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口行业 - 公司:招商港口、南山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招商港口 2024 年业绩表现 - 归母净利润 45.16 亿元,同比增长超 26%,得益于国内外市场业务量超 8%增长,国内出口外贸形势好增长约 8%,海外市场进入收获期,主控点位创历史新高[3] - 营收增长约 10%,拟每十股派 7.4 元,较 2023 年提高 20%以上[3] - 2025 年第一季度业务量同比增幅在 6%-7%之间[3][4]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涉及范围广,打击面广、税率高,中国为 34%,东南亚及欧盟受不同程度影响,对全球贸易环境产生不确定性,需观察各国措施传导到港口市场的情况,目前第一季度业务正常,未来影响需持续关注[5][23] - 过去类似情况,中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实现总量增长并推动区域间贸易发展,如山西码头在中美博弈下受益[5] 海外市场表现 - 2024 年海外并表业绩和投资收益显著增长,收入约 55 亿元,占总营收近 34%,同比增加约 3 个百分点,主要贡献来自斯里兰卡 CICT 码头、巴西 TCT 码头及西非多哥洛美码头等主控项目,营收创新高,利润增幅超收入增幅[3][6][7][8] - 2024 年海外投资收益接近 6 亿元,同比增长 30%以上,主要贡献来自 Terminal Link 合资平台和土耳其枫桦港口,枫桦港口业务量、收入和利润表现突出[3][9] 投资巴西 BEST 原油码头考量 - 基于对未来能源安全和需求多元化的关注,该项目占据巴西出口份额约 70%,与中资石油企业合作未来成熟稳定,毛利率水平不逊于集装箱码头,与国内宁波、青岛港口协同作用显著[10] 港口费率情况 - 港口费率周期稳定,关税政策对已签协议影响不大,2025 年海外部分费率预计有 3%-5%涨幅,与当地 GDP 涨幅挂钩,国内主控码头如山西,因产能利用率高,今年可能有 3%左右增长空间[11] 与单点港口公司相比优势 - 全球范围内的港口资产可形成协同效应,单点港口公司只关注特定地区需求,招商港口可实现需求协同,还需考虑多个区位港口协同效应及对国家战略和政治意义的影响,未来可能有更多港口交易提供资产重估机会[14] 国内外市场发展策略 - 坚持国内外市场并重发展,海外市场机会多,国内表现也不错,深圳西部码头统一运营管理,妈湾智慧港投产后泊位条件改善,吞吐量增长较快[15] 深圳西部各码头增速差异原因 - 统一运营管理,但具体挂靠安排根据泊位条件匹配,船舶大型化使 20 万吨级泊位集中在特定码头,妈湾智慧港新增泊位条件好吞吐量增长快,蛇口地盘小、客户分配不均导致增速差异,总体增速良好[16] 国内东南、西南区域投资收益高增长原因 - 2024 年从 5000 万增加到 4.5 亿,特殊因素是汕头国际码头关停清算产生未分配利润,招商局作为第二大股东获得可观投资收益[17] 南山集团 2024 年亏损原因及影响 - 因市场环境变化进行减值安排导致亏损,对招商局业绩有一定拖累,今年情况已恢复正常[18] 环渤海区域天津与青岛集装箱码头投资收益表现 - 2024 年青岛业务量增长约 10%,天津约 2.7%,青岛 QQCTU 码头招商局占股 50%,业务规模大影响大,天津集装箱码头股比不到 10%,影响小,因天津原五洲码头重组后股权被摊薄[19] 资本开支计划 - 2024 年总体资本开支约 25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 20 亿元,股权投资约 6 亿元,包括印尼项目支出[20] - 2025 年固定资产日常新增投资预计不到 20 亿元,有巴西原油码头股权收购约 20 多亿元,深圳西部大铲湾二期建设项目今年可能开工,建设周期 2 - 3 年,今年支出不大[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应收账款坏账冲回为一次性财务处理,对 2025 年业绩压力有限,第一季度经济效益预计稳定增长,后续减值冲回分三期,今年和明年两期可能通过增加参股或控股港口业务量实现,非直接现金发放[12] - 地中海购买李嘉诚港口交易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暂无补充信息,但市场关注反映对海外港口战略方向认可,公司将坚持该战略[13] - 深圳大铲湾项目目前仍以自主开发为主[21] - 大铲湾建设周期预计三年以上,公司根据建设进度安排支付,工程后期根据运营情况支付尾款[22] - 2025 年 2 月公司披露提升计划,积极响应国资委对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要求,将做好市值管理和投资者关系工作[24] - 港口行业经营相对稳健,货物流向变化影响小,港口资产更具避险属性[25]
招商港口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