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详解机器人动作捕捉技术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2025-03-16 22:5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动作捕捉技术行业 - 公司:Yobeat、OptiTrack、腾讯、米哈游、阿里、特斯拉、数字人机器人、清京东视觉、度量科技、青铜视觉、虚拟动点、DocCheck、科控(Conico)、聚生智能、南京原力动画、成都大眼怪动画、上海机器智能研究院、中国冰启者、商汤科技、宇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动作捕捉技术路线 - 惯性动作捕捉:利用多轴传感器采集运动数据,便携、操作简便,但存在误差累积问题,易受磁场及其他磁性物体干扰[4][5]。 - 光学动作捕捉:通过摄像头和标记点记录运动轨迹,精度高,但设备成本高,对工作环境、光线条件要求高,受物理空间震动影响大[4][7]。 竞争格局 - 高端市场:由 Yobeat 和 OptiTrack 主导,采用光学方案,客户包括腾讯、米哈游、阿里等大型企业[2][10]。 - 中量级市场:竞争激烈,代表厂商有清京东视觉、度量科技、DocCheck 等,面向一般工业应用和科研机构[10]。 - 小众市场:由小型企业提供特定解决方案,如科控(Conico),用户使用惯性测量单元(IMU)进行动作捕捉[10][12]。 应用情况 - 高端市场:集中于电影、动画和游戏行业,采用光学动作捕捉技术[12]。 - 中型市场:包括科研、医疗和体育等领域,广泛采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12]。 - 小众市场:包括小型工作室、高科技玩家以及虚拟主播等个人用户,使用惯性测量单元(IMU)进行动作捕捉[12]。 产业链及价值链 - 产业链:包括上游(游戏、动漫、广告 CG 类公司)、中游(承接需求的大型公司)和下游环节[16]。 - 价值链:最大部分在生产后的初修精修阶段,集中大量资源进行模型修正及渲染工作[16]。 数据情况 - 效率:光学动作捕捉效率较高,惯性动作捕捉相对较低,机器人动作捕捉在成熟算法经验下,一天至三天可采集几千组数据[17]。 - 质量:光学动作捕捉数据质量高,产出率 98%-99%;惯性动作捕捉稍差,产出率 90%-95%。机器人领域数据匹配度达 98%,仅需平滑抖动[18]。 发展趋势 - 应用前景:动作捕捉技术在机器人行业应用将会增多,用于训练模型和标定校正[19]。 - 数据收集:未来数据收集环节将成为必然趋势,是机器人开发的必须环节[21][22]。 - 技术主导:国内目前和未来大概率以光学动作捕捉为主导,99%的厂商或科研机构选择使用[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斯拉的擎天柱项目及国内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机器人研究院在积极推进动作捕捉技术发展[3]。 - 国内采购 Minus 设备加上关税费用约 30 至 40 万元人民币一套[4]。 - 惯性测量单元(IMU)预算允许时选 Midas 方案,预算有限考虑国内诺亦腾或国外 Repsol[13]。 - 上海机器人研究院建立含 30 枚相机、约 40 平方米空间的动作捕捉棚,设置不同工况[14]。 - 光学动作捕捉数据在动画和电影行业需进一步处理,机器人领域仅需平滑抖动[18]。 - 软硬件采购合同中光学组件占比约 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