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佳华科技(文档中也写作“嘉华科技”)[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竞争力:公司是环保监管信息化领域龙头企业,有20年行业耕耘经验,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涵盖感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以数据为中心构建产品、以算法提供服务,业务集中在智慧环保、智慧双碳及智慧城市综合应用领域,还承担国家级重要项目[3] - 人工智能应用:始于自身采集数据的清洗加工和特征识别,如用视觉摄像机和AI分析捕捉污染事件,2023年后半年启动嘉华版大模型工作,对接DP与模型接口形成多模态大模型格局,提升算法能力和业务表现[5] - 下游需求与政府支出影响:环境信息化投入受宏观经济影响,但下游客户(地方环境局、能源发电企业)预算和IT支出基本稳定或增加,AI领域投入意愿显著提升,公司优化订单结构并推动AI项目以促业务增长[2][6] - 未来发展方向: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核心,构建“数据工厂”体系解决相关问题,深化多模态大模型应用,承担国家级项目,加强与政府合作,推动智慧环保、双碳管理平台等领域发展[7] - 订单与客户结构优化:剔除不良订单,优化结构确保基本面稳定,业绩预告显示利润显著减亏,预计2025年传统信息化数据服务业务增长有限,但优化结构和成本控制(如应用大模型)将带来改善[2][8] - 智慧执法SaaS产品:按年度或季度收费,定价约100万元以内,针对市级环保主管部门,采用直销直营模式推广,推出绿色资产管理平台挂接智能体,若全国地市采用每年收费可达三个多亿[2][9][10] - 新产品优势:引入智能问答、线索预警等AI功能,提升执法效率,缩短执法文书准备时间60%,降低行政复议率3%,采用大模型技术,依赖提示词工程,提高开发效率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速度,报价因新技术成本有所提升[4][13][15][16] - 大模型影响:能调动各种接口等实现工具灵活调用,使信息化系统可通过智能体重新构建,提高研发效率,缩减研发费用,预计2025年研发费用与2020年持平或略减,较2023年下降[18] - 分业务毛利率:下降因订单质量缩水和服务业务衔接有空档期成本计入项目成本,但2024年得到较好控制,预计未来回升[19] - 人员优化:从2021年高峰1230人降至2023年底810人,2024年底或2025年进一步收敛,依据业务等情况调整,大模型提高效率使人员优化成为可能[20] - 业务延伸:向园区类、小型企业等方向延伸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应急管理、园区规范化管理等领域有成果产出,园区应急管理及试点项目有望快速落地产生效益[21][22] - 2024年订单与收入:已能形成订单并产生一定收入贡献,虽规模不大但工作启动并取得成效[23] - 环保数据分析与商业化:核心业务物联网大数据有“三合一”平台,用于内部业务板块,未来有意对外推广帮助用户进行数据资产识别和管理[24] - 存货情况:财报中存货主要是合同履约资产,即已完成但未验收确认的项目[25] - 人才储备:每年研发投入占比相对较高,致力于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保障技术人才培养与提升[26] - 下游政府客户支付:环保局有专项经费保障新订单回款,各级政府汇总结算材料解决企业欠款问题,公司现金流量和支付能力预计改善[27][28] - B端客户市场拓展:考虑拓展能源石化、农业农药等行业大中型企业B端市场,通过SaaS平台推广to B系统帮助企业规范应对监管[4][29] - 双碳体系工作:有完整服务体系涵盖八大板块,2025年计划完成全部投入,为政府端提供平台,为企业端提供集团碳账本和企业碳账户服务,应用于电力及建材领域企业[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省厅与市级及以下环保部门分工:省厅起指导作用,制定政策和提供业务指导,市级及以下环保部门负责具体审批工作[11] - 非现场执法产品:刚刚起步,举办了发布会,随着民营经济座谈会明确方向,预计未来业务显著增长[12] - 试点案例衍生机会:大模型技术使现有信息化系统可通过智能体开发模式重新设计,挖掘数据价值,增加单个客户产值和扩大IT支出预算[17]
佳华科技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