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 人形机器人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表现:年初至今人形机器人板块震荡,上周五跌幅较大;180家相关上市公司扣除主营业务市值后,人形机器人预期市值约1.8万亿人民币,对应200万台产量;各环节市值表现分化,触觉传感器、数据传感器等环节有增长空间,力学传感器、IMU等环节超涨[2][3] - 发展进程: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从技术爆发向商业验证过渡的关键年,头部企业致力于量产落地,部分企业已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国内车企开始入局[2] - 厂商情况 - 产能规划:特斯拉2026年计划年产至少5万台,2030年前达50 - 100万台;乐聚、优必选等国内厂商预计年底产能达万台以上[2][6] - 人员安排:特斯拉Optimus团队超1000人,Palfinger团队150 - 200人,致远团队500人以上,乐聚团队200多人,优必选团队约1000人[6] - 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工业合作、物流与3C领域、表演展示等,各厂商有不同合作客户和具体工作[6][9] - 工程化能力:特斯拉领先,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经验,供应链成熟;其他厂商较弱,需供应链调整改进[2][8] - 供应链建设:特斯拉硬件成熟度日趋完善,进入小批量生产;Palfinger处于早期;智源成熟度高于Palfinger;乐居和优必选供应链更成熟[10] - 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关注特斯拉、智源、乐居、优必选和Palfinger等本体厂商及其供应链机会,拥有多家头部客户的零部件厂商有望受益最大[2][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触觉传感器板块目前市值300亿人民币,合理市值900亿人民币;力学传感器板块合理市值270亿人民币,目前已达550亿人民币[3] - 特斯拉2025年目标生产5000台Optimus机器人,供应链订单支持生产1万台左右[5] - 乐聚苏州吴江工厂2024年12月投产,2025年1月完成100台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型交付[6]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未来将在江苏无锡新基地投产,总投资10亿人民币,计划2026年6月投产[6]
人形机器人:量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