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血液制品行业 - 公司:博雅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4年经营情况 - 总体:合并报表收入17.35亿元,同比下降,因剥离天安药业和复旦药业;经营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67.18%,因去年同期计提商业减值致基数小;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增至5.36%,总资产84亿元,同比增长7.31%,净资产74.87亿元,同比增长2.29% [3][4] - 血液制品业务:收入15.14亿元,同比增长4.32%,凝血酶原复合物和八因子销售额增长显著 [3] 外延并购和浆站扩展 - 并购:收购劳氏至香港100%股权,新增一张生产许可证和四个单采血浆站,获内蒙古达特旗省级批文,浆站增至21个,分布七省 [5] - 采浆:全年采浆630.6吨,同比增长10.4%,华润博雅生物本部采浆522.04吨,同比增长11.7%,高于行业平均 [5] 产品销售及出海业务 - 销售:推进业务与组织重塑,纤维蛋白原稳固市场领先,PCC和八因子承销超目标,PCC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三 [6] - 出海:在巴基斯坦注册免疫球蛋白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并签合作协议 [6] 重大项目推进 - 血液制品集约化智能工厂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多数设施设备安装中,预计2025年底投产,财务影响主要在2027年底 [7][14][15] 十四五规划站点发展及优势争取 - 发展:覆盖省份增至七个,首次在内蒙古设单采血浆站,为未来发展奠基 [8] - 争取优势:参与各省设置规划,获取更多浆站指标 [8] 新竞品准备及上市 - 准备:营销团队进行学术和渠道准备,选临床单位等 [9] - 上市:大概率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预计上量快,产能可满足需求 [9] 行业供需及集采应对 - 供需:过去压力缓解,未来蛋白制品需求维持平衡,因子类产品竞争或加剧 [10] - 集采:广东联盟集采涉及20个省,各省份态度不一,公司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 [10] PCC和八因子销售规划预期 - PCC:2023年商业化上市后上量迅速,预期市场份额、患者覆盖及终端持续增长,增幅高于公司整体平均 [11] - 八因子:整合博雅与绿十字资源,巩固市场基础 [11] 并购绿十字业绩预期 - 预计绿十字2025年和2026年业绩达并购时设定目标 [12] 重组产品影响 - 重组产品在某些适应症上较窄,技术参数和功能待研究,预计不对现有人员配置形成大冲击 [13] 智能工厂资本开支节奏 - 预计2025年10月完成生产车间验证,12月底投料试生产,财务影响主要在2027年底 [14][15] 血液制品业务收入和成本 - 收入基本平稳,价格稳定,成本端有波动,因原料血浆组分分摊和加权平均问题,影响毛利率 [16] 2025年采购量规划及出海计划 - 采浆量:预计博雅加密十四整体采浆量突破700吨,同比增长超10% [17] - 出海:启动多国多产品注册,提高出口销售额占比,开展与中亚国家技术合作 [17] 引进新产品和技术输出项目 - 新产品:在小核酸领域布局血液病治疗药物,处于投入阶段 [18] - 技术输出:进行完整技术输出,进入基础设计阶段,与绿十字无关 [18] 销售队伍整合及学术推广 - 整合:对博雅生物营销队伍等全面摸底盘点,进入营销整合阶段,发挥天元和律胜优势 [19] - 推广:梳理调整区域和终端覆盖,实现协同效应 [19] 行业大会监管变化 - 杭州市生化制品峰会分享技术和法规信息,血制品管理条例可能修订,强调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20] 人血白蛋白市场策略 - 价格稳定,采浆量相对全国市场小,重点突破华东等优势区域,加强终端把控,调节渠道策略 [21] 安徽和内蒙古市场潜力 - 安徽:绿十字浆站集中在湖南和安徽,落实系统化打法将获稳增长,加强生态构建 [22] - 内蒙古: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布局单采血浆站,消除政府和客户顾虑,利于拓展 [22] 2024年投资规模及相关业务 - 投浆量:预计约50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实际投放量与预期差异不大 [23] - 丹霞:运营九个采浆点,去年采集110多吨血浆,产品报批中,预计2026或2027年竞品获批改善经营 [23] 未来并购预期及江汉拓展规划 - 并购:聚焦主业,新增牌照和浆站,提升新品市场份额,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和新赛道 [24] - 江汉拓展:全国统一安排各省份江湛医药拓展,结合整体战略部署 [24][25] 华润入主影响 - 聚焦主业、优化结构、提升综合利用度,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和专业营销体系,发力小核酸药领域 [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一季度产品价格与2024年同期相比无太大变化,延续之前政策 [17] - 毛利率具体情况需等一季报对比交流 [23] - 公司与丹霞控股股东就合作方案逐渐达成一致意见 [23]
博雅生物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