有走弱但成交价格稳定[16] 2. 市场处于信用底、需求底和政策底三底叠加状态,推荐布局一二线城市、产品力强企业及低估值修复企业,关注将纳入港股通的贝壳[17] 3. 2024 年家电以旧换新使用财政资金 1500 亿中的 440 亿,今年 1 月 8 日新一轮落地,两周参与产品 103.7 万台,使用近十亿补贴,补贴范围扩展,一至二月累计增长达两位数以上[32] 4. 2025 年国防经费预算稳健增长 7.2%,约 17800 多亿元[50] 5. 今年预计发行 5000 亿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首批再融资方案预计三月底落地,以 0.8 倍 PB 注资,A股 银行股息率下降 50 个基点至 4.2%,港股银行股息率为 5%[43] 6. 未来三年预计 1.4 万亿保费入市,约 1800 亿流入 A 股银行板块[44] 7. 国寿和新华已获批 600 亿股票投资计划,预计上半年到账[45] 8. 今年港股 IPO 数量及融资规模已边际放松[46] 9. 中央财政提升财政赤字率,专项债发行 4.4 万亿比去年增加 5000 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1.3 万亿比去年增加 3000 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