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手术机器人专家交流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2025-03-13 11:2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手术机器人行业 - 公司:直觉外科(达芬奇)、史赛克(Stryker)、史泰克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I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现状 - 应用赛道:主要集中在骨科机器人和腔镜机器人[2] - 骨科机器人:AI用于图像识别和导航,改善传统图像重建算法问题,但自主控制未取得重大进展,操作模式仍为人机协作[2] - 腔镜机器人:领先公司尝试完全由机器人自主手术,需强大算力、算法和数据支持,数据是关键挑战,双机械臂操作可通过人类手术视频训练,但手术流畅度有待验证[2][3] 2. 海外公司AI应用进展 - 直觉外科(达芬奇):进行多项AI尝试,如部分自主完成缝合,但未实现完全自主手术,部分小范围尝试进入临床使用阶段[4] - 史赛克(Stryker):结合虚拟现实和多平台扩展,提高三代技术平台人机交互性能,AI痕迹不明显[4] 3. AI技术对业绩的正向效益 - 提高人效:骨科机器人通过AI自动化处理图像处理工作,减少人工参与,提高售后效率;腔镜机器人引入AI提高整体操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司利润和毛利率[5] 4. 手术机器人在人效提高方面的进展 - 标准化部分手术步骤:如冯皮手术中机器人可完成部分步骤,类似自动驾驶自动停车功能,解决人效和应用问题[6] 5. AI技术在收费角度的收益情况 - 收费形式:可能以额外销售包形式出现,腔镜机器人部分手术可能类似FSD单独收费包[7] - 收益现状:相关功能未大范围推出,国家政策无明确指导,增加额外收入可能性较小,设备先进不一定显著增加附加值,面临同行竞争[7] 6. 手术机器人企业获取训练数据情况 - 骨科机器人:主要依赖影像数据,无视频部分[8] - 腔镜机器人:视频获取源充裕,虚拟操作屏幕录制图像可用于训练AI,包括目标区域识别和机械臂操作习惯记录,数据主要来自已售机器人,传统腔镜手术视频图像仅对图像识别有帮助[8][9] 7. 手术机器人对医生学习曲线的影响 - 骨科手术:以单髁置换为例,专家协作下,使用机器人辅助可将学习曲线从六例缩减至四例,骨科机器人可视化技术提升学习效率[10] - 腔镜手术:操作主要依赖人工,无AI介入时对学习曲线影响较小,未来AI发展可能改变现状[10] 8. 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招投标及采购意愿 - 利好因素:旧设备替换、设备升级带来购买力增长,县市级医院购买力强,国家补贴政策支持消费,1 - 2月骨科领域初步统计销售额14台左右,可能需乘以1.5倍反映真实情况[11] - 不利因素:去年反腐行动阴影未消,新决策者上任初期不急于决策,今年直接采购数量可能减少,市场成长曲线可能延迟[11] 9. 国内手术量及医院使用意愿 - 手术量增长:某头部公司脊柱和关节统一功能占据市场主导,今年继续优化设备、提高应用性,推动手术量增长[12][13] - 医院使用意愿提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医生对手术机器人热情上升,认为是未来发展方向[13] 10. 手术机器人在不同科室的应用情况 - 应用范围扩大:腔镜手术机器人最初用于泌尿外科,现妇产科、胸外科等也开始尝试使用,跨科室资产调配提高利用率和手术量[14] - 对收入的影响:手术量增加提升设备使用频率和耗材消耗量,对上市公司收入有积极影响[14] 11. AI技术在骨科和腔镜手术机器人中的应用进展 - 骨科领域:优先覆盖关节、脊柱、创伤手术,关节手术标准化程度高,AI参与度约70%;脊柱手术涉及复杂神经操作,AI参与约30%;创伤手术复杂性和变数多,AI参与度最低[15] - 腔镜手术机器人:数据获取成熟,更易实现全程AI替代操作,缝合等基本操作可能首先实现自主化,妇产科等领域有望早期完成部分替换[15] 12. AI技术对手术机器人成本的影响 - 售后部分:骨科机器人图像处理和腔镜机器人识别线缆更换需求、摆体位等工作可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16] - 销售环节:大文本模型可提升询价和代理商分发效率,降本增效[16] 13. 手术机器人费用支付情况 - 医保覆盖情况:国内医保覆盖手术机器人收费的省份极少,多数费用需患者自行承担[17] - 医保支付前景:不看好医保进一步支撑付费,国家资金有限,更可行方式是开源,由高消费能力人群承担,如公立医院解决基本医疗,民营企业解决高端医疗[18] 14. 国产手术机器人与进口产品的功能差异 - 骨科机器人:国外关节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柔顺度和刚度获医生信任,国内头部公司专注脊柱手术机器人,关节手术机器人研发依赖进口光学设备和控制技术,已有厂家尝试国产替代[19] - 腔镜手术机器人:操作精度、力反馈算法及医生信心等与国外产品有差距,研发起步晚,技术水平落后,需时间追赶[19] 15. 新销售模式对医院购买意愿的影响 - 政策利好:2023年底广东省允许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引入手术机器人[20] - 实际效果:2024年广东试点中,直接购买服务的医院数量不多,部分医院对利用机器人提升医疗经济效益存疑虑,新销售模式有助于部分医院尝试新模式[20] 16. 国产手术机器人出海情况 - 面临挑战:售后服务是主要挑战,全球掌握维修技术人员少,维护成本高,制约海外销售[21][22] - 出海前景:取决于能否建立强大海外销售和服务网络,有效管理售后服务和维护成本,部分公司有良好海外网络和合作伙伴取得亮眼成绩[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1 - 2月骨科领域销售数据初步统计有14台左右销售额,可能需乘以1.5倍反映真实销售情况[11] - 国内支付体系中对手术机器人收费进行医保覆盖的省份极少,患者大多需自行承担高昂费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