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聚光科技、普育科技、联嘉光电、赛默飞世尔、丹纳赫、安捷伦、美国皮卡丘公司、华云东方子公司 - 行业:科学仪器行业,细分领域包括质谱仪、色谱、光谱、流式细胞仪、top - down蛋白质组学质谱、高精度碳监测仪器等 [2][3][4][7][1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需求与规模 - 中国质谱仪年需求约200亿元,色谱和光谱分别为150亿和100亿左右;2024年中国对美进口精密仪器市场规模达909亿元,是占比最大的单一细分领域 [2][3] 聚光科技发展情况 - 质谱领域有领先优势,国产替代分三个层次:ICP - MS(110分产品)已率先替代,占据30%市场需求;LC - MS/MS(85分产品)在中低端场景表现良好,占据50%市场需求;高分辨质谱(OB Trip等)处于研发初期,占据20%市场容量 [2][4][5] - 2024年利润修复至2 - 2.3亿,预计2025年达3亿以上;2023年进行人员调整裁员约1500人,为利润改观打下基础 [4][12][16] - 子公司普育科技获国家专项支持,加速流式细胞仪和top - down蛋白质组学质谱研发迭代 [2][7][8] - 在高精度碳监测领域与国家气象局合作研发产品,有望快速增长 [4][13] 国产替代情况 - 质谱仪国产化率最低且市场空间最大,聚光科技产品在工业、环境及实验室仪器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2][3][15] - 85分产品(LC - MS/MS)在中低端场景能满足需求,但需提升性价比和培育客户采购意愿;在生物制药科研高端领域暂时无法很好满足,在环保等中端场景能实现不错替代 [6] 关税与海外企业情况 - 美国对中国关税达104%,中国反击50%,进口产品优势减弱,聚光科技提升110分产品性价比可提升市占率 [9] - 赛默飞世尔、丹纳赫及安捷伦等跨国公司对产线搬迁至中国持谨慎态度,担心技术外溢 [2][9][10] 政策支持情况 - 国家预计投入约6000亿人民币,教育领域180亿用于未来三年教学设备和科研仪器更新,利好国内科学仪器厂商 [2][10][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聚光科技成立于2002年,由斯坦福大学两位海归创立,创始人有丰富学术和管理经验;2004年布局实验室仪器和环境在线监测仪器,2015年实验室仪器事业部独立并给予员工25%股权激励 [12] - 聚光科技通过多次并购扩展业务至耗材、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2023年30岁以下研发人员下降36.95% [12] - 子公司联嘉光电预计2024年贡献一定利润,2025年实现良好增长 [12] - 聚光科技质谱仪销售体量是同行公司的十倍乃至百倍,行业具有强者恒强商业模式 [17] - 国产科学仪器发展需有人使用实现迭代升级,国内政策支持或极端地缘政治去全球化是必要条件 [19]
聚光科技20250409