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金融、房地产、科技、消费、制造业、大宗商品 公司:阿里巴巴、美团、京东、八一钢铁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府工作报告核心特点和政策取向 - 需求端:宏观政策更积极有为,强调“能早尽早”“宁早勿晚”,关注民生和消费,扩大内需为首要任务,设定经济增长目标 5%、通胀目标 2%,强调逆周调节,财政融资规模达 11.86 万亿(含专项债接近 13.86 万亿,占 GDP 约 10%,较去年增加 2.9 万亿)[3] - 供给端:提及产能、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整治内卷问题,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出供给侧反内卷政策,有望形成新一轮供给侧改革[3][4] 具体政策亮点 - 消费和投资:提出消费提振专项行动,通过 3000 亿特别国债以旧换新,提高投资效益,有 7350 亿中央投资项目[5] - 产业政策:将产业分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重点提及低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及数字经济中的 AI+等[5] 宏观经济目标及实现方式 - 目标:2025 年经济增长率 5%、通货膨胀率 2%[6] - 实现方式:采取逆周期政策,对冲海外不确定性等潜在风险[6] 财政政策措施 - 融资规模:11.86 万亿(含专项债接近 13.86 万亿,占 GDP 约 10%,较去年增加 2.9 万亿),用于支持各类项目提高投资效益[3][7] - 赤字率:4%,赤字规模约 5.66 万亿,增加 1.6 万亿,国债融资回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改善至 4.4%[3][18] - 专项债:新增 4.4 万亿,8000 亿用于置换债务,5000 亿用于房地产收储,3.1 万亿用于传统项目建设[3][18] 货币政策内容 - 基调:适度宽松,可能适时降准降息,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关注长期利率[3][8] - 股市楼市:调整按揭贷款利率,拓宽保障性住房贷款使用范围,促进股市和楼市发展[3][8] 房地产市场举措 - 延续止跌企稳基调,调整限制性措施,拓宽保障性住房贷款使用范围,可能下调按揭贷款利率[9] 地方政府化债方向 - 在发展中化解债务,加快剥离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功能,城投债投资需谨慎考虑资质问题[3][10] A股市场变化 - 春节后市场情绪高涨,科技板块领涨,TMT 交易占比连续几周维持在 40%以上;两会前出现高低切换,买入消费、电池等顺周期品种,反映投资者心态从熊市向牛市过渡[11] 政府工作报告对股票市场影响 - 总量数据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政策有亮点,确认全年 AI 科技主线,提出供给侧反内卷政策和需求侧政策[12] 科技板块看法 - 2025 年 AI 为主的科技主线更具产业逻辑,看好端侧 AI 互联网和国产算力方向[13] 供给侧改革关注领域 - 关注八一钢铁、光伏、电池等领域,预计二季度或三季度有更多行业信息和基本面数据拐点[14] 需求侧政策举措 - 扩大内需为首要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20%目标超出预期,减轻居民负担增收,以旧换新 3000 亿特别国债支持,稳住股市楼市[12][15][16] 中国股票市场估值及关注方向 - 估值水平已回归全球主要股指标准水平,科技折价及宏观政策折价基本消失,关注 AI 科技、供给侧发力领域、消费需求补短板领域[3][17] 特别国债变化 - 2025 年包括 1.3 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和 5000 亿补充银行资本,增加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预算,新增 1000 亿用于其他项目[20] 地方政府专项债及预算情况 - 计入政府基金预算,2025 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预计 0.7%,支出增速预计 23.1%,财政力度较去年有所提升,实际效果待观察[21][22]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关注点 - 疏通传导渠道,推进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完善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加强融资征信,配合降准降息使终端融资成本下行,关注股市楼市健康发展[24] 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举措 - 拓展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可能涉及地方政府债、地产等领域新工具落地或推进[25] 科技创新等支持措施 - 继续强调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货币政策定调偏松且积极,宽松空间可观[26] 未来货币政策改革方向和目标 - 核心目标是引导整体利率水平下降,传统结构性工具支持相关领域,支持股票市场,可能扩展支持地产收储等工具[27] 地方财政和房地产市场政策动向 - 地方财政:在发展中化解债务,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地方政府可能有更多表外财政扩张空间[28] - 房地产市场:延续稳住楼市股市诉求,采取结构性降息措施,一线城市部分限购措施可能放开,优先配置短久期高评级地产债[28] 两会后大类资产配置机会 - 股票、债券、商品市场(黄金、有色金属铜)有更多赚钱机会,关注情绪与基本面、货币政策再平衡[29] 大宗商品市场变化 - 经历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再平衡,今年金融属性对商品价格影响减小,商品属性影响增大,有色金属尤其是铜有较好机会[32] 化债过程及原理 - 债务置换包括清偿地方政府拖欠企业欠款和将地方城投平台高息负债转化为低息负债,新增 4.4 万亿专项债中 8000 亿用于清偿欠款,还有三年 6 万亿置换债用于高息换低息[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三月降准概率较大,以缓解商业银行负债压力[8] - 2024 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各为 1500 亿,2025 年分别增加到 3000 亿和 2000 亿[20] - 今年 1 - 2 月央行对债券市场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资金利率持续偏离并上升,原因是央行面临复杂货币政策目标,债券利率目标被放大[30] - 三月份以来央行对资金面呵护加强,处于货币政策再平衡阶段,暂进一步调整空间不大[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