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农产品行业,具体聚焦于豆粕、大豆、菜粕等细分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对豆粕市场的影响 - 核心观点:关税政策若持续,或致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大豆,不同阶段对豆粕价格影响不同[2] - 论据:4月10日起中国对美国黄大豆进口关税达47%,包括基础单一关税3%、第一次加征反制关税10%以及最新加征的34%,高关税显著提高进口成本;二季度巴西大豆到港旺季供应充足,近期豆粕价格影响不大,三季度开始供应逐步收紧价格可能偏强,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美豆供应受限将直接影响市场供需[2] 美豆种植面积变化及影响 - 核心观点:美豆种植面积预计减少,将增加国内进口成本并推高豆粕价格[2][4] - 论据:2025年USDA种植面积意向报告显示美豆种植面积预计为8350万英亩,同比下降4%,处于2011年以来最低位;全面关税对出口不利,美玉米比价较低,农户可能减少美豆种植面积[4] 大豆进口成本影响因素 - 核心观点:中国大豆进口成本因高额关税增加,受CBOT盘面、升贴水等因素影响[2][5] - 论据:大豆进口成本由CBOT盘面价格、升贴水、汇率、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构成,目前增值税和运费变化不大,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较小,关键变量是CBOT盘面和升贴水;巴西黄大豆维持3%基础单一关税,但升贴水报价受贸易战影响,即使美洲盘面偏弱,总体进口成本仍会因高额关税上涨[5] CBOT黄大豆市场走势 - 核心观点:CBOT黄大豆市场目前偏弱,但预计不会过度看跌[7] - 论据:美洲市场提前交易贸易战利空因素,自去年6月底至7月中旬开始暴跌;目前美洲盘面已跌破种植成本并持续低廉;2025年黄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同比下降4%,且有进一步减少空间;美国玉米比价较低促使农户改种玉米[7] 美豆销售情况及供应端影响 - 核心观点:2024年美豆销售压力不大,2025年美豆供应端可能显著减少[8][9] - 论据:2024年美豆销售已完成约93%,剩余约350万吨将在八月底前售出;2025年美豆生产面积预计减少,2019年每周美豆种植面积同比下降15%,若6月30日USDA报告降幅超预期,美国供应端可能显著减少[8][9] 美国国内需求对美豆市场的影响 - 核心观点:美国国内需求对美豆市场有促进作用[10] - 论据:美国国内需求较为刚性,包括饲料、工业用途等,低价激励豆油和豆粕需求;过去十年美国内需稳步增长,边际波动较小;美国政策有助于增加美豆需求,如农户援助计划和生物柴油政策,美元汇率下降有助于降低美豆出口成本[10] 巴西升贴水对全球大豆市场的影响 - 核心观点:巴西升贴水偏强,对总体进口成本端影响有限[11] - 论据:2025年1月以来巴西升贴水一直偏强,与天气因素及全球贸易战预期有关;4月7日巴西五月份CNF报价200美分,比4月3日上涨43个美分,即使CBOT美豆盘面价格下跌50美分,由于巴西升贴水上涨40美分,总体进口成本端影响有限[11] 美元汇率对美国大豆出口的影响 - 核心观点:美元汇率下降有利于美国大豆出口[12] - 论据:美元汇率下降降低了美国大豆的出口成本,在全球贸易战背景下能缓解贸易伙伴反制关税措施带来的出口压力[12] 美豆盘面价格和进口成本未来走势 - 核心观点:美豆盘面价格下方空间有限,进口大豆成本预计稳中有升或略微上升[13] - 论据:巴西升贴水偏强,假设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进口大豆成本上升将导致后续进口数量下降,减少国内原料大豆供应;季节性因素使现货市场紧张局面难以持续半年,2025年盘面仅小幅上涨,节前涨幅约100元左右[13] 中美贸易战对豆粕市场的影响 - 核心观点:中美贸易战对豆粕市场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市场表现相对理性[14] - 论据:距离美国大豆供应季节还有半年时间窗口,市场对未来可能达成的协议持谨慎态度;目前市场仅小幅上涨约100元;3月8日中国对加拿大实施反制关税措施,提升了豆粕性价比,促进了豆粕替代需求[14] 加拿大反制关税措施对菜粕和豆粕市场的影响 - 核心观点:中国对加拿大实施反制关税措施推高菜粕价格,提升豆粕性价比[15] - 论据:中国每年从加拿大进口约200万吨菜粕和约500万吨菜籽,按56%折率计算相当于300万吨压榨产出,导致国内对加拿大菜籽进口忧虑,推高菜粕价格;自3月20日以来豆菜粕价差较低,有利于水产消费转向采购豆粕[15] 豆类产品在饲料中的应用变化趋势 - 核心观点:中国饲料中豆类产品用量逐步减少,长期影响整体需求[16] - 论据:自2018年以来中国在饲料中逐步减少豆类产品用量,农业部到2025年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的目标已提前完成,目前已降至13%以下;当前巴西大豆供应充足,下游饲料厂商消耗库存,9月份甚至明年1月份大豆供应趋紧,价格预计上升[16] 油厂和下游饲料厂应对贸易战措施 - 核心观点:油厂关注加工利润进行套保操作,下游饲料厂消耗库存等待采购[17] - 论据:油厂当压榨利润达到200 - 300元时会进行套保操作;下游饲料厂因美豆供应季节尚远,今年二月预计三月到岗量减少提前备货,三月中下旬后预期未兑现情绪转为中性或清淡,目前消耗库存并等待巴西大豆充裕时期采购[17] 外部因素对国内大宗商品的影响 - 核心观点:大宗商品受生产端、需求端、品种替代关系及宏观经济因素影响[18] - 论据:美国和巴西是大豆主要生产国,其动态影响全球供给;中国作为主要消费国,猪存栏量等因素有重要影响;不同品种间存在横向替代关系,如油脂强弱关系影响盘面交易;宏观经济因素如人民币汇率、美元汇率波动有连带效应[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美豆种植面积预计同比下降4%,为2011年来最低,且有进一步减少空间[2][6][7] - 2019年每周美豆种植面积同比下降15%[8] - 2024年美豆销售已完成约93%,剩余约350万吨将在八月底前售出[8][9] - 中国每年从加拿大进口约200万吨菜粕和约500万吨菜籽,按56%折率计算相当于300万吨压榨产出[15] - 自2018年以来中国在饲料中逐步减少豆类产品用量,目前已降至13%以下[16] - 2025年盘面节前涨幅约100元左右[13][14]
关税下的农产品机遇 - 豆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