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摩:上调了中芯国际.PDF
688981中芯国际(688981)2025-04-09 13: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行业 - 公司:中芯国际(SMIC,0981.HK)、华为、英伟达(NVIDIA)、AMD、台积电(TSMC)、联华电子(UMC)等众多半导体相关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芯国际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核心观点:将中芯国际评级从减持(Underweight)上调至持有(Equal - weight),目标价从38港元上调至40港元 [1][5] - 论据:不断增长的AI推理需求以及中芯国际获取瓶颈设备的能力,推动其先进节点实现强劲的收入增长;上调2025 - 2027年的每股收益(EPS)预期,新目标价40港元反映了更高的EPS估计,意味着2025年预期市净率(P/B)为1.9倍 [1][5] 国内AI芯片市场需求与供应 - 核心观点:国内AI GPU需求和供应大于预期,中芯国际有望成为国内AI芯片设计商的主要支持者 - 论据:受DeepSeek推动,AI推理需求激增,带动AI芯片需求上升;美国AI GPU供应有限,促使国内芯片需求大幅增长;预计中芯国际2025年底14nm/10nm/7nm FinFET节点产能可达50kwpm,若分配15kwpm先进节点产能给华为AI芯片,每年可生产360万单位AI GPU,有望满足国内需求 [2][3][4] 中芯国际产能与设备情况 - 核心观点:中国先进节点产能可能被低估,中芯国际产能受设备瓶颈限制,但部分关键设备供应情况较好 - 论据:2024年底中国约有190台ASML浸没式扫描仪,中芯国际拥有约35台深紫外光刻机(DUV);FinFET结构关键的SiGe EPI工具可由北方华创等国内设备供应商良好供应,检测需求可由一组国内供应商替代KLA,但可能需要2 - 3年完成替代 [3] 中国云服务提供商(CSPs)AI资本支出分配 - 核心观点:中国CSPs可能将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用于AI资本支出,采购可能是美国芯片和国内芯片的混合 - 论据:假设每颗芯片1.5万美元,3000亿元人民币资本支出可购买300万单位H20芯片,其余1000亿元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由于美国政策不确定性,预计200亿元用于购买200万单位英伟达H20(或即将推出的B30)和AMD的MI308芯片,100亿元用于购买约150万单位华为芯片或其他本地GPU [16][17][18] 中芯国际财务预测调整 - 核心观点:上调中芯国际2025/2026/2027年的收入预测和毛利率假设 - 论据:考虑到本地AI芯片设计商对中芯国际先进节点生产的强劲需求,以及领先芯片生产的产能扩张,将2025/2026/2027年的收入预测分别上调3%、8%和7%,毛利率假设分别提高0.7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40] 中芯国际风险与机遇 - 核心观点:中芯国际面临机遇,但也存在风险,目前给予持有评级 - 论据:机遇在于定位满足本地化需求,受益于美国出口管制和产能扩张,有望获得更多先进节点制造订单;风险包括中国AI芯片需求弱于预期、产能因出口管制无法进一步扩张、良率低且无法提升、因非商业考虑不提高先进节点价格等;成熟节点可能面临激烈的定价竞争,导致对其毛利率的担忧 [46][47][5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市场数据:2025年4月8日中芯国际收盘价为39.15港元,52周股价范围为14.02 - 59.70港元,市值为354.91亿美元,企业价值为517.22亿美元,平均每日交易价值为26.8698亿港元 [7] - 行业趋势: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在2024年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大陆代工季度产能将增加;全球半导体库存有所回升;排除英伟达AI GPU收入后,非AI半导体增长放缓;中国IC进出口增长在2024年恢复正增长,IC赤字在2024年略有反弹 [23][34][37][38][39] - 摩根士丹利相关业务关系:摩根士丹利与多家半导体公司存在业务关系,包括持有部分公司股权、提供投资银行服务、获得非投资银行服务补偿等 [81][82][83][84][85] - 评级与行业观点定义:摩根士丹利采用相对评级系统,包括增持(Overweight)、持有(Equal - weight)、未评级(Not - Rated)和减持(Underweight);行业观点分为有吸引力(Attractive)、符合预期(In - Line)和谨慎(Cautious) [90][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