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康基医疗及其子公司维捷、维金,竞争对手微创机器人、天智航,外资品牌强生、美敦力,南威艾尼斯迈瑞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板块与产品 - 主要业务分微创外科耗材和设备及手术机器人两大块,耗材含一次性穿刺器、结扎夹等,设备含 4K 内窥镜、宫腔镜等,手术机器人新产品预计 2025 年 Q2 上市[3] - 近年发展能量器械平台,含一次性电凝、超声刀、吻合器等,市场空间总计约 200 亿 - 300 亿,外资占比超 60%,国产替代空间大[7] 2. 基础耗材业务 - 部分产品纳入集采,占总体收入约 20%,2024 年年报显示毛利率未受集采价格影响,2025 年 Q1 集采政策优化带来价值重估机会[4][5] - 主力产品一次性穿刺器占总收入 40%、夹子类产品占 20%,集采未显著影响其毛利率[10] 3. 手术机器人业务 - 2025 - 2026 年是市场重要拐点,新产品预计 2025 年 Q2 上市,有望成新增长催化剂,受益于国家支持和市场生态变化[6] - 未来 2 - 3 年行业或迎价格战,康基现金流充裕,维金可外部融资且获国资支持,能占据有利位置[23] - 本质是耗材生意,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后,可通过增加使用频率和耗材销售实现正向价值[24] 4. 销售网络 - 拥有广泛深入销售网络,截至 2023 年底覆盖国内 3500 多家医院,2024 年新增覆盖 20 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增速未来可能高于国内,2025 年海外增速预计超 20%[4][8][11] 5. 财务状况 - 采用 VIE 架构,实控人持股超 50%,截至 2024 年底累计分红加回购 27 亿元,与上市融资金额持平,账上现金及等价物超 25 亿元,无有息负债[9] - 未来 2 - 3 年有望保持双位数以上收入增速,综合毛利率或因产品结构变化下降,长期净利率有望随规模效应提升[12] 6. 集采政策影响 - 公司抗风险能力强,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应对价格压力,拓展新兴领域降低对单一产品依赖,自主学术推广应对经销商渠道影响[4][15] - 一次性穿刺器集采降价 70% - 80%,未击穿出厂价,采用非经销商模式;结扎夹集采价格温和,采用传统经销商模式;超声刀和吻合器集采带来利好,2024 年增速超 30%[17][34] 7. 学术营销与推广 - 自主掌控学术营销渠道,承担大量线上线下推广,与院士团队合作,一次性穿刺器领域与国药合作配送并自主营销[16] 8. 估值预测 - 基于绝对估值模型,合理估值约 150 亿港元;南威艾尼斯迈瑞参考 25 倍 PE 估值约 150 亿港元,传统业务保守按 15 倍 PE 市值约 90 - 100 亿港元[30][31] - 手术机器人业务有潜力,子公司产品获批后预计能提升估值,公司合理目标市值 140 - 150 亿港元,相比当前有 50%以上上行空间[32][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为美国一半,未来 5 - 10 年有望提升,行业长期向上[13] - 能量器械领域国产替代率低,尚无明显龙头企业,康基市占率 0.5% - 1%,渗透空间大[14] - 全球手术机器人广泛应用,但中国装机数量少,价格高限制普及和商业化应用,预计 2026 年或现降价趋势和价格战[18][19][22] 2. 公司协同效应 - 康基与维捷在销售渠道和核心零部件代工方面有协同效应,可获双重收益[26] 3. 经济优势对比 - 手术机器人单台手术费用约 5000 元,高于传统内窥镜的 1000 多元,但相比达芬奇系统有优势,康基通过价格战和耗材模式具竞争力[27] 4. 竞争对手情况 - 微创机器人和天智航现金流紧张,过去两年商业化装机数量少,与康基及维捷技术差距不明显[28] 5. 未来发展预期 - 威健首代四臂腔镜预计 2025 年 4 月或 Q2 获批,布局多产品,覆盖多科室;2025 年归母净利润承压,预计亏损 1 亿以上,2026 - 2028 年逐步改善[29] 6. 股价波动原因 - 年报发布后股价下跌,一是手术机器人获批时间推迟,二是股利支付率调整使股息率下降,部分投资者离开[35]
康基医疗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